关于文本细读

作者: 鲁麟文薮 | 来源:发表于2022-06-03 07:00 被阅读0次

文本细读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语义学,这一流派将语义分析作为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文本细读是语义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显著特征。文本解读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提法,事实上并不真正存在一种抽象的、普适的文本解读方法。文本解读总是具体的、实证的,诸如文体论式解读、社会学解读、文化学解读、接受美学解读等等。

文本细读和文本解读的联系和区别

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的内涵和意义

文本细读的基本特征

文本细读是一种语义学解读,其基本特征是:

第一,以文本为中心。文本细读强调文本本身就是一个自足独立的存在,布鲁克斯主张,文学批评就是对作品本身的描述和评价。至于作者的真实意图,我们只能以作品为依据。只有在作品中实现的意图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至于作者事前对作品的设想和事后对作品的回忆,都不足为据。文本细读强调文本语言和思想的关系,认为文本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可以体现为意思、感情、语气和意向等四个方面,如果能够准确把握语言的这些因素,我们就能够解读作品的意义。

第二,重视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文本细读认为语境对于理解文本词汇的深层意义是十分重要的。瑞恰兹反复强调,文本中,是某个词、句或段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确定了特定词、句或段的具体意义,甚至一本书也存在着语境问题。

第三,强调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文本细读还将文本解读重点聚焦到文本内部的组织结构上。韦勒克认为,对文学背景、环境和外因的研究决不可能解决对作品这一对象的描述、分析和评价等问题。他强调作品就是一个隐含着并需要意义和价值的符号结构,主张解读就应该以具有这样的符号结构的作品为主要对象。

以上从溯源的角度介绍了何谓“文本细读”,需要特别加以指出的是,这是一种文学批评语境下的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和文本解读的联系和区别

文本细读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语义学,这一流派将语义分析作为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文本细读是语义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显著特征。

文本解读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提法,在我看来,事实上并不真正存在一种抽象的、普适的文本解读方法。文本解读总是具体的、实证的,诸如文体论式解读、社会学解读、文化学解读、接受美学解读等等。

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的内涵和意义:

通俗的讲,“文本细读”是对语义学文本细读概念的一种借用,一种拿来主义式的活用,甚至是一种“盗用”。在文学批评的语境下,文本细读做为一种作品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其目的和旨归被牢牢锁定在文学批评上,它是为文学批评服务的。而到了课程教学的语境下,文本细读的服务对象则转移至阅读教学身上。此时的文本细读,从阅读教学出发,为了阅读教学,与阅读教学结伴同行。

正是这一转移,使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衍生了一些与其母体不同的规定性,具体来说:第一,细读姿态的多元性。解读姿态是文本细读的一个先在的问题,课程论语境下的文本细读,主张作者崇拜、文本崇拜、读者崇拜等多种姿态的和平共处。无论基于何种崇拜的文本细读,对阅读教学而言,我们认为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而选择何种细读姿态,则是教师的一种自由。第二,细读指向的言语性。文本细读,就是教师对言语的此在的细读。它从字、词、句等言语材料的释读入手,细致分析言语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层层解剖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全力开掘言语的多侧面内涵。指向言语性的细读,是被课程背景和教学目的双重规定的。第三,细读结论的兼容性。教师的文本细读,既是一个接受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教师在文本细读时,既要消化吸收、整理评判他人对文本细读的种种见解和观点,更要关注珍视、归纳梳理自己对文本细读的独特感悟和发现。只要有利于教学,他人的观点、自己的感悟就有必要兼容并包、相辅相成。第四,细读经验的共享性。文本细读,对教师而言,不仅是对言语存在的一个发现过程,也是对言语细读的一个体验过程。因此,文本细读对教师而言是一种双重收获,他既收获言语解读的意义、意味和意蕴,也收获细读言语的经验、情绪和感受。这些通过教师亲历亲为得来的细读经验,对阅读教学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课程财富。

相关文章

  • 关于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语义学,这一流派将语义分析作为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文...

  • 细读文本

    细读文本是语文老师最重要的基本功,这是王崧舟老师的《美在此处》第一部分阐述的最主要的观点。细细思量一下,...

  • 细读文本

    诗歌以及诗歌教学的重要地位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中国最早的一部诗 歌总集《诗经》到后来...

  • 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一直被认为是从国外引进从而运用在教学中,其实不然,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有了文本细读,只是具体的表述不同而已。...

  • 文本细读

    今天和学生一起听培优课。上午讲的诗歌鉴赏,没多大意思,都是老生常谈。下午讲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感觉还是有些收获...

  • 文本细读3

    文本细读的对象是语文教材 相比于新批评理论下的文本细读,新课程语境下的文本细读范围相对要狭窄,文本对象是特指当前被...

  • 读《诗意语文》有感(五)

    文本细读,徜徉在语言之途 本周读了王老师的文本细读一文,在读文章之前,对于“文本细读”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

  • 2018-08-18

    文本细读,相似,寻找同类文本的相似点

  • 细读文本:与作者贴近,与经典贴近

    本周聆听了黄吉鸿老师关于《统编教材细读功夫》的讲座,收货颇多。黄老师的讲座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文本细读功...

  • 263:读王崧舟《美在此处》1

    第一讲 语文教师如何细读文本内容 用王崧舟老师的话说,细读文本应该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细读文本就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文本细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bc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