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秦始皇帝陵作为一处宝贵的物质载体、文化遗产,在反映时代特征和墓主人秦始皇的地位身份的同时,也反映出了秦始皇的理想追求和趣味素养。以秦始皇帝陵为基础,不难看出秦始皇是一位有理想、有温度的帝王,这和文献资料中关于秦始皇穷奢极欲、残苛暴戾的诸多记载产生矛盾。其实,文献资料中的秦始皇有被污名化,甚至妖魔化的巨大嫌疑。
秦始皇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与思考,我越发觉得与其说是科学,考古学更像是有科学基础的人文学科。考古学的科学基础有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这是考古学的基本方法,还有考古资料的可信度和解释的合理度。考古学的人文性主要表现在对考古资料以人为本的解读上。作为人文学科的考古学,包含了各种非虚构的巨大空间。以秦始皇帝陵的考古资料为基础,探析秦始皇的趣味素养和理想追求就是一种人文性的科学解读。
秦始皇帝陵在中国古代陵墓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开创了帝陵建制,对后世帝陵影响深远。整个秦始皇帝陵的建造是以始皇帝本人作为最高决策者,其下由国家的上层管理者以及相关的专门机构来运作。就秦始皇帝陵修建的进程看,所有的陵园设施理论上都需要经过始皇本人首肯。也就是说,有理由相信,对秦始皇帝陵陵墓制度的探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秦始皇个人趣味素养和理想追求的展现。
秦始皇帝陵陵园实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帝国。从考古资料来看,秦始皇帝陵的建设理念不仅仅是简单地满足衣食住行等一类生活内容的愿望,而是对秦帝国中央集权、对皇帝日常生活的全方位的模仿追求;是以新建的帝国为蓝本,把整个帝国的构成要素都模拟在了陵墓之中。如:地宫应象征了都城咸阳的宫殿、K0006象征掌管权力的九卿之一的廷尉、兵马俑陪葬坑象征京师宿卫军、K9901象征了宫廷娱乐生活中的百戏、K0007象征的是提供特殊音乐表演的官府机构;其中,地宫、K0006、兵马俑陪葬坑还体现了秦始皇的理想追求,K9901、K0007体现了秦始皇的趣味素养,下面详细介绍。
秦始皇帝陵陵墓构成要素示意图地宫(墓室) 位置在封土下面,并没有发掘,考古探测表明,目前地宫保存状况良好,距地表30多米深。《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显然,秦始皇帝陵的地宫被设置成了"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宇宙形象,而不仅仅是居室,所以秦始皇的胸怀、格局应当说是很大的。此外地宫除了随葬奇珍异宝,还设置了宫殿和百官,这就带走了帝国的东西,他就算死也不愿抛弃他的帝国伟业。
K0006(文官俑陪葬坑) 位于内城中的封土西南侧缓坡地带,是一座总面积410平方米的地下建筑,由朝西的斜坡门道和前后室三部分组成。发现木车、陶俑、凌乱的马骨等文物。发掘者认为这是秦帝国中央政权三公九卿中主管监狱与司法的廷尉在地下的模拟。《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就是说秦始皇生前为了保证每天的工作量,用衡石这种称量工具计算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的数量,达不到工作量不休息。仔细分析计算,分析秦始皇每天处理的文书竟然超过30万字,这么大的工作量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勤政本色。衡石量书因而成为一组成语,用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秦始皇为什么如此勤政?它的追求是什么?《史记》载,始皇兼并天下后曾四次巡视关东,并留下六处石刻,石刻文字表达了自己一统天下后兢兢业业治理国家,谋求国家长远利益,构建他心目中理想社会的愿望。这么一位勤政、有抱负的帝王,在自己的陵墓中安排中央官署有很大的合理性。
文官俑兵马俑陪葬坑 这一处陪葬坑东距秦始皇帝陵封土大约1500米,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共3座,呈"品"字形分布,按发现的先后顺序命名为兵马俑1、2、3号坑,出土有陶俑、陶马、木车残迹、铜兵器。主流观点之一是:兵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陵的地下卫戍部队,象征首都咸阳的京师宿卫军。他们都头向东,可能还与秦始皇征服东方六国后,希望天下始终太平一统,帝国秩序不被破坏的期望有关。
兵马俑K9901(百戏俑陪葬坑) 位置在陵园的内外城之间,秦陵封土东南,是一座总面积近700平方米的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坑体东西向。平面略呈"凸"字形,内设三条过洞。其中出土的陶俑大多下穿短裙,上身和四肢赤裸,姿态各异,与兵马俑坑所出陶俑完全不同,这些陶俑被认为是反映秦代宫廷娱乐生活中的百戏,类似于今天的歌舞、杂技、摔跤、举重等,他们为秦始皇的灵魂服务。
百戏俑K0007(青铜水禽坑) 这一处陪葬坑位于外城以外东北900多米处,是一座总面积978平方米的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平面呈"F"形,由一条斜坡道、二条南北向过洞及一条东西向过洞相互贯通构成。出有青铜鹤、天鹅、鸿雁这三种水禽数十件。还有箕踞姿、跽姿陶俑十多件。此外,还出有动物骨骼、小件骨器和小件金属器。发掘者认为青铜水禽坑象征为最高统治者提供特殊音乐表演的官府机构,表现了乐人用音乐引导水禽起舞的场面,这为我们展示了秦始皇个人趣味素养方面的东西,原来秦始皇也有文艺和温柔的一面。
青铜水禽除此之外,研究者从整体出发,在系统观察秦始皇帝陵后,得出帝陵的形式特征为:四方中心及其衍生结构和多层环绕中心结构,而这恰恰有可能就是对王朝或者帝国新架构下天下模式的再现。帝陵整体上突出了天下一统、皇帝至上,并重构、理清、阐释了皇帝与上帝的关系,实现了建立"天——天下——天子——民"的最高依据的建构。秦始皇帝陵所表现出的这些理念与天下秩序的形式表达正是秦始皇对秦帝国的最高理想。
秦始皇帝陵陵园最后,秦始皇帝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总面积近60平方千米,陪葬坑、墓众多,有内外两重城垣;地宫之上、内城南部核心位置还有呈覆斗形,现存高度50多米的人工夯筑的封土。帝陵整体上气势宏大,封土体量的高大程度更是空前绝后,它的意义是什么?有一段文献可以类比:《史记·高祖本纪》载"八年,高祖东击韩王信馀反寇于东垣。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说。"萧何所说"非壮丽无以重威",意思是不把首都长安城修建的壮丽奢华就无法显示刘邦的帝王威仪。庞大、复杂的秦始皇帝陵固然有穷奢极欲的一面,但秦始皇首创了影响中国2000多年的皇帝制度,为了巩固这套制度,修建壮丽的帝陵来显示至高无上的皇帝威权也是情理之中。
秦始皇帝陵封土看完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从秦始皇帝陵物质遗存来看,尽管秦始皇有好大喜功、穷奢极欲的一面,但也是一位有理想、有温度的帝王。然而文献资料中却弥漫着他暴戾、冷血、专横、贪婪的暴君形象,这太过片面,秦始皇有被污名化,甚至妖魔化的巨大嫌疑。
仔细梳理资料,发现同秦始皇一样被污名化、甚至妖魔化的君主可能还有夏桀、商纣王、周幽王、秦二世、隋炀帝等。他们都是末代之王,而且所犯错误基本一致。他们的个人品行和生活作风问题被夸大化了,以至于掩盖了他们的功绩。比如隋炀帝,他对中国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科举制度、大运河都诞生于隋炀帝时期。为什么要污名化这些末代之王呢?其实,这些末代之王很可能都被符号化了,对他们的全盘否定,是出于后继王朝的政治需要。通过有组织的舆论宣传,以达到否定前朝、彰显后继政权统治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目的,所以末代之王的过错总会被夸大,这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个传统。
#简书北京公会助力,好文上热门#
活动传送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