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殿选待选区,安陵容不慎将茶水洒在秀女夏冬春身上,安氏连连道歉,夏氏不依不饶,非要安氏下跪赔罪,安氏进退维谷,甄嬛出言替安氏解围。
甄嬛与眉庄久别重逢的喜悦和对话,紧接着她们听到“哐当”一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1、“哐当”一声,众人一惊,就听夏冬春气急败坏地说:“你是哪家的秀女啊,拿这么烫的茶水浇在我身上,想作死吗?”她的口气好大!不就是打翻茶水吗?看样子没有烫到她,怎么弄得好像冒犯了天威似的,出口就训斥别人找死。夏氏再怎么的也是秀女,过于抬举自己的身份已是不自重,还因为小事如此失态,即便安陵容是有意的,她也不能如此没有教养,枉自夏氏将自己的身体抬得那么高,她真是不知不觉,缺乏自知之明。
2、夏氏再缺教养,但有一点她还是很重视,生气时首先询问安陵容的出身,看来她相当关注出身,的确,按照当时的主流价值观,秀女的出身是很重要。
3、夏冬春此举,一下就把自己的无知轻狂暴露无遗,难怪端庄稳重的眉庄十分看不惯,忍不住宣之于口:“皇家宫苑,天子近旁,谁这般轻狂?”
安陵容连连道歉,夏冬春会接受吗?
1、夏氏不理会安氏的连声道歉,继续追问安氏的出身。安氏神情尴尬,似乎难以启齿,夏氏看出安氏的窘态,一阵挤兑,安氏低眉环顾周围,想看清楚周围有多少人在看着自己,勉强说出父亲的官职,无奈地任由夏氏轻蔑和嘲笑,甄嬛认为夏氏太过分,刚想上前,就被眉庄拦住。
2、安陵容得知夏氏出身,再退一步,卑微地表示自己因为惶恐而犯下无心之失,再次请求夏氏原谅。夏氏不接受,借着“惶恐”讥讽安氏出身低,肯定选不上;进一趟紫禁城对别人来说很寻常,于安氏则是几世修来的福气;安陵容的出身达到选秀的要求,明明有资格参加选秀,居然被夏氏说成痴心妄想,简直就是肆意轻贱,实在是太过分了。
面对夏氏的肆意轻贱和糟践,安陵容怎么办呢?
1、面对夏氏的肆意轻贱和糟蹋,一向逆来顺受的安陵容只得提出赔偿衣服,本想平息夏氏的怒气,不想夏氏冷笑一声,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安陵容,嘲笑安氏穿着落伍寒酸,缺少见识不识货,全身上下最值钱的东西送人都没人要,穷酸至此,竟然说赔偿。围观的许多秀女跟着夏氏笑出了声,安氏更加无地自容,只能硬着头皮请求夏氏息怒。
2、安氏步步后退,夏氏得寸进尺,要安氏下跪赔罪,可了此事,安氏愣在当场。有个秀女看不过去,刚想替安氏出头,就被劝阻:理由是夏氏比安氏更有可能入选,不必为安氏而得罪夏氏。夏氏愈发得意,再次相逼,安氏含着屈辱的眼泪,楚楚可怜地立在原地:不跪,此事难了;跪,怎能跪得下去?
正当安陵容为难之际,甄嬛丢下眉庄,挺身而出,想替安氏解围,她是怎么做的呢?
1、甄嬛边走边说:“一件衣裳罢了,夏姐姐宽宏大量,不值得生气。”给夏氏带高帽子,不必为小事动气。夏氏见有人替安氏出头,首先关心甄嬛的出身。甄嬛从容自信说出父亲官职,夏氏说:“大理寺少卿,也不是什么高官。”夏氏见甄嬛父亲官位不高,态度仍然倨傲不逊,甄嬛微微一笑:“凡事不论官位高低,只论个理字。”遇事讲道理,并非官越大就越有理。夏氏听了,不禁转头看了看甄嬛,自知理亏,无法辩驳,气焰受到遏制。
2、夏氏第一回合落败,岂能轻易认输,遂发起第二轮较量,说:“你自负美貌,以为必然入选,便可以指使我吗?”夏氏认为今日之事与你甄嬛无关,即便你肯定入选,你也没有资格来管我的事情。
类似夏氏的话,如“关你何事!”“你凭什么多管闲事?”等等,我们在现实中经常听到,想出头的人常常被当事人用这句话给噎回去。甄嬛为什么没有被噎回去?甄嬛是如何管这个闲事的呢?
1、甄嬛微笑回应:“不敢。我只是为姐姐着想罢了。”这一句话回应得相当到位,可以作为沟通案例的典型。甄嬛说“不敢”,表示自己是局外人,无权指使对方,之所以出头,也不是想多管闲事,只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考虑而已。这样说,既消除了夏氏的敌对,又表明了自己出头的善意。夏氏敌对之心变成了满腹疑问,注意力自然从关注甄嬛的态度转移到甄嬛说话的内容了。
2、甄嬛例举了夏氏此举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不利影响,这些都是夏氏绝没有想到、但却很在意的利益。夏氏神色有变,显然被说中要害,虽然心里认输,但面上不能服软,虚张声势地撂下一句狠话:“我会记着你的!“,其实将自己的垂死挣扎暴露无遗。不想甄嬛居然笑着赞美自己,甄嬛得理仍给夏氏留面子,有理有节;夏氏始料未及,愣住了,黔驴技穷,彻底败走。
说服在现实中应用非常广泛,甄嬛是怎么说服夏氏的?其中甄嬛最难能可贵的是什么?
1、甄嬛之所以能说服夏冬春,是因为她运用了说服的策略之一:胁之以祸。灾祸往往是人们不喜欢的、难以承受、也很难预见的,天灾也就罢了,尤其是人祸,往往是自己给自己召来的,现在流行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就是这个意思。夏冬春自恃出身颇高,但她无知无畏,越发轻狂刻薄、得理不饶人、为人处事不计后果,如此不知收敛,一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