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不进去书,怎么办。不少人都遇到过这种问题,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其实有两种:生物学因素和情绪因素。生物学因素是生理上的缺陷,而我想说的,是情绪因素造成的阅读障碍。
这篇文章并不能直接解决阅读障碍的问题,但是能使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大脑,在面对阅读障碍的时候能不凌乱,知道原因并且对症下药。
阅读和学习方法一样,是需要刻意训练的。我们必须知道,方法只是一个杠杆,而克服障碍,需要我们自己发力。
阅读的本质: 以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学习。这里的“理解”就非常重要。
大脑的结构
在大脑神经科学领域,大脑被分成了三个层次:原始脑(爬虫脑),哺乳动物脑和皮质脑。
怎么克服阅读障碍当我们学习时,如果乌龟和老虎感到不安,他们就会把信息过滤掉,而信息就不能传到爱因斯坦。
这种结构其实也和大脑的偏好密切相关:
1.喜欢简洁的,讨厌复杂的;
2.天生喜欢结构性强的内容;
3.喜欢图像化的东西;
4.喜欢得到奖励。
我想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的技能为例。在PPT的制作中,我们都知道一个重要的原则是 图>字,而字也以纲领性的东西为佳,大脑喜欢图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第十七个原则是:利用排版和设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加文档的页边空白,用空白行把段落隔开。”同样的内容,大脑明显偏爱简洁的。
这些写作或是职业领域的东西,都是建立在大脑这些特性的基础上的。
而奖励,则并不是物质上的奖励,而是精神上的:比如满足一下大脑小小的虚荣心。
我想看完一本书奖励自己一顿大餐,不如把书的内容整理一下发条朋友圈。因为:
1.输出一本书的内容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即便我们不可能获取书里的所有信息,但是我们能输出就说明这一点,至少我们没有读完一本书不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
2.分享。发朋友圈可以获得别人的点赞和认可,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在奖励,对大脑的推动作用不是一顿大餐能比的。而且这种奖励只能通过阅读获得。
更重要的是,分享是一种知识内化之后的立即运用,是一种主动学习。可以看一下广为流传的学习金字塔:
图片来自《洋葱阅读法》阅读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长期以来,存在阅读障碍的人们得不到理解,尤其是对于学习的孩子。家长的老师逼迫下的阅读其实使孩子对阅读产生了阴影,在阅读的时候会产生压力。而现在,这种压力更多的来自于我们自己。这是一种情绪因素,也和所受的教育方式有关。
另外,“认知障碍”也是原因之一。我说的认知障碍并不是临床上的疾病,而是这几个字的字面意思。
怎么克服阅读障碍其中的两幅②是我说的“认知障碍”的情况。我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到了阅读的本质是需要理解的。在这种认知障碍存在的情况下阅读确实是困难的。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我们是否真的对这本书有需求。
如果这真的不是随意找来的书,那么我们可以先选择其它比此简单的书,或者先补充看懂这本书所需要的知识。后一种方法是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而前者,可以是把《红楼梦》换成白话版。
刻意训练
阅读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按照《刻意训练》的观点,每一种技能的获取都需要有目的性的训练。这种训练不是读满多少本书,而是逐渐在阅读质量,速度等各方面的突破后达到的有别于之前的水平。
一些方法或许可以尝试:
1.精力管理: 精力是有限度的。在精力充沛的时候阅读,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2.习惯养成: 习惯的养成和精力其实密切相关。养成习惯之后所做的事难度会远远小于之前。
以我自己为例,在开学之前的暑假,我每天除了写文章没有任何事情,为写文章这个事情腾出了大量的精力。在大量精力的支持下我的习惯很轻松就养成了。
但是当我步入新学期,尤其是在我是一个医学生的情况下,精力被专业课消耗殆尽时,我依然能够日更。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3.反复:
1)“反复”其实是一个锻炼的过程。当我们认为书上的内容难以接受时,多读几遍往往能使我们理解书上的内容。反复其实就是不断尝试,训练大脑的过程。
2)我们都知道记忆曲线。如果我们看完书之后就去娱乐或者消遣,阅读的内容只能是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并不一定非要反复观看,反复的形式其实有很多,比如分享,写卡片,整理笔记,画思维导图,再读一遍等等。这些反复处理信息的方式都是记忆的再现,一遍一遍地读并不是记忆的唯一形式。
而且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加入个人观点,重构我们获取的信息。在此之后,这些内容就在我们的头脑中深深扎根了。
突破阅读障碍,可以从不把阅读当成自己与生俱来的能力开始。
按照《刻意训练》的理论,可以先花一段时间去习得这个技能,而不是在不会阅读的时候就认为是自己的阅读能力出现了问题。只有了解本质原因并愿意面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