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之为饮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茶汤制法也经过了煮、煎、点、泡的过程。
茶作为一种饮料,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茶汤的制作方法也历经“煮”、“煎”、“点”、“泡”四法。
煮茶法
在唐朝及唐以前,茶汤制法是“煮”法。
百度“煮”的定义是:把主料放于多量的汤汁或清水中,先用大火烧开,再用中火或小火慢慢煮熟的一种烹调方法。
茶圣陆羽《茶经·五之煮》记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说的就是唐代以前中国人用茶是把茶叶和葱姜、桂皮等调味料一起放在水中反复煮开,当时的茶汤就如同现在我们喝的太极素菜汤以及罗宋汤。
煮茶法用的茶是新鲜茶叶、干茶以及拆散的茶饼。
煮茶法的特点是茶叶和其他配料放在冷水或者热水中,经过长时间熬煮之后饮用。
煎茶法
煎茶法流行于唐宋。
煎茶用的茶是饼茶,煎茶前要先将饼茶烤热,再拆散碾成茶末,用筛子(罗)筛出极细的粉末。
唐宋时煮茶步骤分成三沸:
一沸是锅里的水开始出现鱼眼大的气泡,而且初现水开声音的时候。这时加入些盐调味;
二沸是加盐后的水继续煮到锅的边缘出现连珠水泡往上冒的时候。这时舀出一瓢开水备用。同时用竹夹在锅中搅动形成水涡,用茶勺把备好的茶末投入水涡中心。
三沸是锅中带茶末的水继续烧到沸腾、水面波浪翻滚的时候。这时把二沸时舀出备用的一瓢开水倒回锅里,使开水停止沸腾。这时茶汤就煮好了,但要把锅内茶汤表面茶沫上的一层黑色茶沫去掉,留下白色茶沫,然后再将茶汤均匀地舀入三或五个茶盏中,每盏的茶沫也要均匀。
煎茶法与煮茶法不同之处在于:
煮茶法是将茶投冷水或者热水中再经较长时间的煮熬,而不是等水开之后再放茶煮;
煎茶法是在水刚煮开(二沸)时投入烤、研磨好的“茶末”煮到再次沸腾即可。
煎茶法的特点是:先准备好茶末,水分三次烧开,第一次开后加盐,第二次开后加茶,第三次再开才煮好茶汤。
点茶法
点茶法是宋朝的茶汤制法。无论斗茶还是自己饮用都用点茶。
点茶法是源于煎茶,但不是将茶投入锅中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锅里的水刚刚烧开就冲进放好茶末的碗中——就是点碗。
因为要点茶,宋代还发明了一种叫“茶筅”的工具,有金、银、铁制,多用竹制,文人美其名曰“搅茶公子”,类似现在做蛋糕的打蛋器。开水冲进放茶末碗中后,要用茶筅用力打击到水乳交融,形成如同堆云积雪一般的白色茶沫。
点茶法和煎茶的区别是:
煎茶法的茶末在水第二沸时投进开水一起煮;
点茶法没有将茶加入开水煮,而是将茶末先放进茶盏,把煮开的水注入茶盏,先调成膏状,再接着加注开水,同时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出现大量白色茶沫。
泡茶法
泡茶法始于明朝。据说是因为朱元璋厌恶点茶法的奢侈,一纸诏书下令停止生产龙凤团茶,茶叶只能以散茶上市,点茶法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泡茶法简便易行,只需将茶叶放置在茶壶或者茶盏中,用开水冲泡即可饮用。今天我们泡茶就是从明代开始的。
今天的煮茶也和唐时的煮茶法不同,水中只放茶而不放葱姜等调味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