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亲子教育读书
理想主义者的赞歌——《爱弥儿》阅读札记(二)

理想主义者的赞歌——《爱弥儿》阅读札记(二)

作者: 凯仁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9-02-13 20:17 被阅读5次

    如果你希望以上的梦想都变为现实,请静下心来,认真地读完这本书,你将能找到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加微信一起讨论吧!lkr18213893268

    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的教育代表作是《爱弥儿》,这本书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全书共分为五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划分,分为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德育教育、爱情教育等内容。

    这是一部半小说体的教育名著,作品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的成长和教育的全过程。

    一个孩子从一出生就为他选定一位导师,这位导师将一直伴随孩子的成长,对他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卢梭主张将孩子带到乡下培养,这样孩子受到的外界环境更纯洁。这就像是一个教育实验,限制了所有可能的影响条件,营造一个真空的理想化环境,可以说卢梭所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教育,他也是一名理想主义的人,他的很多思想很前卫,有些目前我们不甚理解,但是他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在现有情况下借助于卢梭的教育思想改造我们当下的教育呢?

    一、《爱弥儿》教育观

    一卷 婴儿期 0-2岁

    卢梭告诉父母要进行恰当的体育教育,生命的意义不取决于它的长度,而取决于我们能从中获得多少感受。在婴儿期孩子可能要承受的出牙痛、肠绞痛等等的疼痛,但是这些都是孩子必经的成长经历,孩子一旦经受住这些考验,生命就会变得更加顽强。卢梭还提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重要性,这对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主角是母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第二卷  儿童时期 2~12岁

    卢梭以2~12岁的儿童为教育对象,告诉父母孩子的智力还未发育成熟,很难进行真正的思考,所以建议父母重点对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卢梭在这个时期花了大量笔墨写童年,快乐比什么都重要。这个教育理论和我们现在的教育现实也是相反的,我们标榜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就给孩子强加了各种各样的束缚,为了我们强加给他们的那些不确定的未来,我们牺牲了他们的现在。

    卢梭提到真正对孩子的爱护是给他们足够的嬉戏和玩乐的空间,培养他们善良的品行。卢梭在这个时期提到了孩子的大脑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呈现给他的他会一成不变的反射回来,自己却什么也没留下。

    所以我们灌输给他们的那些概念性的知识对孩子来说毫无意义。在这一时期孩子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才是他们获得感受的最佳方式。

    第三卷 少年期

    卢梭以12~15岁的青少年为教育象,他认为青少年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进行相应的智育教育。在这一时期,教育的任务是教会孩子阅读“世界”这本书,而认识这本书的唯一的老师是感觉和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孩子的理性,而不是施教者的权威,一旦施教者的权威压过了孩子的理性,孩子就会失去自己的见解。人的奴性从教育中来的有多少?我们从未去反思过,但是卢梭的这个观点能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孩子的成长我们只是引导但并不能主导。

    第四卷 青春期

    卢梭以15~20岁的青年为教育对象,此年龄段的孩子开始逐渐接触社会, 德育教育是最为关键的教育。这一时期的孩子敏感、暴躁、易怒,我们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一个神秘的微笑、一个诡异的表情或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这个时期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和性情。  

    第五卷  婚姻

    卢梭开始重点论述对女孩的教育,他以10岁为分界点,分别论述10岁前和10岁后的女孩应该如何教育,同时还告诉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爱情教育。

    这一阶段的爱弥儿开始接触各种情感和道德情操,爱情是这个阶段的主旋律,卢梭给爱弥儿假设的爱情对象苏菲是一个卢梭心目中与爱弥儿非常匹配的对象,无论是外貌还是内在,都是值得爱弥儿倾注爱情的。所以他们爱情的结局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童话般的结局,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二、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受教育?

    教育方式一共有3种:来自自然的教育、来自人的教育和来自事物的教育。自然的教育指的是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自身发展,人的教育指的是别人对这种发展的干预,事物的教育指的是我们从对我们产生影响的事物那里所获得的经验。

    与天性符合的习惯才是自然。一个人在同一种环境下待久了,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尽管不是天生的,但这种习惯仍然会越来越强。可是,只要情况一变,这种习惯就会慢慢消失,人就会慢慢恢复到本来的状态。说白了,教育就是一种习惯,只有与天性相符合的习惯才称得上是“自然”。

    感知能力。我们天生就有感觉事物的能力,而且从一出生就开始受到周边各种各样的事物的影响。等我们意识到这种感觉的时候就会开始做出判断,即到底是趋向还是逃避让我们产生感觉的事物。这种选择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一是看这种事物能不能让我们感觉愉快,二是看它能不能给我们带来方便,三是看它符不符合社会和他人认可的幸福和美满的定义。

    言行一致的公民意识。一个人在自身的欲望与对社会的责任之间犹豫不决,这会使他既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也无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他既一无可取,也无法对别人做出贡献。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规范言行使其一致。选择做自己应该做的,并且积极地去实施。

    自我保护意识。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教会他在成人之后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我们要让他学会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如何做到宠辱不惊。

    生命的意义。死亡是不可抗拒的生命法则。所以,我们的工作不是告诉他如何规避死亡,而是如何学会生活。活着不仅仅意味着呼吸,更重要的是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我们调动我们的器官、感觉、才能以及其他一切属于我们身体的东西。生命的意义不取决于它的长度,而取决于我们能从中获得多少感受。

    美好的家庭生活是抵抗社会不良风气的关键所在。孩子的捣乱和吵闹可以活跃家里的气氛,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面对痛苦磨难。人生在世,时刻都与痛苦相伴。成人对孩子的照顾过程也让他与痛苦紧密相连。身体上的痛苦,不会使一个人产生自杀的念头,只有心理上的痛苦,才会使一个人悲观绝望。

    如果说母亲是孩子的保姆的话,那父亲就是孩子的老师。父亲虽然能力有限,但却很热情。父亲的热情足以弥补其能力的不足,而那些老师就算能力再强,如果没有教育孩子的热情也是无益的。对于人类来说,父亲有生养孩子的责任;对于社会来说,父亲有培养社会人的责任;对于国家来说,父亲有造就公民的责任。

    什么都不是疏于教育的借口。贫困、工作、舆论或者其他任何理由都不是借口,我们必须无条件地履行以上这3种责任。一个人不管有多么重要的事情缠身,他都应当把如此神圣的职责摆在第一位,否则的话,他将为他的错误付出代价,并且永远不会有人给他安慰。“到底由谁来教育我的孩子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自己。一个连自己都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能指望他把孩子们教育成什么样?在这个堕落的时代,一个人的灵魂能高尚到哪儿去呢?我相信,一个父亲如果能真正意识到一个好老师的价值的话,他就不会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别人去培养,而是自己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三、自然的教育

    《爱弥儿》体现了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自由、自然。同时卢梭还主张让儿童接受劳动、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让孩子能够进行自我支配,并利用自己的力量得到幸福。这对后来的教育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我们的教育却与自然和自由悖而行之。

    我想象出一名学生,并给他起名为爱弥儿。我将讲述他从出生到成年所接受的教育。

    第一,假定爱弥儿的智力一般,因为只有普通智力的孩子才能作为这一类人的范例,而天才只是例外。

    第二,假定爱弥儿生活在温带地区,因为温带气候更适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第三,假定爱弥儿出身豪门,因为只有富人才适合自然教育,把他培养成一个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存的人,至少让他不至于牺牲在富人的偏见之下。而穷人除了被迫接受他所处的环境,没有机会接触其他的教育。

    第四,假定爱弥儿是一个孤儿,我拥有教育他的全部权利和责任,并且可以决定他的成长环境。

    第五,假定爱弥儿身体健康、活泼开朗,因为只有身体强壮之后,他才能听从精神的支配。虚弱的身体不仅不能满足那些感官的欲望,反而会使那些欲望更加强烈。身体虚弱,精神也会随之枯萎。

    孩子的老师是自然。老师的工作只是配合自然,并且要防止自己对孩子的关心与自然相背。老师照顾着孩子、观察着孩子,跟随着孩子,静静地等待着他散发出第一道理性的光辉。教育不是关起门来做实验,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卢梭主张自然的教育,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让孩子自然发展,主张让孩子接收劳动、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幸福。

    你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欢迎到后台留言讨论

    好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爱弥儿》阅读札记(一)

    教育随想——我理解的教育是什么?

    以青春的名义无问西东 | 情感故事

    美国明星教师罗恩克拉克的55条班规

    一本让所有阅读人相见恨晚的书(值得珍藏)

    心灵的转变,重新看世界——反恐战争为何愈演愈烈

    和那群可爱的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致我的班主任时光

    这样当父母孩子不会差:罗恩·克拉克老师给家长的23条建议

    长按关注云岭共美,

    了解更多最新教育资讯!

    交流、合作请加编辑  微信:lkr18213893268

    投稿请发送至:215923017@qq.com

    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顺便帮忙点个赞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想主义者的赞歌——《爱弥儿》阅读札记(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hj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