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玩的历史人物历史
李白看不厌敬亭山,不是因为山,而是因为她

李白看不厌敬亭山,不是因为山,而是因为她

作者: 赤云桑珠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7-19 01:00 被阅读26次
    敬亭山顶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人只道,李太白

    是孤寂地爱山

    殊不知

    他追思的

    亦是因果与选择

    敬亭山,位于安徽宣城。古称“昭亭山”,晋初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敬亭。

    最初使得敬亭山名满天下的,是因为谢李。

    谢,是谢脁,李,是李白。

    那个自称“酒仙”的浪荡诗人,虽然活着的时候寂寞潦倒,可在身后的百千年间,早已家喻户晓,声名日隆重。

    倒是那曾经名满天下的,被称为“小谢”的出身顶级门阀的世家子弟,早已不再被众人所明了。

    自那以后,众多文人,寻着《游敬亭山》、《独坐敬亭山》的笔迹,纷至沓来。

    于是,敬亭山,便又被唤做了“江南诗山”,用仅仅三百多米的海拔,诠释着文盛超名的赞誉。

    只是,盛名之下,被隐去的,是那些铸就了看似光鲜的名字背后的因果,和选择。

    ■ 初上山时,古昭亭的牌坊

    李白,与敬亭山的羁绊,不仅仅是因为景,更多的是因为境遇。而境遇,则离不开一个对他而言充满了复杂感情的人,她叫做玉真。

    ■ 敬亭山,玉真公主像

    玉真公主,是李隆基的胞妹。

    作为唐朝历史上,兄妹间感情最好的典范,因为年幼时生母窦德妃被害,自小,李隆基就是十分宠爱他的妹妹玉真的。

    唐朝风气开放,读过野史杂史的都知道,说起唐朝所谓的“女道士”,向来没有什么好名声。有说高级娼妓的,有说放荡女子的,其中被历代男权者口诛笔伐的鱼玄机便是。

    但是,于我而言,与其这样评价,我倒更加认同唐朝时的所谓“女道士”,远没有那么不堪。反而更倾向于把她们描述为“追逐自由恋爱的不婚主义者”。

    玉真,就是个女道士。

    ■ 竹林荫翠下的玉真像

    玉真与李白的相遇,是在开元十八年。

    此时,李白三十岁,玉真三十九岁。

    后世不断有野史八卦玉真和王维以及李白三者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并以此证明,作为情敌的诗仙和诗佛,哪怕都有着共同好友孟浩然,但是二者之间却老死不相往来的事实。

    只是,这是世人浪漫的猜想和看法罢了。

    世人并不知道,开元八年王维在宁王府中,身着白衣,怀抱琵琶,风姿卓卓地为玉真公主演奏《郁轮袍》时,心中想的,究竟是什么。

    世人只知道,开元九年,王维进士及第,从此以后一直官路亨通,直至右丞。

    世人并不知道,开元十八年,李白在玉真公主的别馆中,作出“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的诗句时,脸庞上是否也带着意义不明的微笑。

    世人只知道,天宝元年,在玉真的推荐下,李白供奉翰林。

    只是,毕竟身为文人,那种充满或许是屈辱,或许是负罪感的情感,终于在他们身上以不同的形式迸发出来。

    王维,在发妻死后,终身不娶,三十年间一心向佛,对着山水枯石吟唱到,“一心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李白,终于在酒醉之后,唤了高力士提靴,大喊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离开了朱墙黄瓦,走向了江湖。

    ■ 太白楼

    于是,当我登临敬亭山,看见玉真公主的坟冢和山顶的太白楼时,不禁暗自感慨。

    当年,那些被权贵玩弄的诗人们,成为了千古传唱的文豪;而作为玩弄他们的那个权贵,却还要借着这诗人的名号,才能被记上一笔。

    可是,当年若没有“王右丞”的名号,有几人识得王维的诗才?

    若没有金殿提靴的故事,李白的豪放又从何处得以彰显?

    当他们面带笑容地见到玉真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

    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都必须自己承担。

    山言

    世间的事,往往总是相互交织,说不清谁是谁的因,谁又是谁的果。

    每个人的人生,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选择,最终,才完成了自己生命的轨迹。

    所以,在敬亭山,相看两不厌的,其实是那背后一个个的选择,在时间的涤荡下,结成的因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白看不厌敬亭山,不是因为山,而是因为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kz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