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与人的交流和对话,几乎都涉及到提问,有时我们会被提问难住了,有时不知道如何提问,因而在对话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甚至出现曲解和误会,以前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是无可厚非,今天从这一篇文章开始,情况就应该有所转变,不信你仔细看!
1.关注信息的来源
无论是八卦,还是正式新闻内容或者路边社的消息,信息来源总是排在第一位的!于是当你听到对方说一个事实或者一个观点,你都可以问:
①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你从哪里听说的?
③这是谁告诉你的?
如此一问,便能使对方有意识为所说的话开始负起责任来!
2.发现更多可能
开放性问题就是可能有多种答案和回答的问题,是一个相对比较负责的问题,一方面是对自己提问水平和能力的展现,另一方面可对对方的思维水平进行测试!
最简单的提问就是:5W+H
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做(how),是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
3.你只要一个结果
当你希望明确快速地锁定一些内容和信息的时候,封闭式问题是最好的提问方式。对方的回答也被限定在其中,比如:是还是不是?对还是不对?可以还是不可以?……直截了当,没时间BB。
4.限制对方的范围
有的时候需要对整个话题进行把控,限制范围。于是可以提出让对方选择的问题。比如:你是打算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是想听我过去的看法还是现在的想法?是想听我爸爸说的还是我妈妈说的?……好的制作,根据语法习惯,对方只能从中进行选择!对于效果,可以参考下面的案例:约一个女孩,通常问法:“今天下午有时间可以一起喝杯咖啡吗?”对方回答:“不好意思,没空!”一句话拒绝了你。换一种方式,问:“今天下午我们是一起去吃饭还是喝杯咖啡呢?”,对方回答:“这个……那就喝杯咖啡吧!”
5.教对方正确的问法
对方的一些提问表述不够完整和明确,或者算不上一个好的问题,这时有义务教会对方提问,从而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形势。比如有人问,“你有女朋友吗?”这是个低水平的问题,这时你可以告诉她:“你应该问我有几个女朋友?”
6.探测对方的意图
任何一个思虑成熟的人都不会急于回答问题,而是需要搞清楚对方的意图。举个例子,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问妈妈:“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的妈妈,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你打算和他普及一下生理方面的知识吗?……如果你问:“宝宝,今天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宝宝回答说:“今天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老师说他是上海来的,我想知道我是哪里来的。”
7.不要着急给出评论和建议
很多人都会过于武断,自以为很聪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一位顾客到手机商场,售货员问:“是要买手机吗?”顾客回答说:“是的。”售货员立马说:“这款手机是最新上市的高端智能手机,运行速度快,耐航时间长,你一定会喜欢的。”顾客摇摇头说:“不不不,我其实是想给我父亲买一个老人机!”此时需要问的是:“你打算买一款什么手机呢?是自己用还是给其他人买的?”
8.应对尖锐提问的缓冲技
《说话就是生产力》这本书中提到一个叫做加垫子的技巧,也就是对一些尖锐的问题进行缓冲。具体的运用方法有:
①承认对方问的好!(你的这个问题提的很漂亮、有针对性、说到点子上……)
②承认对方问的有代表性!(不仅是你提过,还有很多人都问过这样的问题……)
③向对方示弱!(你这个问题一下子把我难倒了,让我好好想想……)
加一个垫子,起到缓冲作用,一方面降低对方问题的挑战性,起到缓和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的思考赢得时间。
以上这些都是关于提问的套路,套路玩的深不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诚,然而没有什么套路可以获得真诚,真诚本身就是一种套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