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最根本的一条,垄断策略和上位冲动违背了互联网开放性、平等性、多元价值的特性。
很多人认为商业的本质是交易,但是交易,总有盈亏两种情形,因此,健康的商业状态,在交易背后还有一个概念,就是创造价值。那么,互联网时代,所思、所为的空间巨大,呈现出来的产品和模型光怪陆离,到底如何判定它有没有价值,有没有货真价实的、经得起历史涤荡的长期价值呢?
长期以来,互联网经济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武功套路,就是假设在市场空间与客群存在上限的情况下,通过平台战略汇集或者说垄断客群、流量和大数据,从而获得溢价能力和长尾空间。所谓的BAT巨无霸是这么起来的,若干垂直领域巨头也是这么起来的。问题是,巨头能有几个?为什么说互联网创业死亡率长期保持在99%,如果都是以这种金字塔模式,通过丛林法则择优汰弱,最后留存下食物的链顶端,死亡率能不达到99%吗?
其实这道理很浅显,为什么大家还要蜂拥而上?很简单,资本好这一口。一夜暴富谁不想,偏偏玩互联网经济就有这个机会。对于资本来说,逻辑清晰简洁:通过交易量和现金流做大估值,通过投资策略做大中靶概率,这两大法则叠加,营造巨大的增值或变现的空间。因此,资本的要求是一定的行业热度和游戏规则的主导权。
恰巧,在互联网经济领域,作为大趋势的追逐着,想要争取资本扶持而一夜上位,也并非遥不可及。对于众多创业者来说,这自然是会令人怦然心动的。只不过,做出这一选择,并非毫无代价,那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背离市场逻辑和创业初心,同时承担资本市场潮起潮落带来的几乎不可抗逆的新增的商业风险,这也算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尊奉传统平台战略的一些巨头,也遇到麻烦了。2015年第四季度,淘宝天猫市场占有率萎缩,垄断冲动趋烈,商家普遍亏损,说好的生态圈呢?与此同时,小米手机销量被华为反超,罗家锤子手机更像是为秀场反背书,说好的互联网思维、社群经济呢?消费者从来都是用脚投票,至于脚怎么迈,要看商家怎么做,而不是听商家怎么吹法螺。
那么,如果我们愿意先放下2015年上半年之前喊得火热的互联网思维、资本思维,回到产品-交易-用户的基本的市场逻辑,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具有更扎实的生存力呢?很简单,契合市场需求,符合人性。
我们之前分析过,互联网之所以表现出强烈的颠覆-创新的革命力量,就在于它与生俱来的优于传统商业形态的开放性、平等性、多元价值的特性。在商业层面怎么理解这三个特性呢?本质上来说,这三大特性其实就是对于人性的复归。
所谓用户思维,不是要讨好用户、补贴或者说收买用户,而是承认、尊重、重视用户的个体差异与个体需求,为用户的多元需求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更好的消费体验,以及更舒适、平等的交流方式。如果更进一步,则是模糊化买卖的身份关系,模糊线上线下的空间鸿沟,让互联网真正成为人人创造价值、人人分享价值、人人交流价值的覆盖全空间的通路和载体,这才是互联网的发展指向,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刻内涵,而不是拉人开个网店当库存下水道。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