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是中国近代对外抗击侵略的一员名将,尤其在对法作战中,屡战屡胜。
《清史稿》记载“刘永福,字渊亭,广西上思人,本名义” “所部皆黑旗,号黑旗军。”
其实,刘永福早年反清,参加过天地会,后来被冯子材驱逐到越南。但是《清史稿》对这些黑历史,一律不记载,由此可见这部第二十六史有多少可信度。
“同治末,法人陷河内,法将安邺构越匪黄崇英谋占全越,拥众数万,号黄旗。越王谕永福来归,永福遂绕驰河内,与法人抗,设伏以诱斩安邺,覆其全军。法人大举入寇,永福军频挫。越人惧,乃行成,而授永福为三宣副提督,辖宣光、兴化、山西三省,设局保胜,榷釐税助饷。”
刘永福简直是法军的克星,总能把握敌军的弱点,伏而歼之。
刘永福在越南深得民心,“越王始终思用之”。
中法战争爆发,刘永福被清廷招安。“会唐景崧至,面陈三策,永福曰:‘微力不足当上策,中策勉为之!’朝旨赏十万金犒军,永福入赀为游击。”
“法人扰宣光,永福窖地雷待之,连日隐卒以诱敌,不敢出。复徙营偪城,三战皆利。敌援至,毓英遣水师溯河而上,永福夹流截击,夺其船二十馀艘,斩馘数十级,法人愕走。” 刘永福战功卓著。
中法战争结束后,黑旗军又被历年裁撤,最后只剩300余人。
“二十年,中日衅起,命守台湾,增募兵,仍号黑旗。景崧署巡抚,徙其军驻台南。及台北陷,景崧走,台民以总统印绶上永福,永福不受,仍称帮办。日舰驶入安平口,击沉之。攻新竹,相持月馀,兵疲粮绝,永福使使如厦门告急,并电缘海督抚乞助饷,无应者。而台南土寇为内间,引日军深入,破新化,陷云林,掇苗栗,轰嘉义,孤城危棘,永福犹死守。日台湾总督桦山资纪贻书永福劝其去,峻拒之。日军乃大攻城,城陷,永福亡匿德国商轮,日军大搜不获。内渡后,诏仍守钦州边境。后卒於家。”
中日之战,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刘永福被公推为台湾民主国大总统,但他三拒总统印,率领黑旗军血战到底,直至台南失守,后内渡。
台湾失守,罪在清廷,非刘永福一人所能为也。《清史稿》亦论曰“永福战越,名震中外,谈黑旗军,辄为之变色。及其渡台,已多暮气,景崧又不与和衷,卒归同败,此不仅一隅之失也,惜哉!” 《清史稿》有一点没说对, 并非“已多暮气”,背后是勇营制的原因,(后续会有专题文章论述),湘军、淮军均难逃此宿命。
既为名将,必有其过人之处。“永福骨瘦柴立,而胆气过人,重信爱士,故所部皆尽死力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