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相信很多人都在盘点自己上一年的工作,这其中不乏会遇到很多困惑,今天来分享6点经验建议,相信可以帮你解决许多职场问题。
1
5 M分析法帮你判断当下工作是否值得做
我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到过判断一份工作好坏的5个M。即:
很多人对当下工作不满意,想要寻求新的工作机会,但总说不清究竟哪里不满意。于是即使换了一家公司,可能还是不满意。判断当下工作好坏可以从这五个方面入手,将当下工作定为100分满分,5个方面分别20分,认真思考后打分,分数低的,就是你对这份工作不满意的点。
前不久的一位网友说她当下的工作让她感到不快乐,究其原因她也说不清,打分后我发现,她除了“make friends”这一项打了5分外,其余都在15分左右,并且总体成绩在70以上,于是我问她,是否感到交际圈太小,交往到的同事都不是很能聊的来?她点头如捣蒜。
没有一份工作是完美的,一定有利也有弊,但我们可以根据分析的结果来尝试改变。如果意义、金钱和进步分数都非常低,那么你可以选择放弃这份工作,但如果是交际圈,或许你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认识新朋友,并不一定是同事。
我例举了同城活动,懒汉互联,互动吧等平台可以扩大交际圈,又告知如果是单身,通过豆瓣同城,知乎单身社群等等较高层次的社交圈扩大人脉,她决定继续这份工作,因为薪资待遇和学到的东西都很不错,同时也决定要加入各个社群参与各类线下活动。
倘若你也对当下工作不满意,不妨用5m来判定下,究竟是哪一块不满意,对症下药,会比盲目跳槽更理智。
2
职场成功的秘诀是发扬你的长板-DISC测试
上小学的时候,几乎每一个所学校的墙上都写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职场则并非如此,踏上社会后,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我们大学所研读的学科并不一定就是我们日后的工作,18、19岁做的决定也不会跟随我们一生。如果不是非常了解自己,你可以去做DISC性格测试(百度搜索即可,共30道题),一定程度上,测试结果可以指导你日后的工作,也会告知你适合的工作环境是怎样。我是典型的D型人,而我目前的工作也越来越接近最适合D型人发展的状态与环境。
除了性格测试找到自己的优势劣势外,还要建议大家在做工作时尽量发扬自己的长板。
小林是东北一所财经高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但她的专业是新闻传播,她问我,“我个人在新闻传播上并没积累太多经验,我想要找新媒体运营,可我认为不擅长,我们学校是财经高校,但我专业不是,我在想我是否该去考个会计,这样企业会因为认可我的学校而认可我。”
我想很多毕业生都会有这个问题,但其实你个人的能力与你学校的名声并无太大关系。企业在用人时,第一考虑的绝对是你本人的能力。很多人在找没做过的工作时会不自信,但其实可以挖掘到很多有利的点。比如小林本身,她是新闻传播专业,也就代表着她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其次她在校做过一些晚会联谊策划与执行,设计编写过宣传文案和横幅,这些提取出的能力就是新媒体最需要的文案和策划能力。
工作一定要发扬自己的长板,而长板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挖掘的,不要轻易否认自己,要学会罗列细节,提取相关优势。这一点在跳槽、转行时都用得到。
3
万能的SCQA法则
首先解释下什么是SCQA
应用场景一:
年终总结,其实主要就是两件事:第一你上一年做了什么,第二下一年的计划是怎样的。
S:上一年中我工作努力,团结同事。经常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做公司的事情,完成了xx任务,有xx业绩。
C:突发状况较多,例如我的直属领导离职,但我依然努力团结其他同事完成部门任务,很遗憾最终还未能达到领导制定的kpi。
Q:为什么没达到?我是有原因的。
A:我的直属领导离职,我临时顶替他的职务,却没有头衔与职位,导致我与其他部门领导沟通协作时多有不畅,希望领导在下一年考虑为我升职。我也会加倍努力,保证不让领导失望。
应用场景二:
广告宣传文案,例如我的21天成长训练营。
S: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制定了许多计划
C:却因为自己一个人无法坚持,没几天就放弃或松懈了。
Q:怎么办?
A:加入21天训练营,3节微课,每日打卡,一群正能量小伙伴与你一起互相监督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应用场景三:
相亲,其实是题外话,但鉴于马上年底大家可能会遇到,一并说了。
常见介绍:你好,我是xx,我是一名人力助理。
S:你好,我是xx,我在公司做人力助理。
C:我的工作很有趣,你在找工作时是不是经常不知道怎么写简历?面试也不知道有哪些坑吧?
Q:怎么办?
A:以后如果你需要改简历或者朋友有找工作的,可以问我,我都可以帮你参谋,至少能让你有一份漂亮的简历,面试也可以少踩很多坑,说不定薪资还能多谈一些哦!
SCQA 可以应用到的场景太多了,包括现在很多广告也在套用这个框架。建议大家不要只是搞懂它的原理,还要多总结多实践。
4
身在职场,多提建议,少提意见。
职场上免不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面对困难,有些人可以迎难而上,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解决并总结,他们也走上了职场更高的位置。
但也有些人喜欢遇事抱怨,面对困难喜欢强调客观状况,表示自己无法完成的原因有12345,领导说我们现阶段条件就是这样的,大家一定要努力去尝试,公司也会尽可能的给予支持。但喜欢抱怨的职场人并不会领情,往往这时候会说一句领导安排的任务原本就比登天还难,给我再高的梯子我也上不去。时间久了,等于自断后路,升职加薪永远不会轮到他们,并且会被扣上“扰乱军心,产生内部负能量”的帽子。
曾有人说过,职场上有两种人,一种遇事就退缩的人,他们认为只有条件全部具备,事情才能被完美解决,这些人永远只能处在公司的底层;还有一小部分人,他们很有冲劲,遇事不抱怨而是喜欢提出各种方法建议,方案一不行了还有方案二,他们总能从中学到并吸取些什么,这些人的存在往往就促成了一件事的成功,而对这件事来说,本身是不具备成功要素的,但这些人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了成功的必要因素。
回顾你的一年,你在职场上,是否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呢?如果不是,那就从提意见改为思考后提建议吧!
5
不要太计较时薪,有时候进步远比现阶段待遇更重要
跳槽到新公司后,薪资往往会增加几十个百分点,而一旦工作任务变多,再碰上加班等情况,我们就忍不住想拿出计算器计算下,我们的时薪是否真的比上一家公司高?
有位网友告诉我,他是一名技术,他从创业公司到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后,薪资涨了5000,但时薪却比原来低很多,原因是现在总要加班,他不知道是否值得。
我想很多职场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但其实评价一份工作,不只应该从时薪出发。一年半以前,我从创业公司进入人人网的前三个月,每天都加班到晚上10点多才能回家,那段时间我因为工作压力和时薪问题而痛苦不堪。
后来我自问,我为什么加班?第一是我对新公司业务不熟悉,第二是创业公司工作方式不够系统,人人网当时的领导希望帮我矫正,以使得我更加适应这份工作,并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我加班学到东西了吗?答案是学到了,我当时的领导每天都抽出至少3小时给我单独补课,从数据统计的中位数环比开始讲起,再到后期的产品思维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大公司的工作方法,我觉得很值。
我告诉这位网友,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想要进入大公司的人太多了,我们这样资质一般的普通人能够进入一家还不错的公司去学习,真的很难得。所以不妨在职业上升期将这份工作看成带薪学习,这样你会非常开心的吸取新的知识,也不会计较所谓的时薪。当你工作能力提高后,升职加薪都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加班这件事,也会随着你对业务的熟练而减少。
6
不要自断前程,要学会拓展相关技能
很多人认为职场之路就是深挖自己目前所在的领域,而对于其他专业技能则无需多学。然而并非如此,在这个社会,如果想要有更长远的发展,一定要多关注,尤其是相近的专业技能。
还用第五点中提到的技术网友来举例。他告诉我,他作为一名技术,最不喜欢的就是产品和测试工作。但其实当一名技术成长到三十几岁时,会因为年龄等多方面原因导致自己的技术跟不上时代发展变换而遇到职场瓶颈,他将会面临两个选择,第一升为管理层,做指导工作,第二发起或参与创业。
无论是升职还是创业,都需要他有产品思维,否则他将会变成一个只会敲代码的执行者,而非一名会思考会创造的技术人才。闭关不去了解相近知识等于自断前程。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这个时代发展太快了,低头认真做事无法让你有良好的发展,必须要关注同类或相近的职业技能,通过拓展学习实践来丰富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才能在未来机会来临时,不错过,而是紧紧抓住。
工作和生活一样,都需要定期梳理盘点,再根据结果来做出下一步计划和安排。忙碌的同时不要忘记总结与反思,这样才能走的更快更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