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言难尽的第一家庭
1、猛人鲁惠公与他的马子们
在鲁孝公姬称执政的倒数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770年,中国历史发生了一件大事--平王东迁。周平王的老爸周幽王宠爱褒姒,烽火戏诸侯,结果幽王的老丈人勾结犬戎攻陷镐京,杀掉了周幽王。等到大乱平定,周平王继位,西周已经彻底失去了在渭水流域立足的实力,被迫东迁到当年周公姬旦营造的洛邑,周王室由此威信全无,这就是所谓“周辙东,王纲坠”。公元前768年,周平王从丧家犬生活中渐渐安定下来的时候,鲁孝公姬称死了,他的儿子姬弗湟继位,这就是隐公的老爸--猛人鲁惠公。
鲁惠公十分生猛,有如下史实为证:第一,他在国君位子上干了四十六年,在鲁国总共三十六位国君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史书上没有记载鲁惠公的出生年月日,他的寿命无考,但从惠公死时鲁桓公姬允尚年幼来看,他死亡时的年纪应当并不太老。第二,鲁惠公精力充沛,史书上说鲁惠公励精图治,治理国家井井有条,鲁国的国势有所上升,人民大乐。与此同时,他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夫人就有三位,惠公的私生活也一定是丰富多彩。第三,和他的爷爷鲁孝公逆来顺受的脾气相反,鲁惠公敢于向中央叫板,弄得周平王颜面扫地,礼崩乐坏更加明显。
关于第三条生猛事迹,值得多说几句。当年,周平王决定迁都的时候,最发愁的是没人护送。他的中央军都在犬戎之乱中损失殆尽,如果他就这么带着全套中央机构横穿八百里秦川,简直就等同于往狼嘴里塞肉。无奈之下,平王只好传令各路诸侯,让他们派军队来护送王室东迁。在赶来护驾的诸侯之中,有一伙从西部来的人格外卖力,为平王安全搬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把个周平王感动得不轻,就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部落晋封为侯爵,这就是秦国人的祖先,当时的领导人叫作秦伯嬴。那时,东方各诸侯国都把秦人视为化外蛮族,谁也瞧不上他们,周平王加封了秦人,却拿不出封地来给人家,就开张空头支票,指定被犬戎等异族侵占的周人故土给秦人立国。想不到秦人实心眼,立马发挥愣头青精神,开赴西部前线和异族互掐,几十年大战下来,硬是拓地千里,“灭国二十”,从入侵的少数民族手中夺下大片江山。
周平王十五年(公元前756年),秦文公继任国君,梦见一条黄蛇自天而降,以为是天意,就不跟中央打招呼,擅自在雍城建起白帝庙,组织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主办的祭天大典。消息传开之后,诸侯哗然,尤其是远在曲阜的鲁惠公,对半开化的秦人之举动十分不忿,下令鲁国也郊祭上天。按照周礼,祭天大典是周王室以天子之名与上天交流感情的特权,是周天子最高权力的象征,诸侯只能立宗庙祭祀祖宗,即使像鲁国这样的大V,也只是被特许以天子礼乐祭祀周公而已。诸侯祭天完全是逆天,是对王权的公然藐视与僭越,周平王当然不会批准。鲁惠公对此不予理睬,下令郊祭仪式照样举行,并堂而皇之地报告了周平王,平王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闷声大发财了。鲁惠公得寸进尺,干脆连定期朝觐周王之礼,也一并废除,就连给周王室进献的贡物也不再交纳了。
2、这妞是谁的?
鲁惠公是如此有种,他的夫人当然也不同凡响。鲁惠公时代,鲁国与宋国联姻,娶来的都是宋国美眉。这里要多费点笔墨介绍一下春秋时期诸侯的婚制。春秋时期,讲究“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祀就离不开人丁兴旺,所以婚姻制度是周礼的重要内容。周礼给诸侯规定了娶妻的上限,这个数字一般是九个,不容突破。即使是周天子,这个数字也不过比诸侯多了三个而已。当时国君们还没有后宫的概念,佳丽三千之类的说法在当时更是天方夜谭。当然,随着礼崩乐坏进程加快,国君们以及周天子也开始擅自多娶几个老婆,但这些老婆的数字都比较小,完全没有达到后世那种动辄成千上万的疯狂程度。
诸侯的九个老婆并不能从一个国家娶进来,原因是周礼关于婚姻还有一项重要规定就是“同姓不婚”,国君娶妻,必须是门当户对(以保证血统纯正)的非同姓女子,否则就是违制。换句话说,国君们的妻子只能从别国国君的女儿们当中娶得,原则上不能在民间随意聘娶女子。为了把这些原则落到实处,周礼设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妾媵制度,简而言之,由于某国君只能有一个女儿出嫁,其他国家须安排同级别的女儿作为陪嫁,这些陪嫁女就叫作媵。媵分为左媵和右媵,春秋时尚右,右媵的地位略高于左媵。媵不仅仅是自己陪嫁掉,还要带上自己的妹妹和侄女一起嫁人,因此一般国君娶一妻,会有六媵陪嫁过去。正夫人也是如此,须带上自己的妹妹和侄女同嫁。这样算下来,春秋时期一位国君结婚,会合计娶得正妻一枚,右媵一枚,左媵一枚,小姨子三枚,外甥女儿三枚。这些女人中有的可能在当时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就先寄存在娘家,等到了婚龄再由婆家接走,送入洞房。
鲁惠公姓姬,与春秋诸多姬姓诸侯国不可能通婚,可调剂的范围就只剩下了那些个异姓诸侯。宋国姓子,是商朝后裔,因此鲁宋通婚是合于周礼要求的。《左传》一上来就告诉我们,鲁惠公的正夫人是宋国美眉孟子(可不是那位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按照古代孟、仲、叔、季的排行顺序分析,这位孟子很可能是宋国国君的某个大女儿。但是奇怪的是《左传》未记载这位孟子的谥号,只是说孟子很早就死翘翘了,鲁惠公没了大老婆,就只能从小老婆当中递补,于是另一位宋国美眉声子就上位了。但不知什么原因鲁惠公没有把她正式扶正。这位声子,就是鲁隐公姬息姑的生身之母,按照前述媵制分析,她很可能是孟子的某个妹妹。声子是她的谥号,“不生其国曰声”,从谥号上看,这位声子与她生的儿子姬息姑一样,都运气不佳。
隐公的妈咪声子并不是鲁惠公的最后一个老婆,惠公艳福齐天,娇滴滴的夫人又从天而降,上赶着要嫁到鲁国来。
这个夫人就是鲁桓公的母亲仲子。有一年,鲁惠公经常欺负的宋国国君宋武公得了个小公主,生下来小手紧攥,掰都掰不开。等好不容易掰开了,大家惊讶地看到,公主的小手上纹路纵横,居然就有那么一位高人看出来,说那分明是一行字:鲁夫人(石鼓文)。
于是宋国的公主,也就是仲子,命中注定就要嫁给鲁国的国君。虽然宋武公老大一个不愿意,惠公经常派兵打人家啊,可也不敢违背天意,就这么着,仲子就也作为媵嫁到鲁国了。不过,《左传》似乎有暗示,仲子可能因为具备正牌公主的身份,所以混了个右媵,地位反倒在先来的声子之上,算得上是后“声”可畏。于是声子这个前小三,被先“声”夺人,也就只能看着别人当上鲁国的正牌国君夫人啦。虽然不忿但也没辙,谁让你手心里没字呢,话又说回来,就是有字又能怎样,家庭出身不好,那年头也只能认命了。没几年,仲子生了个宝宝,宝宝后来戴上了顶大绿帽儿,他就是在鲁国历史以及中国香艳史上留有大名的鲁桓公姬轨。
3、含着金汤匙的小弟弟
不过,关于这位鲁夫人,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历史资料颇有点吊诡。对于仲子嫁到鲁国一事,《左传》有明确记载,但在《史记》等其他重要历史典籍中,却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更富传奇色彩的说法。
按照这一说法,这位手心里写着字注定要嫁到鲁国的宋国美眉仲子,本来是内定要嫁给惠公的庶长子姬息姑的,谁知迎亲的队伍把新娘接到曲阜,老公公惠公出来过目先,一看之下,哇塞!原来仲子小主不仅有一个牛哄哄的手掌心,还是位大大的美女!老头子看得小心肝一阵悸动,就当场决定父代子娶!这样算来,鲁惠公的淫荡行径比起他本家卫宣公的“新台丑闻”还要早很多年。考虑到鲁国以礼乐立国,在周平王东迁之后,鲁国堪称当时保存周礼最全的国家,也就是所谓“周礼尽在鲁”,鲁惠公的这种行为实在让人不齿,也让我们对孔子一直痛心疾首的“礼崩乐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左传》继承了所谓春秋笔法,向来讲究“为尊者讳”和“微言大义”,有时候,仅仅一个字眼就会令写作的老先生们拧断无数胡须,死掉无数脑细胞。对于大人物们见不得人的那些事儿,春秋笔法一般是点到为止,从这个角度说,《左传》仅记录了孟子、声子两位鲁夫人,此后直接另起一行,岔开话题讲起仲子的手掌心,显得确实有些鬼鬼祟祟。联系到鲁惠公一贯的生猛风格,他夺儿媳妇归己所有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因此,《史记》等书中记载的,确实是一个比较酷炫的说法。
由此延伸开去,我们就会发现,所谓仲子手掌心有字,很可能也是鲁惠公为掩饰丑行而授意编造的流言。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此,仅仅一点蛛丝马迹就值得你去琢磨半天,不同路径的琢磨会带来不同的结局与推理的享受。不过,对于后来成为刺客猎物的公子姬息姑来说,这两种情况在结果上却没什么区别,都意味着他只能成为一个原则上不能继承君位的庶子。
这里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周礼”中至关重要的原则:嫡长子继承制。千万别小看这个周礼,因为直到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社会,还在相当程度上用着这个东东。
维持纯正血统的传承是周礼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依托着完备的婚姻制度,周礼确立了继承规则:大老婆生的孩子为嫡,小老婆生的或者其他什么女人生的孩子为庶,在继承家业时以立嫡立长为原则,也就是嫡庶都有时立嫡,是为大宗,即全部传承父辈的正宗,其他小嫡和庶们都只能算小宗,老爸死了就发出去另谋发展;在无嫡有庶时,则选择年长的那个作为继承人,成为大宗,其他庶子成为小宗。小宗要想成为大宗,除非大宗死绝了顶替或者过继。由此生发出去,周人以血缘为纽带的继承关系与家族、政治关系完全统一:周天子为大宗,他手下的诸侯们就是小宗;诸侯是大宗,他们手下的卿大夫们就是小宗;卿大夫们是大宗,他们手下的士就是小宗……如此形成一个广泛而严密的大网,撑起周朝的整个社会关系。
根据鲁夫人来源的不同分析,如果按照第一种说法,仲子是媵到鲁国的,那么她很可能是右媵,比声子这位左媵的身份略高,所以,她生下来的宝宝姬轨就是准嫡子,成为离君位最近的人。如果按照第二种说法,仲子是被老公公抢了入洞房的,那么鲁惠公很可能给她安排了比声子地位更高的位置,因为我们查不到仲子被正式立为夫人的记录。这位手心里可能写有“鲁夫人”字样的美女,终归也没成为正牌的鲁夫人。
小家伙姬轨将来一定成为鲁国国君,继承大宗,成为主持宗庙祭祀的家族传人,这简直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而早出生且已经成年的姬息姑只能算作庶子,原则上与国君、大宗什么的再无缘份,等待着他的,就是一个吊丝王子的命运。这些事实,在姬息姑继位之前很久就已经有了定论,并且成为日后他被锁定成为刺杀猎物的根本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