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戴口罩的原因,表姐娟和前夫军庆因为女儿生病住院,共同照顾女儿和外孙,被迫在一起生活了50天,原以为两个人能够复合,可是行动自由后,前夫便迫不及待地回到了自己的新家里。
这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有点不解:表姐她到底输在了哪里?军庆的新家到底有什么吸引力?
01
表姐娟是家中孩子中唯一的女儿,上边有两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母亲很能干,家务事不指望孩子们,当然娟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和哥哥的呵护中长大的,工作也在父母身边,就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说她傻白甜吧,相貌还不够格。
等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有点高不成低不就,一拖成了大姑娘了。
军庆恰恰相反,他是家中的长子,下面有三个妹妹,父亲在机关工作,母亲是小学老师,家里有外婆打理,说不上有多幸福,但也无忧无虑。高中毕业就参军了,复员就安排工作。
人生无常,意外的到来是没有任何征兆的。军庆参军的第10个月,母亲因青霉素过敏一下子就过去了。突突发事件让整个家庭乱了阵脚,四十岁出头的父亲面对几个还没有成人的孩子,还有年迈的岳母,一夜之间仿佛苍老几岁。
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离异的医生周敏,也有两个孩子,欣慰的是大儿子和军庆是同学也在部队,小儿子在周敏娘家寄养,婚后还算和谐。
复员后,军庆因为一技之长被分到单位当技术工作,但婚姻问题却不顺利。原先谈好的女朋友家嫌弃他家庭复杂,这份感情不了了之。
也许是想脱离原生家庭的氛围,也许是到了该结婚的年龄,经人介绍,军庆和娟走在了一起。娟对军庆十分满意,但军庆好像冷淡许多。
02
女儿的出生给家里增添了一丝喜气,但这种喜气也是短暂的。
娟没有太多的爱好,整个心思都在男人和女儿身上,而军庆的生活则丰富多彩,花边新闻不断,两个人在争吵和打闹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每每争吵的时候,军庆顾及最多的还是岳母的情绪:“要不是你妈对我好,早就离婚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军庆和娟的弟弟是战友,多方考量,这种婚姻才继续维持了下去。
导致婚姻破裂的导火索还是经济问题,娟和军庆是双职工家庭,军庆偶尔干点私活,经济在同龄人中还算中上层。
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娟下岗了,领了两年的失业金,但她没有外出工作的意思,用她的话讲:“我出去工作,男人和女儿的生活没人照顾。”实质上是她能力有限,找不到合适的岗位罢了。
为遏制军庆在外面不安分,军庆的工资都是娟亲自领取,军庆花钱还得问娟要。以军庆的能力随便干点外快,零花钱是没有问题的,但心灰意冷的军庆失去了外出挣钱的动力,而娟特别享受这种在家相夫教子的状态——不出去工作,不缺钱,工龄有单位挂靠!
军庆实在不愿意过这种憋屈的日子,宁可净身出户也要离婚。
刚开始娟以孩子威胁军庆:“我养活不了女儿。”
“那我给生活费,你带着女儿生活。”军庆要对女儿负责。
“给生活费也不行,我不会教育孩子。”娟还是不肯就范。
也许就是这最后一根稻草,压死了娟的婚姻:不会挣钱,不会教育孩子,还得养活你!说好的合作共赢呢?
无论娟怎么不愿意,军庆铁了心要结束这段婚姻,并且义无反顾地带着正上高中女儿离开了这个家。
而娟快速把房子出租,回了娘家。
无奈之下,军庆给女儿租了一间民房安顿女儿,自己则住在工作间里,一边上班,业余时间打工挣钱,陪同女儿度过了高中两年的时光。
03
军庆的女儿玉珊考上大学后,军庆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样离异的女人美娥:这个女人出生在农村,靠婚姻上位进城有了工作。
两个孩子出生后,美娥才切实感受到这种婚姻不是自己需要的,果断离婚,并争取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并且一边工作一边独自抚养孩子,不要男方一分钱的抚养费。
和军庆走在一起的时候,美娥的女儿已经出嫁,儿子也已经工作,他们暂时住在美娥的一院平房里共同生活。
春节玉珊放假回来,美娥和军庆亲自到车站接她,并且让军庆带着玉珊采购年货,买玉珊喜欢的食品,然后一家三口逛商场给玉珊买衣服,慢慢地玉珊从心底里接受了这个阿姨。
拜年的时候,只要是美娥和军庆共同出席的场合,他们都带着玉珊,让玉珊感觉到被认可。同时军庆对美娥的儿子和女儿态度也不错。
找到了幸福军庆的干劲冲天,那个时候美娥已经办理了退休,当了军庆干私活的后勤保障,人手紧张的时候,美娥也亲自上阵赶工期。
共同奋斗了几年,军庆和美娥不但买了车,而且还买了房,当然也借了一部分资金。
新房装修的时候,书房装成了榻榻米,美娥让玉珊挑选自己喜欢的卧室。其实玉珊毕业后在基层工作,每个星期也就回来一天而已。
03
工作两年后,玉珊谈了个男朋友,谈婚论嫁的时候,军庆提前征求娟的意见:“女儿从哪里出嫁?”
娟独自一人,自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打发女儿风光出嫁,就把权力让给了军庆和美娥。
婚礼前一天晚上,玉珊的爷爷奶奶、姑姑们都过来参加婚礼,毕竟曾经也是亲戚,而且玉珊的爷爷奶奶也是受人尊敬的老人,我和妯娌第一次去军庆家看望老人,也第一次接触美娥。
不算多么漂亮,但做事相当得体,把公婆和玉珊老家的二爷爷安排在家里居住,而玉珊的姑姑们则住到了宾馆,同时住到宾馆的还有玉珊和她的闺蜜们。
第二天早晨我们这些舅舅舅妈们和姑姑们一起送玉珊上婚车,同时来送玉珊的还有自己的妈妈,拍照合影结束,到了离娘敬茶的缓解,美娥热情地请我们去楼下的餐厅吃早饭,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敬茶仪式要避开玉珊的亲娘而已。
玉珊三天回门理应回娘家,美娥和军庆却让玉珊夫妇回到娟这边,娟设宴招待新女婿还有我们这些亲戚们,同时让女婿认真正的丈母娘,她自己走个形式而已。
就这样玉珊婚后和老公两边跑,有时间去外婆家和亲妈在一起,有时候到爸爸和阿姨家过个小假期。
玉珊刚刚怀孕的时候,外婆过世了,娟就顺理成章到女儿家照顾女儿女婿的生活起居,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女儿怀孕6个月的时候,娟身体不舒服,就去住院做各种检查,而此时的美娥只要让玉珊和女婿搬回家居住,照顾他们的一日三餐。
04
玉珊生孩子的时候,娟和亲家母共同照顾的月子,而美娥和军庆则给宝宝包了一个大红包祝贺宝宝的出生。
玉珊的婆婆家有几个老人要照顾,不可能帮他们带宝宝,娟成为了带宝宝的主力军。
宝宝八个月大的时候,玉珊去市里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不用住院,但要经常清理伤口,出院后就住到姑姑家空闲的房子里。
女婿要上班,娟带着宝宝当后勤,军庆则天天开车带着女儿去医院处理伤口。
本来计划玉珊出院,各自就回归正常生活,可是刚上了人为控制不了的戴口罩,玉珊、爸爸、妈妈和宝宝被困在了一起:妈妈带宝宝,爸爸做饭,玉珊养身体。表面看起来这是多么和谐的一家人!
我们这些亲戚们还有军庆夫妇曾经的朋友们,鼓励娟抓紧机会,笼络住军庆的心,毕竟快60岁的人了,要是他们能重新走在一起,帮助独生女儿带好宝宝,将是多么幸福的一家人!
可是共同相处50天以后,生活还是复了原位,这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而解开答案的却是美娥自己。
05
美娥退休带孙子的第一年,周一到周五帮儿子儿媳带宝宝,周末回到和军庆的家里,收拾家务,改善生活,临走的时候再给军庆准备好一周的食物。
宝宝刚断奶,美娥就带着宝宝回到了自己家里,一边陪伴着军庆,一边照顾着自己的孙子。
孙子上幼儿园以后,美娥就给儿子儿媳摊牌:“孩子你们自己带吧,我还要回去陪伴你叔叔呢!”已经帮助带了三年,儿子儿媳也不好说什么了。
前几天吃酒席,偶然的机会和美娥坐在一张桌子上,已经60岁的女人,画着淡妆,头发收拾得整整齐齐,穿着一身枣红色套装,说话细声漫语。
熟人调侃她漂亮时,她则微笑着说:“下午给孙子过生日,不想邋遢,孙子看了不开心呢。”
再回想上一次去看表姐的孙子,表姐一脸疲惫,一身旧睡衣,当时我就想:“带宝宝是辛苦,但也不能太不注意自己,又不是经济不允许,一个月几千元的工资偶尔拿出点钱犒劳一下自己,又能怎么样?”
今天的结局,是表姐自己为下的,也许时至今日,她输在哪里还不自知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