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2-云峰

作者: 雲端峯影 | 来源:发表于2021-11-05 22:13 被阅读0次

R:170-171

大部分的有效社交,都是对等社交,这并没有问题。但在对等社交中,还是存在一个先后的问题。从小到大,父母、老师、同学、领导、同事,哪怕是恋人,他们的所作所为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要想不吃亏,就要做被动的一方。

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在双方底牌并不十分清楚的前提下,主动付出的一方往往是盲目的,他先将自己的筹码摊了出来,或者先让你受益,然后交给你选择。而被动的一方则更有针对性,可以根据是不是划算来选择应对或者不应对,自然就很难吃亏。

这事在社交上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很多人认为是,也是这么干的,所以要提醒一下,其实这些人都是吃了大亏的。

在社交上,先付出的人看起来似乎也是风险很大的。万一得不到回报怎么办?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

不过他们可能忽略了一个变量,那就是数量。从单个社交来看,主动的一方也许并不占便宜,但从总量来看,单个乘以数量才有意义。于是,在数量巨大的情况下,在单个上的盈亏只要不是太离谱,就不会有什么统计意义。

事实上,只要你挑选的社交对象跟你自身拥有的资源基本匹配,多数时候都是能获得等价回报的。理由就是,多次博弈的收益稳定性肯定高于单次博弈。于是,在明显跟你博弈不会太吃亏的情况下,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回报你,从而跟你建立起长期互利的关系。

坚持不主动付出的人,也许他在单次博弈中从不吃亏,但由于跟他博弈的人数量并没有那么多,因此收益的总量也就并不大。所以看到这里,你就应该知道了,我们在对等社交中不仅要主动付出,而且要狠狠付出,让更多的人多多受益,先于你受益,那么很多时候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好运降临。

其实再想想,这是天赐的“好运”吗?这分明就是践行方法论的人为啊。

I便签:

佛语有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讲述的也是付出与收获的因果关系。在当下的社交场景中,更能体现多付出才能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回报的社交规则。

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可以说一场多方位的价值交换场景。因为我们作为个人,生存与发展在社会交往的关系网络中,彼此、多方进行着链接,而这种链接的本质就是相互间进行价值的付出与回馈。因此,在社交网络中,我们尽可能地去观察他人的需求,并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这在一个程度,也是展示个人价值,凸显个人能力。若可以,我们尽量选择多付出。

因此,作者提出了,可以选择的话,先付出。

而这里,什么是可以选择?这个选择权应该是以自己为中心。不是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选择付出,一味的付出,不关注自己的能支付的能力,可能会得不偿失。就像郭冬临演的小品《有事您说话》一样,只要他人一提出请求,不管情况如何都先答应下来,最后变成一个尽吃亏的老好人。

因此,我们在选择付出的时候的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付出意识:他人有实际需求下提供付出,是一种真诚的提供帮助,并且付出不一定有回报。基于长期互利互惠角度。

2、付出目的:正常的社交活动,付出都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意义的,我们可以直面自己对于提供付出的目的思考。

3、付出成本:这就是量力而行。在社交活动中,我们选择付出,需要事先考虑是否是自己能承担得起的付出。比如,同事让你去帮忙协助看机,但是对于设备自己无法掌控前提下,贸然答应。或许会产生不可控的后果。

4、付出行动:若经过考虑,可以选择付出,那么我们就要落实到实际结果,也就是付出有好的行动结果。

A1便签:

上周,一位公司前同事,所要公司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文件资料。了解到,目前他正在一家初创公司,需要参考相对体系的制度系统。但是,基于目前职业以及若交付资料的后果。进行委婉地拒绝了。

反思:这件事情当时是有纠结的。毕竟也是多年的同事关系,碍于情面不好回绝。但最后考虑,这个付出是不可选择。

A2便签:

目标:

背景:10月中旬,一家同是纺织行业的企业人力资源伙伴,联系说想过来公司参观学习,主要是关于企业文化开展方面。由于10月出差多,故延后安排。

目标:下周,邀请同行的人力资源伙伴到公司参观,组织面谈。

1、邀约:周一联系对方,相约时间;

2、了解对方关注:通过电话沟通,了解对方想沟通了解方面,以便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3、组织沟通人员:根据对方赴约人员及关注内容,协调我方相应人员参与,以及会谈中,我们进行关注的内容上的互动交流;

4、与会当天做好接待工作:协调安排相关人员做好接待和服务工作;

相关文章

  • 6/7-02-云峰

    R:170-171大部分的有效社交,都是对等社交,这并没有问题。但在对等社交中,还是存在一个先后的问题。从小到大,...

  • 《刻意学习》6/7-02-云峰

    R便签:我总结了一句话,不进步的背后必然有不到位的执行这话听上去很极端,但是和古人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很像...

  • 3/7-02-云峰

    R:018-019因此,对某件具体的事情是否表现为行为上的懒惰,取决于你对该事的认知,而当你正确认识到该事的性质、...

  • 2/7-02-云峰

    R:P55-56 学习的动力知识这个东西,仅知道怎么学是不够的,知道怎么学和有动力坚持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学习在...

  • 4/7-02-云峰

    R:P114-115 注意力是什么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遇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注意力就是注意的能力,也是注...

  • 5/7-02-云峰

    R:P134-135正确赚取时间的另一个维度是丰富自己的时间经历。很明显,如果你在流水线上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那么...

  • 《刻意学习》2/7-02-云峰

    R便签:生活是个复杂系统,复杂之处在于很多变量相互交织,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演变,但是我们身处其中可能无法看到清晰的...

  • 《刻意学习》5/7-02-云峰

    R:便签人学得越多越容易满,不是脑子满,而是心满。进入新领城或者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如果还是那样不知天高地厚,就不会...

  • 《刻意学习》4/7-02-云峰

    R便签: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我们的需求,利用我们对痛苦的逃避或对快乐的追逐,来倒逼我们的行动。例如我们如果不去...

  • 《刻意学习》1/7-02-云峰

    R:p038-039 我觉得从人性上说,我们都依赖于即时的、有效的反馈。 但是从成长上说,我觉得真实的情况其实是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7-02-云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or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