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536780/052379a44b293602.jpg)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一文,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但我们对于文章背后的来龙去脉,却鲜为人知。
最近看到霞飞同志撰文:陈伯达与《为人民服务》(《党史博采》),介绍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一文发表经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9536780/729fe2b3640e4e2e.jpeg)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又参加了突击队,与战友们一起开挖另一孔新窑。中午时分,由于土质松软,加上雨水渗透,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张思德被压在窑内,不幸牺牲。
![](https://img.haomeiwen.com/i9536780/ad961ab02ab231d7.jpeg)
张思德牺牲后,毛泽东十分悲痛,提议为张思德开追悼会。
9月8日下午,陕北的天空灰蒙蒙的。延安凤凰山脚下的枣园广场上,张思德追悼大会的会场庄严肃穆。会场的土台搭起棚布,主席台两侧摆满了战友们用亲手采集的山花编织而成的花圈,台中央悬挂着张思德的遗像,像旁挂着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毛泽东即兴作了著名的演讲。
![](https://img.haomeiwen.com/i9536780/cb7b032216909225.jpeg)
在追悼会上毛泽东作了即席讲话: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依次讲了: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
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
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
悼念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以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并团结全体人民等多方面的问题。
讲话一气呵成,思路清楚,逻辑严密。既高度概括了张思德29年短暂一生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又把为人民服务的意义阐述至详,使在场的同志无不受到深刻教育。在讲了一个半小时,毛泽东主席第一次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个演讲旁征博引,阐述道理深刻,内容十分丰富,确实是一篇启发性非常强的讲话。
但就毛泽东本人来说,他只是把这次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话当作即兴讲演,讲后从来也没有打算形成文字。
让毛泽东没有想到的是,在追悼会开过之后,他的秘书陈伯达反复研读这篇讲话,自己深受教育,同时也认为毛泽东的这次讲话很重要,对全党也会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便抽时间将毛泽东这次口头讲演记录稍微整理了一下,抄清楚后,送给毛泽东审阅,并且提议:可否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发表。
毛泽东表示,那就是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即兴讲话,事先也没有准备,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就不要发表了吧。
但陈伯达一再说,这篇讲话中讲到的为人民服务主题思想,对自己教育很大,发表后会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毛泽东略加思索后,说:你把记录稿放在这吧,我看看再说。
夜晚,毛泽东在处理完军政要事后,在油灯下把陈伯达记录的这份厚厚的,共有几十页纸的文稿,看了一遍。想到张思德身上体现的这种精神是全党的精神财富;在共产党、人民军队,乃至人民中间,确实应该倡导为人民服务精神。
但这份记录稿有一万五千多字,太长了,虽然讲的内容都很重要,没有废话和重复的话,但如果发表,最好是以短文形式体现。这篇文稿需要压缩,精炼,把讲话中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
他提起毛笔,对讲话稿进行删节压缩。毛泽东第一遍删节后,剩下八千字,毛泽东觉得还是长,便再次提笔删节,第二遍删节后,剩下五千字,毛泽东仍然觉得长,第三次提笔删节,删节到三千字,毛泽东还不满意,再删节,剩下一千多次。毛泽东对这一千多次的文稿再次修改删节,最后将讲话记录稿压缩至757字,不算标点符号只有688字。毛泽东觉得行了,可以定稿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536780/593c19db84eca13d.jpeg)
原来陈伯达的标题是,“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觉得,这个标题不能突出讲话的精髓,他稍事斟酌,拿起毛笔,将原来的标题勾掉,然后,在文章的上方写下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作为文章标题。今天我们看到的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文,就此成稿。1944年9月21日,经毛泽东删节压缩定稿的《为人民服务》,以新闻稿的形式在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上发表。
从此,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人心,形成了延安时期党政干部和人民军队全体指战员的精神财富。本来作为毛泽东讲话文稿标题的“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也便成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旗帜和总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