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连载小说人物
曾国藩从屌丝到圣贤(三):闯过人生第一关的方法

曾国藩从屌丝到圣贤(三):闯过人生第一关的方法

作者: 疆又予观世 | 来源:发表于2016-12-14 09:39 被阅读0次

    文/疆又予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冬去春来,又经过一番刻苦准备的曾国藩父子再次背上行囊,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那个春天走进了考场,这是他们父子携手第六次一起考试,不知道“六”这个吉利数字是否会让父子俩顺利上榜。

    面对家人的期望,面对同乡的嘲笑,还有自己曾经的努力,父子俩这回是拼了命了,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一丝不苟的回答试卷。经过两场昏天黑地的考试,这一年的院试又落下了帷幕。

    考试之后,父子俩回到家中都表示自己发挥的不错,这一次院试上榜应该是十拿九稳。到了院试放榜那天,父子俩个又伸长了脖子寻找自己的名字。当然,看他们父子俩笑话的人也准时到场,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

    看着曾国藩父子再次着急的寻找,他们又不禁的哈哈大笑。突然,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晕倒在地,那帮人便带着嘲笑的口气对曾国藩说,你们一家泥腿子想出秀才,白日做梦,还是老实回家种田,说罢继续哈哈大笑。

    在一片嘲笑声中,曾麟书幽幽的醒了过来,用颤抖的声音和儿子说道,为父中了,为父中了!曾国藩扶起父亲,顺着父亲的手指看到了“曾麟书”三个大字,心中不禁为父亲高兴。

    替父亲高兴之余,曾国藩也抓紧了搜索榜单上剩余的部分,但是左看右看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心中不免暗自伤神了起来。正在曾国藩难受之时,那帮长期嘲笑他们父子的人突然叫了起来,说曾国藩你可真是个大才子,原来你的名字和文章在这里呢。

    曾国藩和父亲急急忙忙的跑了过去一看,不由得羞得满脸通红。原来每次放榜,除了有上榜者的名字外,还会公布一些范文。这范文分两种,一种是写的好的,主考官会批示这文章那里写的好,让大家学习模仿;另一种是写的不好的,主考官也会批示这文章那里写的不好,让大家以儆效尤,以起到警示作用。

    曾国藩的文章就是写的不好的范文。主考官在上面赫然写着,该文章虽然文笔不错,但是逻辑不顺畅,局部看还可以,但是整体看下来,牛头不对马嘴,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根本不通,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前五次落榜,虽然打击不小,但是不至于在全省读书人面前丢脸。这一次,自己不仅在老家荷叶塘是个大笑话,在全湖南省都成了大笑话。

    曾国藩羞愧难当,回到家中,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禁有放弃科考的想法。此时内心对读书的热爱,对成为名臣的向往又一次激励了他。他转念又想,父亲曾麟书考了十七次才中,从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变成老年昏花的老人,他都坚持了这么多次,我当然不能放弃。

    心中有了方向,便不纠结。只是苦于自己智商太低,如何才能闯过科举这一关呢?主考官说自己逻辑不通,怎样才能把这一错误改正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第二天早上醒来,曾国藩一头扎进书房苦苦思索,除了去学校读书和睡觉,其余时间全在书房,吃喝拉撒都不出书房门一步。

    曾国藩除了自己在家独自思索,还在新的学校湘乡涟滨书院,和自己的同学老师讨论,怎么才能有效的把主考官指出的错误和缺点改正。

    除此之外,曾国藩还请教老师和同学指出他在学习上的其他缺点,然后请教老师、同学改正的方法,同时花大量的时间来练习改正缺点。

    在改正缺点的过程当中,曾国藩发现自己智商是低,但是勤能补拙,别人练一次掌握,我练一百次肯定能掌握,智商不是硬伤。硬伤是学习方法,以前父亲教授的时候,就是死记硬背、简单重复,而没有针对自己的错误、短处进行改正和练习,所以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花了很多时间,但是没什么效果。

    现在由于主考官明确的指出了问题所在,还有同学、老师的指点及反馈,再加上自己没日没夜的刻苦专注练习,曾国藩觉得自己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上升,他开始相信下一次的考试,榜上有名不再是梦想。

    时间总是不够用的,考试总是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来到了。这一次在考场上,曾国藩没有着急下笔,而是先将上下文逻辑理顺,再整体布局修辞,这样在大脑中过了三次才下笔,最后一气呵成。

    到了放榜的日子,曾国藩也是早早的就等在张贴的公示栏前,不过不同于过去的是,由于上次父亲的上榜,这次看榜周围安静多了。榜单告示张贴出来后,曾国藩第一个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不过不是正着看,而是倒着看。

    因为自己和父亲的多次落榜,曾国藩早就养成了从后往前看的习惯。虽然是倒数第一,但是曾国藩也考中了,成为了“生员”,老百姓口中的“秀才”。他终于成为了“士大夫”阶级的一员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考中秀才的曾国藩父子在上榜的激励作用下,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参加了乡试。鉴于他们父子俩的智商,家里面也没想他们能考成什么样子,但是喜出望外的是,曾国藩一次就考中了。

    成为举人后的曾国藩时来运转,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第二次参加会试,成功登第成为“贡生”。最后参加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高中之后,曾国藩对比了后期的顺利与前期的落榜,还有止步于秀才的父亲。他总结出一套通向成功的做事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四点,第一,勤能补拙;第二,保持动机;第三,刻意练习;第四,崇尚笨拙。

    勤能补拙最为简单不过,主要就是下功夫、花时间去练习。但是,很多人觉得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不是仅仅靠勤奋就可以成功的,如果没有天赋的话,有些事情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2012年科学家对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做了一番调查后发现,人们一直都高估了天赋的作用,而低估了诸如机会、动机,特别是努力的价值。

    事实上,任何人在足够长的时间里进行正确的训练都可以达到杰出。人们耳熟能详的天才少年,比如七岁可以演奏的莫扎特,在他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开始给他训练,到七岁的时候他已经训练了七千多个小时了,他不是天才,而是训练的产物。

    科学家还发现在,任何领域杰出的人物,和他们所在领域拥有平均水平的人相比,前者所从事训练的时间是后者的两倍多。

    那么天赋真的就没有什么作用吗?我想打篮球,但我只有170厘米,难道170厘米也可以成为篮球明星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科学家发现,除了在一些体育竞技上对身体的高度、胖瘦有特殊的要求外,余下的所有领域,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达到杰出的程度,所以古人才说勤能补拙,而好多人之所以没有达到这样高度,主要是动力不足,或者自我设限,遇到一点困难就认为自己不可以。

    这些所谓的不可以,主要是自己给自己做了限制,自己放弃了自己,所以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保持动机,只有保持动机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第二点保持动机,除了所做的事情是自己热爱的事情外,还要多给自己鼓励,多用身边的人和事鼓励自己,曾国藩就是有一个永不放弃的父亲,最后在父亲的影响下继续刻苦努力的。除了家庭环境外,还要找到一起努力的同学、朋友、老师,正所谓严师益友,这样除了自己本真的动力外,还会有外部动力。

    勤奋并保持勤奋是成功的前提,但是这些并不能保证一个人会进步或者说会成功。因为曾国藩一直都很有激情,而且很努力。更关键的是,用怎样的方法,这就是第三点“刻意练习”。

    曾国藩第七次可以考中,主要是由于主考官指出了他的错误,逻辑不通等。在改了这些错误后,曾国藩突飞猛进的进步。这个改进的过程,就是曾国藩针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刻意练习”。

    曾国藩开始的时候,虽然也勤奋努力,但是之前的学习基本是无用功。这种无用功叫做“天真练习”。“天真练习”指的是简单的重复训练,在训练中会出现走神,或有放松、好玩的感觉。天真练习不过是反反复复证明了你会的还是会的,不会的还是不会的而已,并没有让人提高。

    打个比方,比如一个人学习自行车,刚开始的时候,人们总是摔倒,无法平衡,所以人们努力思考努力训练,终于有一天可以平稳的骑自行车了,这是一个进步,但是一个平稳骑了三十年自行车的人,他还是无法将前轮离地,仅靠后轮骑行一小时。这三十年,就是天真练习,没有进步。

    可是那些练习花样自行车的人,可能仅仅学会平稳骑行一年,但是第二年就针对性的练习将前轮离地,仅靠后轮骑行的技术,一年后成功了。虽然练习花样自行车的人只有两年骑自行车的总时间,但是比有三十年时间平稳骑行的人要厉害很多。后面的练习方法就是“刻意练习”。

    曾国藩最后一次成功通过考试的“刻意练习”可以化为五个部分。第一,制定更高的目标,把自己带离自己的舒适区,挑战更高的难度,但不要太高。这就好像举重,现在可以举十斤,那就从十一斤挑战,如果是一百斤,反而会让自己受伤,适得其反,所以把握好挑战难度,在努力一下能够达到的范围上,而不要太难。

    第二,监测效果、注重反馈。在挑战自己的时候,有做的好的时候,有做得不好的时候,做得好的继续发扬,做得不好的要思考为什么,要纠正,要针对不好的地方改进。

    第三,寻找适合的方法,并进行足够的重复训练。在发现缺陷和不足的时候,寻找方法(自己琢磨尝试或者请教师友)。在找到有效果的方法后,不断的大量重复练习,以完全掌握。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把事情本身做好,还学会了新的做事方法,很多时候,做事方法与做事的成绩是齐头并进的。

    第四,有效拆分、突破停滞。很多时候,遇到的困难往往是个组合体,就好像一个病人患的是并发症一样。这个时候,不能贪大求全,而要把困难拆分成一个个可以单独解决的问题,逐个突破,积小成巨,最后突破停滞迈上更高的台阶。

    第五,全力投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经历,特别是挑战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更要专注,全力投入。不然就不会发现自己的错误,薄弱环节,也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改进。

    要保证“刻意练习”顺利的进行,就要做到“崇尚笨拙”。“崇尚笨拙”就是不走捷径,不投机取巧,遇到事业或学问上的问题,用“刻意练习”的方法,加不断的勤奋去攻破它们,不留死角死钻过去,360度全方位掌握,这样基础特别的扎实,以后越走越远,越走越快。

    投机取巧或者喜欢走捷径的人,遇到问题绕着走,耍小聪明,能糊弄就糊弄,结果基础松松垮垮,越到后面越走不下去了。所以,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胜天下之至巧。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靠着勤能补拙、保持动机、刻意练习、崇尚笨拙的做事方法,终于成功的鲤鱼跳龙门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他终于走出了自己的故乡,开始了北京的京官生活。在北京他又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和事情,他的人生又会发生什么?

    版权印为您的作品印上版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从屌丝到圣贤(三):闯过人生第一关的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hi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