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常常被认为是奋斗的目标。
自律,也是大多数管不住自己的人最向往的一个特征。
看到谁谁谁练出了马甲线,谁谁谁每天五点就起床,谁谁谁每天写一篇文章,就会觉得他们好自律啊,然后下决心:我也要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为了成为自律的人,有的人总是去模仿他们的做法,认为他们做到的,我也要做到,那我的生活也会像他们的一样美好。
然而,以自律为目标真的有用吗?
1
小何是个熬夜成瘾,每天睡到日上三竿的人。不到凌晨两点不睡觉。
整天过得浑浑噩噩,该做的事一拖再拖。
他总觉得睡觉是浪费了玩的时间。
刷抖音,刷剧,看小说,是家常便饭。
第二天早上,手机上设置的五个闹钟都很难叫醒自己,直到最后一刻,才匆忙起床,来不及吃早餐,冲向地铁站,急急忙忙地奔向公司。
因为又饿又困,整个上午都没有状态,上司交待的任务没有心思做,只想挨到中午休息时靠在椅背上睡一觉。
到了下午,情况稍微好一些,开始用心工作。
但往往因为时间已过去了一大半,所以工作来不及完成,只好主动加班。
加完班回到家,只想躺在床上刷手机放松一下。
然后晚睡,继续恶性循环。
到了周末,他干脆通宵打游戏,第二天睡到中午十二点。
叫个外卖,早晨从中午开始。
久而久之,皮肤变差,整天没精神,工作被动应对,下班后没任何成长。
当公司不景气要裁员时,他这才惊觉自己没有任何应对能力。
一旦被裁,如何活下去都是个问题。
可见,如果不自律,每天任由自己随着情绪去做一些低价值的事情,那么,你对未来会毫无招架之力,自己内心的自责也会像病毒一样蔓延。
哲学家康德曾说过:
自律原则是唯一的道德原则。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有了压力感、危机感。
如果不能自律,不能管好自己,那么生活会被惰性拖得一团糟。
自律是平衡内在冲动和面对诱惑时所做反应的能力。
每个人都会有内在冲动,也会面对诱惑。
如果你没有自律的能力,只会任凭内在冲动主宰,面对诱惑毫无低抗力。
所以,如果你不自律,你的人生会和你熬过的夜一样,不见天日。
2
小喵的身材珠圆玉润,而且每天过得黑白颠倒。她对自己的状态很不满意。
她从网上看到一个极度自律的女子,每天六点起床健身,每年看100本书。
于是暗暗下决心,也要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仿照她的作息,每天也六点起床,按照书单买100本书。
但是,她发现自己起来后,头脑昏昏沉沉,伸手关了闹钟倒头继续睡。
健身只做了两天,就浑身酸痛,太苦了!然后放弃。
书还没买全,就不打算买了,因为刚买了10本,一个月还没看完一本,估计这10本就够看一年了。
小喵的情况,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伪自律”。
以自律为目标,盲目地模仿他人的作息、他人所做的事情,结果一地鸡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有个非官方数据:自律的人占18%,非自律的人占82%。
从数据可见,生活中不自律的人比比皆是。
像小喵这样的例子,每天都在发生。
因为不懂自律不是一个目标,而是取得成功的一种手段,所以一看到什么鸡汤文章或者励志演讲,就去盲目模仿,结果不到十天就打回原形。
对于很多人来说,正是因为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才会想要变成自律的自己,但又没有真正从内驱力去解决问题,所以自律依然变得可望而不可及。
人们往往没有去思考这个问题:以自律为目标,真的有用吗?
3
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日复一日地做到自律,早起、读书、运动、写作,生活似乎尽在掌控中,而有的人就觉得自律难于上青天,坚持不了几天就打回原形?
这是因为,如果仅靠意志力来自律,那么很容易放弃。
社会心理学家罗伊·F·鲍迈斯特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将被实验者分成两组,当将被实验者逐一带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对被实验者说:
你在这里等我十分钟,很快我会叫你去参加具体的实验。
第一组被实验者在等候的时候,旁边的桌子上有一碗新鲜出炉的烤曲奇饼,而且罗伊·F·鲍迈斯特千叮万嘱:
不要吃这些曲奇饼,因为是留给其他实验用的。
而第二组被实验者在等候的时候,旁边的桌子上有一碗新鲜的烤甜菜根,同样的,罗伊·F·鲍迈斯特千叮万嘱:
不要吃这些甜菜根,因为是留给其他实验用的。
这些被实验者等了足足十分钟后,被叫去参加接下来的测试,测试的问题非常非常困难,几乎没人可以解答出来,罗伊·F·鲍迈斯特想看究竟哪一组的人可以坚持最久。
令人大为惊讶的是,甜菜根组坚持的时间最久,而烤曲奇饼组在较短的时间内就选择了放弃。
因为曲奇饼组的成员在等待的十分钟内,动用了很多意志力来与想吃曲奇饼的欲望相抗争。
所以当做题时,他们已经没有多少意志力可用了。
而甜菜根组的人在前面的试验中不需要动用意志力,所以他们可以在后面的测试中坚持很长时间。
罗伊·F·鲍迈斯特的实验表明,人的意志力在一段时间内的总量是有限的。
如果以自律为目标,那么每次都要动用意志力,当意志力被消耗掉时,自律的弦就会崩溃。
比如,如果你让自己吃蔬菜沙拉来保持身材,但是脑海中不断浮现金黄的炸鸡,那么,你会消耗很多意志力来抵抗炸鸡的诱惑,或迟或早,你都会坚持不住。
而如果你养成吃低脂食品的习惯,那么,当你吃沙拉时你会甘之如饴,而炸鸡对你来说没有诱惑力,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美国的畅销书作家吉姆·罗尔曾说过:
与其强化自律性,不如建立固定的习惯。
只有把自律当成一种习惯,才能坚持下来。
比如,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他的生活极有规律:几点散步,几点返回,几点做学问,几点用餐,都有准确时间,而且十分精准,所以人们戏称他是“康德钟”——有康德在,只要看看他在做什么,就能知道几点了。
4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才能自律呢?
1、找到自己的内驱力
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成为这样的人,需要做到什么。
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律的战术,而不是人云亦云,东施效颦。
比如,要成为一个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身材健美的人。
那么,这就是自己的内驱力,驱动你去行动起来,成为这样的人。
2、瞄准自己的目标
将自己需要达到的目标细化,要达到理想中的目标,需要做什么。
比如,要拥有马甲线,那么首先要降低体脂,然后练出线条。
要降低体脂,需在在饮食上进行控制,辅以适当的运动。
再把饮食上的控制做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每天运动的量也做一个计划,然后去做。
3、培养良好的习惯
将自己要做的重要的事情,当成刷牙、洗脸、拿筷子一样,去养成习惯,直到完全无痕,不用纠结。
比如,我每天都写一篇文章,那么这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不用去纠结今天要不要写,明天要不要写。
正如你不用纠结走路时先迈哪条腿,不用纠结起床要不要穿衣服,一切都是“自动化”的,自律就不再是一个难题。
4、及时获得反馈
打游戏为什么那么让人上瘾?
因为有升级打怪,通过每一关都会有夸张的音效来给你反馈。
有反馈才会有继续进行下去的欲望。
所以现在很多儿童英语App也利用游戏的原理,每读对一个单词就给一个音效,夸你excellent!或者great,或者good,每读对一个句子,也夸你一下。
没有过关就给你一个哭脸,并让你“继续加油噢!”即时就能获得的反馈让孩子不知不觉中对学英语上瘾。
及时获得反馈,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习惯,从而成为真正自律的人,获得想要的人生。
结语:自律不是一个目标,而是实现成功人生的手段。
只有在生活中培养出优秀的习惯,那么自律才会融入你的日常中,你不用纠结要不要自律,这才是长久的自律,才能收获丰沛的人生。
每个人都会有惰性,接纳这一现实,去努力培养好习惯,让自律像呼吸一样自然,你才不会感觉到痛苦,反而享受自律的生活,使生活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云姐,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陈清贫写作培训网校点评师,报纸杂志累计发表30余万字,出版了12本译著。云姐通过十年的时间大量地阅读、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坚持方法,也就是现在的『云姐坚持系统』。
利用这套方法,目前云姐在坚持的事情:每天阅读30页书,坚持5年+;每天5点起床,坚持5年+;每天写一篇文,坚持4年+;每天读一首诗,坚持4年+……等十个项目。
并且通过这套方法帮助了身边一大批人练出了坚持体质。云姐坚持训练营也就顺势而生。如今的训练营已经进行到第八期,第九期正在招募。
如果你也想坚持上瘾,请戳下图
扫码付款后加云姐微信:jianchizhaoyunjie,拉你进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