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读书平顶山学院
村上春树:因为爱情,选择无声死去 《挪威的森林》有感

村上春树:因为爱情,选择无声死去 《挪威的森林》有感

作者: 欧希文 | 来源:发表于2017-11-07 06:56 被阅读87次
挪威的森林

性与爱的纠缠,生与死的考量

《挪威的森林》有感(上)

01

微微暮雨,皎皎弦月,记忆走远,依稀记得渡边君左右逢源,桃花层出,而今的我掠过几段感情的烟云,经受几次伤痛愈合复发又愈合之后,倚靠小窗,重温旧书,发现书中没有无缘无故的雨雪风霜,这次我渐渐感受到了那一场场不曾在年少飘过的雪。

或有或无地轻轻荡漾在心海的某一处角落,以往不看的街角如今感怀,以往不懂的世故如今谙熟,萦绕在心头的忧郁,隐隐作痛发酵成无尽的荒芜,断桥楼头处徐徐回首,无可奈何的人生恰似春水东流。

02

死去的人,妙笔生花的诗人也无法将其灵魂召唤,能做的就是在某个节日里(比如清明节)在某个地方(比如墓园)从记忆里去缅怀,而活着的人,“我们是在活着,我们必须考虑的事只能是如何活下去。”

书里好多人都选择了死,木月永远停留在十七岁,忧郁悲伤中死去的直子,情有独钟初心不变的初美,绿子父母则死于恶疾,还有直子姐姐毫无征兆的自缢,渡边直接或间接地知晓这些人的生死,从沉重的悲哀中领悟出“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的人生哲理。

村上春树:因为爱情,选择无声死去 《挪威的森林》有感

从小说中看来,绿子可以说拯救了彷徨迷惘的渡边,多年来家庭的重担成就了充满盎然生机的绿子,她比渡边更早地熟悉这无常的人世,从遇到渡边的那一刻起就引领他认识生与死,拎清性与爱。

从小说中,绿子可以说对死亡的理解最为透彻,绿子,的确是充满盎然生机的绿,从母亲再到父亲,繁重的护理令她们两姐妹疲惫不堪,而疾病给她们父母更是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死亡对于绿子来说,既是死者的解脱,也是生者的解脱。长久以来的生活重负突然消逝,反而给绿子姐妹带来不适应,对悄然而逝的清闲生活充满了危机感。绿子父母因病离世,寿终正寝,这是人类在世界上顺应自然的生死。

03

初美执着生命挚爱永泽,可登徒浪子并不珍视爱情,倾情投入的初美人生观彻底崩塌,这种心灵的空洞逐步吞噬她,无法承受精神上巨大的打击,对忠贞爱情的失望可以说是她割腕自杀的动机。

这是永泽的错,花花公子难得遇到如此美好的女孩,却伤透了她的心。可也不是永泽的错,初美是否太过执着,“天涯何处无芳草”,难道世界上只有永泽一个男人吗?没错,世界上男人千千万万,而永泽这个男人只有这么一个。

这不免让人想起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纠葛,张爱玲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村上春树:因为爱情,选择无声死去 《挪威的森林》有感

张爱玲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遇见的人却又是那样薄情负心,也许人生注定要给张爱玲一场刻骨铭心近乎凄凉的爱情,这也是初美的宿命,因爱生恨,因悲生美,她的爱可以绽放最凄美的花,她手腕里流出的血把花染成了殷红色。

04

直子的死也有迹可循,因为严重的精神问题使她不堪重负,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而她的死和木月,还有姐姐一样,毫无征兆,莫名其妙,当然这是在外人看来,而他们选择死亡这条路,心里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九曲回肠,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如果用现代医学的解释,可以归结为抑郁症之类的精神科疾病,而抑郁症有诱导因素。直子精神错乱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木月的自杀,青梅竹马的眷侣,从未想过会离开她的人居然就那样悄无声息地走了,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生命的支柱垮塌令她撕心裂肺。

在思念木月的日子里,她再次遇到渡边,曾经熟悉她与木月的人再次出现,她的心里五味杂陈,在凄楚的痛与无望的思念中她与渡边做爱。

事后,她的心里产生了无法回旋的矛盾与纠结,曾经的三个人,她与木月是一个整体,木月的自杀使高度融合的整体四分五裂,她的身体里一直有木月。

村上春树:因为爱情,选择无声死去 《挪威的森林》有感

玲子在渡边心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呢?渡边深爱直子,面对这样一个与直子朝夕相处的女性,而又与木月毫无关系,他在做爱的时候也同样没有负担,玲子完全是直子,纯粹的直子,没有木月在场的直子,他与玲子痛快的情欲更体现他对直子深深的爱,我想这也应该是作者在小说结尾安排渡边与玲子做爱的原因之一吧。

05

由直子的自杀,还有她姐姐的自杀,再加上他们父亲弟弟的自杀,我们也不能排除精神问题遗传的因素,也许他们在静好的岁月里长久地活下去,可是天生脆弱的心灵,无法面对任何轻微的打击,哪怕一个小小的榔头也会迅速诱发他们与精神有关的基因,陷入无穷无尽的忧郁世界,都在悄无声息的时间里中断脆弱的生命。

如果说心灵太过脆弱是一个极端的话,那么太过卓越是不是也是一种极端,或者说太过完美也是一种可怕的极端,直子姐姐和叔叔都同样聪明绝顶,凡事都做到最好,也许是陷入对完美主义的疯狂追求中迷失了自己,也不失为一个产生轻生念头的原因。

从精神科的角度来讲的话,选择死亡也不是他们可以控制的,是错乱的神经无端的指使,他们只是在听从神经的决定,而不是自己的。

由果导因,我也没有办法推测出木月自杀的原因,一切似乎因为木月而起,一切似乎也以木月而停止,就是这样一个扑朔迷离的17岁男孩,给一个人,两个人,甚至是一群人的人生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英国小说家爱· 摩· 福斯特的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来看,如果把木月当做扁平人物来看,似乎是对小说人物的亵渎,可我宁愿把木月当做一个简单的人来看,我难以想象揭开他真实面目究竟会产生怎样的震撼。

村上春树:因为爱情,选择无声死去 《挪威的森林》有感

可毕竟他是一个圆形人物,直子心里有一个木月,渡边心里有一个木月,玲子心里也有一个木月。木月天生就是一个谜,他的秘密无人能解,也最好不要去解读,也许这也是对只字未留的木月的一种尊重,更是对这个凄美故事的尊重。

初美的死是最直接最热烈的爱,直子的死是最惆怅最漫长的爱,木月的死是最神秘最自由的选择,绿子父母的死是最平常而又最妥协的无奈。

无论哪一种死亡,都是为了生者,为了生活在世界上的人们,生还没有结束的人们是否可以把死当做生的一部分,昙花不是为了开花而存在,生根发芽,破土而出,沐浴阳光,舒展枝叶都同样重要,它只是在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仅此而已。

相关文章

  • 村上春树:因为爱情,选择无声死去 《挪威的森林》有感

    性与爱的纠缠,生与死的考量 《挪威的森林》有感(上) 01 微微暮雨,皎皎弦月,记忆走远,依稀记得渡边君左右逢源,...

  • 触手可及的挪威之夏

    看过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定会被披头士那首《norwegian wood》触碰内心。爱情如同挪威的森林,火热激...

  • 以死来祭奠的悲恋,读《挪威的森林》

    近日看完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颇有感触,这是一本关于恋爱的小说,然而其格局却并不局限于爱情,充满着对人生,对生死...

  • 《挪威的森林》:不是小黄书!

    书名:《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日) 书本简介:《挪威的森林》描述了37岁的“我”回顾18年前青春时期的爱情...

  • 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 ――村上春树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 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也只有死去...

  • 2019-08-17

    《挪威的森林》:爱情里,我们都在对抗孤独 一 昨天读完了一部可以触动人灵魂的作品——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故事...

  • “挪威的森林”在哪里?

    “挪威的森林”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都在寻找。 “挪威的森林”广为天下知,是因为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

  • 《挪威的森林》不如想象那么美

    一直很想看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因为一直觉得“村上春树”是一个很美的名字,“挪威的森林”会是一个很美的地方。 ...

  • 经过磨练才能成为真正的完整的人

    《挪威的森林》 今天我把《挪威的森林》看完了,让我沉浸在文中是村上春树笔下的爱情,悲伤、凄美,却很吸引人。总是让人...

  • 村上春树影响了我

    最早知道村上春树,是因为他的长篇爱情小说《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的畅销程度不一般,曾经引起“村上现象”。这篇小说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村上春树:因为爱情,选择无声死去 《挪威的森林》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hd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