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为凭

作者: 雁韧 | 来源:发表于2020-10-28 19:24 被阅读0次
    阳山中学校门一侧的石刻。雁韧摄

    2020年10月22日,日落西山,黄昏四合。当我拍下阳山中学面对连江的这一石刻时,心里骤然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你有书为证,我以石为凭”。

    这个“你”,指的自然是凡读书人都知道的唐代文学家昌黎先生,即韩愈。史载,韩愈曾经被贬为阳山县令,在此生活过年余,至今为阳山人尊为贤令。

    韩愈的人生阅历、诗文均有书为证。其《师说》,谁没读过?我自然也读过,而且是在中学时代读的,印象特别的深刻。

    也就因为受到了《师说》的熏陶和影响,少年懵懂的我,便有了作一个灵魂工程师的理想,心想初中毕业后,就考师范,将来到山区小学去任教,边教边学,业余自修些文学作品,也像那些当过中小学教师的作家一样,练习着写点文章,当不了作家,做一个能写些短文发表的业余作者,也不枉此生。

    这种想法,自然是有来由的。因为中学时代,我就读的廉江中学,那些语文老师的教学都很棒。

    有一位高老师,不仅对语文深入研究,颇有造诣,悉心教学,课余或寒暑假,还执着于业余创作,时有散文、小说在报刊杂志发表。我对高老师,特别的敬慕。

    一位姓廖的老师,则喜欢电影艺术,曾潜心于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写过厚厚几册手稿,那一笔一划写就的手稿,就很感人,更鼓舞人。

    而我的班主任周老师,每日课外活动课,都会到阅览室去,给我们讲那时候最风行的长篇小说《红岩》。他讲到动情之处,情不自禁,潸然泪下,让我们感动不已。有的女生,竟然泪流满面,嘤嘤啜泣。那种气氛,那种场面,让人没齿难忘。

    为此,对语文课,对文学,对写作,我也就渐渐有了较浓厚的兴趣。一个老师的言传身教,谆谆教诲,真的能影响其学生的一生。

    尽管天意弄人,受生活环境的制约,我的教师梦想没有实现,转而耕读十年,在乡村的劳作中磨练自己,但我对文学这一理想,始终没有放弃。

    正因为理想未曾泯灭,如火把似的照亮着我的行程,年逾古稀的我,依然不顾舟车劳顿,从数百公里外的雷州半岛,独自背负行囊,来到这粤西北旅行,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我在清远旅行了三天之后,今天上午坐班车到了阳山。阳山,“环滁皆山也”,用朋友的话来说,登高俯视,这阳山城,宛若鸟巢,便可想而知。

    我在流经阳山的连江之畔行走,拍了许多照片之后,无意间就来到了阳山中学,看到那些朝气蓬勃的中学生,正在体育馆前宽大的球场上赛跑,气氛十分热烈,我顺手就拍了下来。

    一个50多年前的中学生,来看50多年后的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好一番感慨,竟无以言表。幸有石为凭,我来过阳山中学,还进入其校园,拍下了现代学生的倩影,以及他们灿烂的笑容,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

    (2020年10月22日夜,匆草于阳山旅舍,同月28日校改,首发简书)

    幸福的中学生。雁韧摄 赛跑。雁韧摄 隔江拍摄的阳山中学,宛如一幅美妙的山水画。雁韧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石为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um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