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网上是这样解释的: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人生要达到的最美好的境界就像水一样,那样就没有烦恼了。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水有助万物的能力,并且喜欢帮助万物,毫无保留,一视同仁,从不会挑挑拣拣。也从不会要求回报。不论是美丽的花朵还是带刺的荆棘,高大的楠木还是纤弱的小草,只要水能到的地方,都会给他们带去生机和活力,而从不奢望带走花朵的一片花瓣,削去荆棘的一个锐刺,也从不想攀附楠木的高贵鄙视小草的微不足道。在水的世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的只是对生命的尊重。只因为没有人为的所谓的标准,那么就不会有比较,没有比较,就不会有自负和自傲,心底坦荡荡,天地自然宽。
二是随遇而安,无所顾忌。从高空凝聚成水滴的那一刻,水便开始了祂的修行。落在花瓣上,祂便欣赏花瓣的美丽,享受花瓣的芬芳;落在石板上,祂便体验石板的坚硬;落在肮脏处,便安居下来,做着自己,或升为蒸汽,或渗入地下, 或就是一潭死水吧,众人走过或熟视无睹或掩鼻而过,水还是水,不喜不怒地存在。
老子为此赞叹说水是达到了一种相当高的境界,接近“道”。
如果一个人能达到这种水平,那么他所居住的地方就是风水宝地,他的心胸就会像山谷一样谦虚,他为人处世就会左右逢源,他说道做到,言出必行。如果让他去治理一个国家或者集体,也会以人为本,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在用人时必会各尽所能,做重大改革的时候也会抓住时机,顺势而为。
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是因为水的品性:无个人私欲,臣服于当下。
想想都美啊!如果是这样,那还有什么可以让你感觉郁闷和压抑的呢?只有快乐!
而这种快乐,也是安详而不露声色的,并非他不想形于色,而是他认为这就是一种常态,所谓的快乐,只是俗人的感受罢了。
所以我觉得“上善若水”是圣人的日常,而对我而言,是一种向往和追求,当然,能够感悟到圣人的心境,那我们的生活也就翻开了新的一页——低下你高昂的头颅,臣服于当下!
人间文品品人间美文,赏人间美景,让我们一起携手经营着人生的春夏秋冬。
愿您带着轻盈的行李、丰盛的自己,用心感受着美好人间。
欢迎投稿人间文品文章池
青悠殢雪携全体编委会人员向您问好并期待您的加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