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篇第十五」12-13
【原文】
1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3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
12 千古名句,言简意明,不译。
13 本章重出。请参见《善读「论语」9.18》。
【注释】
“远”,深远、高远、长远。
“虑”,谋思也。此处指合义之“虑”。
“己矣乎”,古时用以表示感慨,大致相当于“完了、算了、罢了”之意。
【评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一句话。大意是说:人若没有长远的谋虑,没有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必要准备,就不得不面对随时可能迫近的危机。孔子主张“敬事”。“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参见《善读「论语」7.11》)和本章的“远虑”,都属于“敬事”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固然适用于所有人,但在《论语》中,孔子此话倒更像是针对天子、人君等为政者而言的。因为“人”在古时有专指在位者之用,如《尚书》中的“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同时,《论语》中孔子的很多话,也确实是针对为政者而言的。因为儒家主张“君子务本”,而为政者的行为,则正是为政成败的关键。因此,为政者必须首先要有“远虑”,然后民众的“远虑”才有意义。庚子之春这场席卷全球的大“疫”,已经以极为惨痛的代价说明:为政者若“无远虑”,则民“必有近忧”。
要想确保为政者有“远虑”,就必须要建构“天下为公”的制度,以确保为政者所“虑”为公;并在礼乐教化和制度保障的基础上“选贤举能”,以确保为政者所“虑”及“远”。因此,民众关心政治并积极参政议政,才是对个人而言真正的有“远虑”。很多人不关心政治,认为只要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足够了。这是典型的“人无远虑”,结果也就只能是在腐败、恶政、动乱、瘟疫、食品危机和环境灾难等各种各样的“近忧”中随波逐流了。
《论语·子罕篇》第18章中有“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章句,与本篇第13章所差者,只有“已矣乎”的感叹之词,此应为记录者所记详略不同所致。“好色”乃人类繁衍之天性,而“好德”乃后天为学之养成。好德则从天理而为仁人君子,好色易纵人欲而成衣冠禽兽。故此两章,皆孔子所以警为政者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