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坐标河北地级市,夫妻两人都是体制内工作性质,合计月薪从2013年结婚时的6K涨到现在8K左右,当地的房价却从三年前的5K涨到现在的均价1万。作为名副其实的工薪阶层,3年时间攒下36万二套房首付款,我们做了如下几件事。
用数字说话最为清晰,36万的首付款,15万是三年定存,6万是开源收入,6万是理财收益,还有10万是结婚礼金。
15万元收入定存
以我们两个的固定收入,每年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结余率从30%提高到50%,平均下来一年存5万,3年15万。
从2015年底我接触理财论坛开始,我们家的理财生活才算慢慢步入正轨,开始记账、制作预算。这之前,只是简单的“储蓄=收入-开销” ,那就是剩多少存多少。这样的弊端就是花了多少钱,花到哪里去,全都稀里糊涂,结余率也很低。记账之后,我们的结余率逐步提高,理财生活的基础也改为“开销=收入-储蓄”。每个月工资到账,先定存一半,使用靠谱的P2P平台,坚持十二存单法:即每个月固定存入3500元,这样一年下来,每个月都会有一笔年化收益率在10%左右的存款到期,既保证了一定的资金流动性,也起到了强制储蓄的作用。
这种方法看起来很笨,但却非常有用,是每一个理财人士积累第一桶金最为行之有效、最具操作性的方法。我一直觉得人的记忆力和意志力都很不靠谱,我自己说过最不靠谱的两句话是“我再也不淘宝了”和“我再也不买鞋了”,结果是我的10年淘宝账单一共花了将近10万元,2016年一年我一共买了8双鞋子。
6万元开源收入
因为本职收入少,“开源”成了我们俩追求独立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先生因为工作的性质,有较多的开源机会,只要肯下功夫,每个月收入几千块并非难事,但他工作比较忙碌,自己的时间不多,这一块儿也无法强求,但每年保底1万还是没问题的。
我也在慢慢摸索属于自己的开源之路,从自己擅长的事情、喜欢的事情出发,坚持做一件事,慢慢就有了眉目,比如我喜欢的写作、摄影、英文,最终都为我带来了现金流的收入(普通人开源的几种方法)。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了远比金钱本身更为重要的价值,包括自我提升、认同感和成就感的积累。对于一个小城市里灰头土脸的职场妈妈,这份经历弥足珍贵。
我家账本只从2015年开始,保守估计,这三年开源收入在6万元。
6万元理财收益
在我还没有系统学习理财的2013-2015年,我的理财方式是余额宝为主,收益2K+,机缘巧合尝试的纸黄金赔了500,民间借贷赚了6K。
从2014年底开始进入股市,赶上难得的大牛市,也坐了一回资本市场的过山车,账面上起起伏伏的数字真是理财小白最好的实战场,我在那个阶段迅速成长,将理财这个从前与我毫不相干的名词逐渐具象化、清晰化。最后先生的“迷之援手”给头脑发热的我即时降温,侥幸的保存了股市的胜利果实,大概3万元。这一年,我开始投资P2P,从一无所知,到了解P2P的产生逻辑,分析平台背景和资金实力,总体收益超过2万。
2016年上半年买房的时候,我先生对于家庭资产毫无概念,我拿出账本给他清算,他对两年多时间我们攒下20多万元,可以用惊讶两个字来形容。然后他欣然奖励了我一个名牌包包,肯定我这几年在家庭理财方面的成绩。
10万元结婚礼金
结婚的时候,我们手中的存款全部花完,唯一的资产是来自亲戚朋友的10万元礼金。
这笔钱,我们两个商量好,还给父母。因为红白喜事向来都是礼尚往来,父母几十年给出去的各种礼金,因为我们结婚收回来,其实跟我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可以说是老人的“零存整取”。我们把这笔钱还给父母的时候,心里是很骄傲的,觉得自己“与众不同”,颇有点“重头再来”的英雄气概。
在小城市,“啃老 ”是很多人惯常的做法,父母给买房子买车,结婚后还要贴补儿女家用,甚至包圆孩子的养育费用,好像这个社会都默认这种“家庭运行模式”。大概因为我和先生都从大城市读过书,很多朋友如今也在北上广打拼,耳濡目染,见不得也受不了“啃老”吧,即使收入低一些,养孩子供房子的压力也不小,我们还是想着要独立自主。
这笔钱在父母手中,毫无疑问的进了银行一年期储蓄,3年下来利息只有几千块。买房的时候,父母大方的把钱连带本息给了我们,让我们得以实现买大房子的梦想,本来只够买个90平的,一不小心住上了133平的大三居。
最后,感谢父母,感谢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老一辈人。我们唯有更加努力生活,认真回报孝顺他们才能稍稍心安。
END
我是亭主(点击关注),是“挺住”,不是“停住”!
85后辣妈,坐标四线城市。
白天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晚上是不停码字的写作者。
坚持原创,持续分享理财、个人管理类干货,周一至周五日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