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后知后觉,漂泊在外的日子里,很少想到“家”和“亲人”的意义,而抱恙和春愁无端袭来时则例外。
不久前好友来我的城市,安慰我心绪低落,言及我之为人,笑言我外表是为软妹,内里实则剽悍。我立时反问道,那么对于我这样的汉子,心绪低落可又有何可担心,倒劳你不远万里前来?
好友气噎,说,这么多年来,我唯一的进步就只是改掉了矫揉造作,甚少再无病呻吟,无论何种遭遇,吃得香睡得稳。
这可不就是我们从前的理想么?
我所钦慕的女子,从容自在,眉目疏展,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都能坦然自若,沉稳如山却也灵动如水。
偏偏“经验”二字最好事,它不动声色地告诉我:凡钦慕的,都是自己无法成为的。我虽不服气,但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对黛玉的喜爱便愈加明目张胆起来。
黛玉这个女子,出身书香门第大家闺秀,却着实算不得安然自在、心胸宽广之人,否则也不至于泪水那样多。
小性子不断、最小心眼不过,讲起话来又尖酸刻薄,旁人不放在眼里的事,她偏要放在心上一再思量,轻易不肯罢休,身子又柔柔弱弱多病多灾,实在是个纸做的美人,有什么可爱的呢?
但在众多的金钗中,偏是黛玉,只是黛玉,成了心尖上舍不得苛责的人,句句赞美予她,声声叹息为她。
年少无知的时节,根本不懂得读书,耽于字句间,却敢自诩读书人。心中眼里的山水,不过是此山此水而已。棱角是未经打磨的棱角,心性是不曾受挫的心性。
于你我而言,所谓春恨秋悲,不过是无病呻吟,为赋新词。这样让人想起来词句笑骂、嘴角上扬的少年时光啊,终究一去不返。
一个人真正的长大,是变得越来越温柔。把自己的圈子一缩再缩,终于小到看得见花开、听得见风起。耐得下性子,一句句咂摸诗词,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那里没有鲜衣怒马、快意恩仇,也没有浅吟低唱、红袖添香。有的只不过是半落斜阳、失意文人,和犬马声色后的寂寥落寞。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许是这书卷令人贪恋,摩挲数遍,也不愿放下它走向尘俗。又许是这尘俗藏了太多无奈,走进去就是身不由己,于是即使阳光晴好,也每每不愿合起书卷。
黛玉就是在这样的感言里款款走来,带着风露清愁,眉眼微蹙。
她不过是,有太多的不如意,宁愿在内心给自己造一方净土罢了。人情世故众生相,她都晓得清、看得见,但比起这些,更重要的是一朵花如何娇艳又如何归于尘土。
因着柔弱孤苦,有更多的敏感,对所处的环境有更多的知觉,不放过任何生命体悟,将之一一付诸笔尖,成为诗,成为词。
宝玉于她,是知己,也是不可得的真心,但谁又真的能够拥有谁呢?困于闺阁囹圄,天地却不受限于此,放眼四顾,无一处是寄托,只能畅想在天之尽头有所谓香丘。
黛玉的甘愿自困,似极了无路可走的文人,因为对外界的悲观绝望,往内心的探求就格外深入,试想有几件事是经得起深思的呢?愈思虑则愈愁苦,愁苦郁结,无处宣泄,唯有自己哭了一场又一场。
为阮籍的穷途之哭而动容者,必不是麻木愚钝之人。陈子昂一生多少抱负,最后留在天地间的,却只一首《登幽州台歌》。
我讲自己喜爱宝钗,宝钗很好。合起书来,一部《红楼》在心上却不过一个林黛玉。
网易云王洁实《红豆曲》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