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看了《哪吒之魔童闹海》之后,第一个想法是中国电影总票房冠军诞生了。
这是一部现象级电影,连续3天逆跌,口碑爆棚。
纵观全片,可以说从《哪吒1》到《哪吒2》,饺子的团队完成了从人物到故事到技术到气质的升级。他们做到了:不再是水墨风格的视觉拼贴,而是深入文化基因的叙事创新;不再是技术的预制罐头,而是科技的生鲜再造;不再是个体的困境局限,而是善恶群体的盛大决斗。
《哪吒2》以一片之力拯救了颓靡不振的中国电影票房。那么,《哪吒2》凭什么登顶春节票房榜冠军,并可能问鼎中国票房榜总冠军呢?本片到底做对了什么?
一、个体觉醒到集体主义的回归
《哪吒2》讲的是哪吒和敖丙被重塑肉身过程中,陈塘关被屠,母亲被害,它与敖丙、师傅一起对抗黑化的阐教仙门。哪吒淬火重生再得真身,最终与敖丙携手打败对手力挽狂澜的故事。
那些堪称核爆级的超级战场,那些拳拳到肉的情绪宣泄,那两个在失去和悲痛中成长的少年。《哪吒2》戳中了每一个观影者的心。
哪吒说,因为我们都还年轻,不知天高地厚。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
哪吒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虽然这些台词充斥着中二病的幼稚,然而人生谁无少年时,少年就该豪情壮志闯天涯。哪吒这个角色有诡谲的命运,有不屈的张力,并完成了独特的不被定义。所以,哪吒第一次成功了,第二次更红。
如果说《哪吒之魔童降世》从集体主义到个体觉醒的叙事裂变,那么《哪吒之魔童闹海》则是个体觉醒到集体主义的价值回归,是从反抗父权、个体身份认同到与挚友共生共长一起捍卫群体道义的大道精神,是中国动画在全球化语境下的集体精神投射到当下风云迭起的癫狂世界折射。
格局打开了,价值观回归了,“哪吒”赢了。
二、创作者还有塑造正面角色能力吗?
某瓣里有个有趣的话题:创作者们是否失去了塑造绝对正派角色能力?
关于正面角色这样的命题,我想说的是,看看《蛟龙行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封神》就知道了,正面角色的套路化歌颂似乎失灵了。《蛟龙行动》可能换成警匪跨国电诈题材更有票房,因为虽远必诛口号喊多了实际行动太少。《射雕侠之大者》里,郭靖变成乔峰也更有看点,毕竟一个长在汉族间的异族被同化成汉族魂,然后还比汉人更有大侠风范岂不是更得人心?
至于《封神》连例子也不用举了,观者自己随便找个人替换吧。如果真的是这样,导演也不必非得让外人演本土强者,也不必遮掩民族主义者的内心想法。可惜大汗的风光注定是田野的尘埃,再也恢复不了祖耀了。
文化作品是时代的折射,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追求的爽感自动屏蔽套路化和经典性。要想做一部又好看又有正能量的影片是很难的,不是做片子本身难,是过程难,是人心性变化太快。因此,标新立异,另辟蹊径,别出心裁,这些创作初衷会走到正面角色以外的道路上。(问下如果电视剧《山海情》《山花烂漫时》拍成电影,大家去看吗?会刷爆吗?)
本话题对应《哪吒》这样的片子也是精准的。确实,哪吒是个异类,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正面角色。作者一开始塑造的就是个异类,大概因为异类好写吧,困境天成,命运多舛。不比悟空那样的天才师傅都是尊字头的,不比杨戬那样的大男主还是皇亲国戚,哪吒只是个没接受过正规教育的魔童而已。但是这样的角色长成英雄多好写情节啊,这样取巧的设定也没毛病,而且第二部结尾掰回来了,哪吒已经是规正的个性正面角色了。
本片中哪吒和敖丙这次是合体的,变成镜像双生的魔灵合体,突破了人设单一的限制,在哪吒的混不吝和敖丙的规矩板正中灵活切换让故事更有看头。人性善恶的转换是在对手身上实现的,受人敬仰的仙尊徒子徒孙都是妖怪,自己也因急于晋级突破正道底线打着教化妖怪的幌子抓妖物,实际上把所有活物炼制晋级丹药。大BOSS无量仙尊尊在打破了善恶的边际的那一刻起,无论初衷多么道貌岸然,无论他的徒子徒孙多拥护他,他都站在了普罗大众的对立面上。这也让哪吒这样的先锋人物成功地成为了普罗大众的反抗代表,让本片有了更高的立意和视角。
屠龙者终成恶龙。这一笔对应到国际格局中是成立的,也让本片从小情小爱的框架中摆脱出来成功地晋级了。
期待《哪吒3》完成正道角色的凤凰涅槃和华丽晋级。虽然,相比之下,我更期待悟空的动画。
三、神级具象现实能力
我相信饺子导演在长达五年的创作过程中一定修改了无数遍,但是最后一遍的灵感绝对来自混战中的现实大世界。当下中米的巅峰对决在各个领域上演,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严防死守,我们现在是松弛对应,你看在文化领域的折射也是幽默讽刺进退有度。
片中阐教绿色仙牌上的鹰真的太明显了,还有炼丹炉上的美元、仙宫的五角大楼。当然,这五角大楼的概念,我更愿意相信是米国那边建造之初先抄袭了我们的神仙理念。片中的隐喻还有更多,比如拿活物炼丹,给教众洗脑为祸人间等等,在这里不一一赘述,大家可以亲自观影找找看。
在这样伟大的百年未有大变局时刻,在我们的科技大爆发和红书大对账后,这些隐喻现实世界的情节让本片脱离了爆米花行列成功入列观后可回味值得思考的好片系列。
情节不拖沓,特技满级,角色有个性,观众有共鸣,好笑能哭可思考,这是一部具有人民史观的影片值得观看。因此,本的口碑一路走高票房持续逆跌完成了对其他大片的票房屠杀时刻。
所以,“哪吒”的爆火不早不晚生逢其时。
四、《哪吒2》背后的预示 技术维度和演员的未来
1、顶流技术国运开
最近刷爆全球的中国Deepseek让人类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ai,也让全世界知道了未来的科技蓝海在中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全工业门类,因为我们的高素质人口形成巨大创造基数,因为我们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技术测试的最大市场。
技术反映到本片上,《哪吒2》影片在视觉效果、动作设计、场景构建等方面都达到了当前的顶级水平,这种技术实力为艺术表达提供了强大支持。《哪吒》1&2都是国内特技公司做的,技术更新迭代得太快了,给所有制作人员大大的赞。
饺子导演真的很会把科技为己所用,这次的特技场面惊讶到我了。真的是大国大片大场面,没有最大只有更大更神。
片中致敬了一些动画里的经典技能比如裂孔爪之类的,我这些技能情节用得非常好,特技呈现也相当饱满。
相信有强大的科技加持,国漫从此能更上一层楼,年年出精品。
2、人形演员的未来就是没有未来
先来看看2025年春节档头部影片投资排行如下(根据官方公布):《蛟龙行动》10亿,《唐探1900》8亿,《哪吒2》6亿,《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5亿,《熊出没之重启未来》3亿。
从以上可以看出,越是有演员的投资越大,成本越高,但是从票房上来看并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原因应该是,既然大家拼的都是场面和特技,那么动画的优势就出来了。不需要绞尽脑汁选演员,也不用被带资进组的演员毁了一锅好汤,创作者只需要考虑剧情和如何实现就行了。这样看来,动画+特技无疑是呈现故事的最优选,所以《哪吒》成了且能登顶。
我想,未来的影视剧中,真人演员市场会越来越小,也许虚拟网红会登上银幕,古代神话、小说蓝海出来的角色会被反复锤炼成为新顶流。
动画的角色蓝本在我们中国一抓一大把,由于文明久远,我们古代神话人物众多。神话角色选完了,我们还可以在全球最海量的小说蓝海里可以选择。再不济,我们还有海量的创作者创新角色。
那时候,再也不用看演员的烂演技了,特技费用都会花在实实在在的角色上场面上。
相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想想那个画面:各家颁奖典礼上,上去领奖的是虚拟角色,没有一个真人。
这当然是可怕的,但也是必然的。在科技革命来临的那天起就注定了。
五、瑕疵
1、低级细节设定:我不喜欢shi niao pi这样低级的情节设定,如果是为了笑点,我觉得不好笑,显得很Low。
另外,我不喜欢《哪吒1》的角色妆造,无论是哪吒还是陈塘关百姓真的是太丑了。本片中敖丙附身的哪吒造型还挺可爱的。最后那个长大的少年哪吒形象还行吧,不过跟《第一序列》里任小粟造型有些像,不知道是不是有巴拉巴拉的制作人参与。
2、神话高层缺失格局不够宏大:哪吒这个角色本身是有上限的,无论是在《封神》还是在《西游记》中,都只能是三流打架的,虽然胜在造型独特,一对风火轮迷天下,但闹的动静也只能局限在东海这种小范围叙事中。
期待《哪吒3》的格局更大一些,如果是封神之战的话,可以期待一下。但是因为我们看过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场面,一般的场面很难震撼到大家了,所以只能从特技和故事情节上做新做了。
本片的故事设定上在上层社会的架构上是没有的,或者是隐没的。《西游记》中孙悟空无论干什么,上层无论是玉帝还是如来都是知道的,都有圆回去的一笔。但是本片中无论是三龙王血洗陈塘关还是无量仙尊捕捉妖怪炼丹都是没有神来管的,难道陈塘关是三界三不管地带?最后来一句师尊闭关这样的台词并不能圆好故事。我们中国神话主打的就是一个密密麻麻何其多,没有师尊还有天庭还有佛祖,不会也不可能没有人追究的,所以,别试图愚弄上神和观众的智商。
3、坏人不必洗:申公豹这样的传统坏人还有洗得必要吗?只需要展现他所剩不多的情感即可,不必硬洗,这很尴尬。当然,看到申公豹的爸爸叫申正道,我大致明白了作者的意图,但仍然很牵强。
4、彩蛋预示:最后的彩蛋金箍棒让我感觉不妙,但是我不像看到哪吒和我最喜欢的悟空对打。我更愿意看到哪吒和悟空携手闹天庭。
结语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奇迹是当下中国电影产业升级、文化自信和技术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体现。它的成功将会成为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将标志着我们开启一个充满希望和可能的新纪元。
最后的最后,希望中国电影青云直上直达天庭造盛世辉煌。
用片中最后一句台词结束本文:
-那又怎样,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世界?
-我想试试。
--时与猫璞观影小字--
我不喜欢《哪吒1》,到现在依然不喜欢,但是《哪吒2》值得观看,就是这样,没有矛盾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