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君子可欺以其方

作者: 蕉下客deer | 来源:发表于2020-09-02 11:04 被阅读0次
    读孟:君子可欺以其方

    《孟子·万章上》:万章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禀;使浚井,出,从而掩之。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二嫂使治朕栖。’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

    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曰:“然则舜伪喜者与?”

    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早起,一直在琢磨此章的深义。孟子曰“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道乎?术乎?智乎?愚乎?

    舜之弟象以为舜已死在井中,跑到舜宫想霸占他的财产和女人。结果看见舜好端端地坐在床上弹琴,就改口说,我想死您了。舜信以为真,请象协助他治理天下。子产的校人,将别人送给子产的鱼吃了,骗他鱼游走了。子产说“得其所哉”。校人由此怀疑子产的智商。

    难道圣贤都是容易轻信小人的呆子吗?孟子说:君子可以合乎情理的方式来欺骗,却不能以违背常理的手段诳骗。我以为,君子大智若愚、难得糊涂恰是宽以待人的表现。之所以“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是因为“以其方”欺之,证明对方是明事理的。知其行为违背事理,才会用合乎事理之理由来遮掩之,故君子诚心受之,非接受其欺骗,而是认可其尚知事理。

    然若小人皆能借合法之理由逃脱罪责,岂不是助长世间之伪诈术。《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尧舜是天性之仁而拥有天下,汤武是身体力行仁义而得天下。五霸是假借仁义之名而成就功业,久而久之,就使人忘了他们并非真有仁义之心。古往今来,有多少统治者借圣战之名发起侵略战争,又有多少争权夺利者假借正义之名施行暴行。罗兰夫人曾在断头台上叹息:自由,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孟子“君子可欺以其方”岂不是为这些伪诈术提供理据?

    有一女人,因丈夫到她单位任局长,而不得已调往其他单位。到了新单位后,科室里另有一位即将退休的领导夫人,见有新人来,就将自己的工作全都转给了她。这女人不声不响地回家病了大半年,待那位领导夫人退休了,再来接班。我想,这女人的做法不就是孟子所谓“君子可欺以其方”,有的人不读圣贤书,却天生知道以君子之道来处世,而像我这样终日读圣贤书的人,反而常常仗着有理而去硬顶。但是女子的做法是“真君子”吗?孟子之言究竟当如何理解、践习之?

    我又想起孟子说:文不害辞,辞不害意,以意逆志。“君子可欺以其方”,孟子是站在被欺者的立场上而言的,我们若将之理解成“可以其方欺人”,就站在了欺骗者的立场上。“君子可欺以其方”是仁,“可以其方欺人”为术。后人将圣贤之书读成愚民之术、厚黑学,皆因未站在圣人的立场上去读,而将此作为对待他人的方法、要求。若将圣贤之言视为自律的要求,则为道;若视为治人之方法,则为术。同样一句话,理解的角度不同,造成道、术之天壤之别。

    然则,女人的做法又不失为在机关单位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面对老同志对新人不合理的欺压,如果与之正面冲突,不仅让单位领导下不了台,还可能引发两位夫人背后的两位大领导的矛盾,从而扩展成两个部门的矛盾。两位夫人的事小,两位领导的事大,为公事得罪人,破坏私人关系,是最划不来的。于是她采取迂回的方式回避之,领导同事也都心知肚明,然只要面上交待得过去,大家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理解,又有点老庄的意味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孟:君子可欺以其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ii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