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炸油角

作者: 留住我吧 | 来源:发表于2018-02-09 15:23 被阅读158次

                   

记忆中的炸油角

      我所在的农场,父辈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在一起的人。有本地的农民,有来自大城市的知青,省内各地方的人都有。农场以种植橡胶为主,橡胶是战略物资,因此那个年代受到国家的重视。农场是按照建设兵团军队的规格来管理的。我们农场分为36个连队,每五个连队组成一个分场,我所在的连队为第五分场。

       

记忆中的炸油角

      每一个分场都有车队、民兵、养猪场、养牛场、养牛场、小学。农场建设初期,征收附近的地方山地种植橡胶,因此没有田地种植大米。职工所吃的大米都是国家分配的,在那个年代大米稀缺,100斤大米配20斤面粉,面粉在南方属于副食。来自大城市的知青就教我们做各种各样的食物,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炸油角。这炸油角平时是吃不到的,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时间做。每年寒假最开心的日子就是做炸油角。

        炸油角特别费时间,以十斤面粉为例,十个八个人起码要干半天。首先是和面,面粉里放猪油和鸡蛋,再加清水,和好面之后擀面,擀着超薄超薄的,然后用旧式手电筒的头部印出一个个圆形的面皮。馅是花生、椰丝、芝麻、白糖。把馅包进去,然后掐花,要掐出好看的花边,手粗是不行的。因此这些活都是学生干的,而且每一家做炸油角的时间不能在同一天,因为需要请很多的人,今天你家做完了,明天上我家,到年三十晚上每一家都有炸油饺吃。当然最开心的是我们学生,一群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干活,又有香喷喷的炸油角吃,左邻右舍的感情特别深厚。每逢过年都有知青表演节目,唱歌跳舞弹琴应有尽有。

        我们成年之后,父辈们也老了,年轻一代还没有生儿育女,慢慢的炸油角就消失了,消失的不单是炸油角,还有一份的感情,那种亲密无间的感情,随着岁月的流失,每当看到炸油角,心里就涌起丝丝的温暖。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什么样的年货都有,但是吃的时候,却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相关文章

  • 记忆中的炸油角

    我所在的农场,父辈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在一起的人。有本地的农民,有来自...

  • 忙年(三)

    闽南炸油角又名"炸箭叩",炸油角制作比较简便,首先,用炒熟的花生粒,一般都是放在锅上用文火慢烤,放进灶膛里的柴草一...

  • 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就是自制香喷喷的油角,炸油堆,炸蛋散! 小时候的我长得比较高,每到年关就会受到很多亲戚的邀请帮忙做油角!...

  • 打爆谷、炸油角,是旧日年的美食记忆

    小时候过年,食物虽然不是很丰富,但是这几种食物是必备的,我们也都会提前做准备。 首先是打爆谷 还有一个月就过年的时...

  • 忘不了,老家的炸油糕

    记忆中,老家炸油糕用黍子面,炸出的油糕软糯甜香。黍,类于糜子,北方俗称黄米。《诗经》里有篇《黍离》一诗写道:“彼黍...

  • 炸油

    小时候,由集体(生产队)集中到固定点(生产队),设点炸油。 那时炸油方法粗糙简单,支一口大铁锅炒子,到入园形桶内,...

  • 记忆中的“炸馒头"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炸馒头片是一道很普通的食品。 可当年在我幼小的时候,物质匮乏,计划经济的社会环境下,每家每人每...

  • 第一次炸油角

    下午五点钟,我打开冰箱。老公七月半回老家,带回的菜,挤挤挨挨地占满冰箱。红薯尖,黄瓜,丝瓜,苦瓜,韭菜,辣椒等等。...

  • 冷漠

    上周六晚上,做了炸藕盒、炸香蕉、炸苹果,吃的时候,夫人一直在说油多,还持续的问淘淘哪个油最多,还说油糊子(全是油、...

  • 年味之忙吃的

    记忆里忙年总是重复着蒸馒头、蒸豆包、蒸糖角、蒸年糕。蒸团圆饼,蒸面鱼。炸鸡、炸鱼、炸肉丸,炸山药、炸耦合、炸土豆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忆中的炸油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of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