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课例研修读书简友广场
34观课记|聚焦主问题,防止旁逸斜出

34观课记|聚焦主问题,防止旁逸斜出

作者: 木槿花等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24-02-28 22:00 被阅读0次

      一、柳宗元其人及其文

《小石潭记》写于柳宗元被贬永州,经历了100多天的革新最终失败,带着失母、丧女、前途未卜的仓皇来到了蛮荒的永州,这里瘴气弥漫,毒蛇肆虐,想起人到中年,家族的期盼,自己的厄运,困顿、哀伤始终萦绕心中。他信步来到野外,叮咚的泉水、青葱的树木、见底的清潭、形态各异的石头,自由游弋的小鱼,都让作者有片刻的欣喜,然而看远方,斗折蛇行的岸边,又想他想到自己未卜的前途,此时哀伤之情盈上心头。

我们以为这种感伤已经是深入骨髓了,却不想那首千古孤独的《江雪》也出自他的笔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万境无人无物,只有白茫茫的一片,覆盖着大地,江边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人,垂钓江边,能钓上鱼吗?不冷吗?这些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此刻只想一人,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这是生命的大孤独,大清静,四下无人,无声无息。

    二  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设定二个:

1.如何才能做到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

2.当我们面对人生的厄运时候,如何能够活在当下,活出生命的意义。

为了完成第一个目标,就要理解借景抒情这个核心概念,要理解、区分、能分析文中实虚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相结合等句式。

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作者的情感变化,但是作者的情感表达并不是特别直接,而是多把自己的情感附着在景物上。

为了完成第二个目标,就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人生经历和本文的背景,通过比较的方式,补充刘禹锡、陶渊明、欧阳修、范仲淹等的人生挫折来理解他对待厄运的方式,以此让学生认识到:无常是生命的常态,坎坷总是无可逃逸,我们如何面对厄运,化解心中的悲情,活出生命的意义,活出更有价值的人生。

这节课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春天来了,外校的学生想来访校,作为志愿者,我被选择要带着他们看看校园,并发到学校的公众号上,柳宗元的这一课能给我们写作有什么借鉴意义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进课文学写法。这样就把“学文本”,变成了学会文本的写法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们学教材目的不就是学以致用吗?

相关文章

  • 阅读收获——观课议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观课议课聚焦研究,议课不要面面俱到,每位专观课教师要选择一到两个最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观课议课讨论的问题应该源自...

  • 转课观察是一种能力(转)

    转课观察是一种能力,更是改进学校常态课的一种最好方法,转课观课要聚焦以下问题: 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

  • 怎样写好观课记?

    写好观课记,最重要的是站在“如果我来教”的角度,思考眼前看到的课堂。 成功的观课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找准观课...

  • 2020.6.21 俞尤棠 班队课讲座

    一 聚焦一个主题 学生问题,学生事件,学生发展的需要,价值观的引导,社会热点 二 理清三者的关系 理念是否正确,主...

  • 备课

    深入解读 聚焦一点 几个活动—主问题 内容形式 听说读写

  • 《要有光》

    出埃及记34:29,30 主耶和华啊! 我要面皮发光, 因罪已暗淡许久。 主耶和华啊! 我要面皮发光, 因你对我说...

  • 观课记

    2011年,我参加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学校让我到宜丰县去听全省十佳教师评选的比赛课。那时懵懂的我并不知道这样...

  • 老师,他为什么不吃羊?

    《道德与法治》最后一课,学习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课堂宽松,孩子们问题比比皆是,旁逸斜出,频频打断我的思路。“原...

  • 记一根旁逸斜出的银发

    时间快过剪, 岁月疾如风。 一口屌气奔万载, 管它白发生? ——《记一根旁逸斜出的银发》,17.5.21留笔于自拍...

  • 家学

    回顾: 训练营7节课的重点内容: (一) 第1课:我的孩子怎么“问题”这么多? 【聚焦自我】 把自己的目光聚焦在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4观课记|聚焦主问题,防止旁逸斜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mf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