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选读是《历史上的不倒翁》。这本书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讲述了历史上三十四位官场达人在官场中的宦海浮沉,故事虽短却寓意颇深。对如今终日徘徊在“崩溃悬崖”边缘的你我而言,着实有着借鉴性的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5054/fa695d8334f3f822.jpg)
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曾有三句诗词来形容“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过的三种境界。”
境界一:昨夜西楼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境界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境界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在这里,我节选了三位官场达人来重点阐述我对这三重境界的的理解。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5054/2f612ab2ba1a9925.jpg)
第一重境界:机遇。
一个偶然的机遇,平步青云,我们身边时时刻刻都发生着这样的故事。可能昨天还是你的领桌同事,今天便成为了你的顶头上司。机遇看似运气,实则与“谋”难舍难分。对于无谋之人来讲,机遇只是偶然;对于有谋之人而言,机遇只不过是化装成偶然的必然。究其核心是,当机遇来临时,如何手不抖心心不跳稳稳抓住机遇,这就要靠“谋”的功夫。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登幽州台歌》在华语诗歌界的知名度,丝毫不逊于李杜的诗篇。当然其作者陈子昂也不仅是为诗人,同时也是位开一代风气之先河的炒作大师。他一掷千金购买名琴,最后又摔琴自我炒作的故事,堪称自我推销的一个经典范例。
在拼爹时代,陈子昂有个好爸爸,因此也算得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在经历了败家风云之后,陈子昂弃武从文,很快便超越了一般的学生。但是他的志向又岂止如此,不在京城混出个模样,又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呢?抱着不成功誓不还的心态来到京城之后,陈子昂才发现事情远远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北漂数年,陈子昂也参加过几次科举考试,可是每次都毫无悬念地名落孙山。陈子昂郁闷不已,理想开始动摇。京城的水太深,纵然自己满腹才华,却也无人赏识。
这一天,陈子昂在街头瞎逛,突然看到不远处被一大群人围得水泄不通。心中暗骂一句:中国人爱看热闹的劣根性啊!呸!然后好奇心大发,也钻进了人堆,看个究竟。
原来,场子的正中心,一个人正在出售一张极其精美的胡琴,售价及其高昂。围在周围的是一群音乐发烧友,对这张琴眼馋不已,可惜囊中羞涩,拿不出这么多钱,只好望琴兴叹。
陈子昂见此情景,灵机一动。钱对他这种富二代来讲,压根就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才能出名。陈子昂分开人群,走到卖琴人面前说:“我买了!”说完扔下钱抱起琴就走了。周围的人纷纷咋舌,有好事者上来问:“公子您既然能买下这张琴,那应该精通琴技吧?能不能现场演奏,给我们开开眼?”陈子昂心中窃喜,脸上却不动声色:“这里太吵了。这样吧,明天中午我在家开个个人音乐会,欢迎各位前来捧场”说罢扬长而去。
“富二代要在豪宅演奏天价琴”的爆炸性新闻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长安城。第二天,长安城的知名人士和各大媒体纷纷来到陈子昂家中,等候陈子昂的出场。
陈子昂穿着礼服出来了。他首先向大家作揖,然后端坐到天价胡琴的旁边,轻轻撩去盖在胡琴上的红绸——接下来的举动却让现场爆发出一阵阵的惊叹声。
只见陈子昂举起胡琴,哐当一声猛砸在地上,胡琴顿时断为两截!
突变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现场的观众和媒体完全来不及反应,全部愣住了。陈子昂抬起眼来,然后开始慷慨激昂的演讲:“乡亲们!这张胡琴,不过是下等的乐工制作的,是一件死物,却受到大家的青睐;而我陈子昂,创造了那么多富有灵性的诗文,却在京城里埋没了这么多年。所以我才摔琴寻知音!”陈子昂说完,拿出厚厚一沓事前准备好的诗文稿,全场散发。观众们这才从刚刚的错愕之中回过神来,拿到稿子开始品读。
陈子昂的这次炒作绝对是一大神来之笔,在炒作史上堪称经典。 第二天,“富二代豪宅内摔天价琴只为寻觅文学知音”的爆炸性新闻再次传遍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摔琴哥陈子昂迅速成为话题人物。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这样预测:“此人必为天下文宗!”
话题人物陈子昂参加了今年的科举考试,考官自然不得不酌情参加社会舆论的压力,给他点了个进士。虽然陈子昂极善自我炒作,但要想在朝廷偶露峥嵘却难如上青天。靠炒作一夜成名的陈子昂,步入仕途后却长期沉沦下僚。
岁月匆匆似流水,陈子昂依旧在原地踏步。虽然已经进入了体制内,但环境却不允许他进行第二次自我炒作了,自视甚高的陈子昂也只有痛苦地面对现实。都说人生要忍耐,人生要等待,陈子昂在等待机遇,机遇似乎也在等待着陈子昂。
终于机遇姗姗而来——武则天要改朝换代称帝了。
对于很多人来讲,武则天称帝乃是一次灾难。无数李唐的遗老遗少纷纷下野或者称病,以表示对武则天称帝的非暴力不合作。而陈子昂,却把武则天称帝看作是一次改变自己人生的重大机遇。他运用自己的才华,挥笔写下了《上大周命颂》、《大周受命颂四章》、《庆云章》等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陈子昂表现出了出众的拍马才华,对武则天歌功颂德,将武则天视为当世舜禹。
而武则天呢,她正在头疼满朝文武的不合作,看到这样一个主动凑上来示好的陈子昂,当然非常高兴,立即提拔他为右拾遗。但就朝臣而言,毕竟李唐深入人心,一切向武则天阿臾奉承、溜须拍马的人,都会被看作是另类。因此,陈子昂仅仅为了一点点眼前的利益就给武则天狂拍马屁,毫无疑问将被其他朝臣彻底孤立,同时他的名声也会变臭。而就武则天而言,陈子昂的马屁固然是她一时需要的,但她肯定更需要忠贞而有才干的肱骨之臣来治国安邦。陈子昂的马屁,只会给她以“文人轻浮”的不良印象,因此他的官位到右拾遗也就打住了。
陈子昂的第一次炒作明显就比第二次炒作高明得多,在赢得“天下文宗”之美誉的同时也得到了官职。但第二次炒作就明显是马屁精的行径了,由此我们发现炒作的手段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大众对你的看法。好名声,是多少金钱和权利都难以带来的,不当的炒作只会给人以哗众取宠之感,尤其是在喜欢“诛心”的社会舆论环境下,动机的纯洁与否,很可能成为事件性质的判别依据。因此切不可因小失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5054/0750f691e1001c91.jpg)
第二重境界:持久。
第一重境界始终只能成就暴发户而已,很多人在仕途的第一重境界的时候就中途腰斩。只有少数此道高手才能披荆斩棘,进入第二境界。抓住一次机遇并不难,关键是如何在抓住机遇叩开仕途大门之后,仍能如《菜根谭》所云“风斜雨急时,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从第一重境界的流星进化到第二重境界的恒星。这就需要谨言慎行、持之以恒,于平淡处见真功夫。
万石君本人,名叫石奋,原本只是秦朝的一个小官吏。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刘邦,并成为了他的秘书。石奋作为一名男秘书,既没有机会像韩信一样攻城略地,也没有机会像张良一样运筹帷幄,只好勤勤恳恳做好接待工作。接待工作需要接触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人,所以琐碎而棘手,很不好做。但石奋小心谨慎,不曾出过岔子,而且还因此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没有岔子,没有功劳,只凭借着多年辛勤工作的苦劳,石奋在汉文帝时代,终于升官做到了太中大夫的位置。当时,汉文帝正在为一件事情感到头疼:太子该读书了,要给太子选个老师。汉文帝想听听群众的意见,没想到朝野上下一致推选石奋,于是石奋又干起了皇室家庭教师的工作。
石奋的能力虽然不强,但教育手段可谓一流。除了汉景帝之外,他的四个儿子也受到了极其严格的家教。在石奋的家庭教育下,他的四个儿子都做到了省部级的高官。一个家庭,进行怎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四个省部级高官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万石君的经验。儿子在刚做小官的时候,下班回家,老爷子一定穿着制服,恭恭敬敬在大门口迎接儿子。儿子们犯了错误,老爷子从来不责备;等到开饭的时间,老爷子不上桌,绝食,闹小脾气。直到儿子们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写检讨,做道歉,央求家族里的长辈前来说情,老爷子才肯动筷子。
石庆,原本是万石君四个儿子中间最大大咧咧的一个。他有一次喝醉酒开车回家,进小区大门的时候没有下车。这件事情被万石君得知,老爷子照例小题大做,生闷气,绝食那一套又开始了。石庆没有办法,只得按程序来,于是自我批评、写检查......
终于,老爷子怒气渐消,语重心长对石庆说:“你开车进小区,绝对够拉风。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么拉风,平民百姓可是会看在眼里恨在心里的,这叫‘仇富心理’。万一出个岔子、撞个人什么的,你就算大叫‘我爸是石奋’也没有用,激起了民愤那就是死路一条啊!”
从此每次坐车回家,到小区门口石庆都下车低头步行,再也不敢长驱直入了。
精彩的一幕,发生在石庆担任交通部长的时候。有一天,石庆为汉武帝驾车出门。汉武帝在车厢里颠啊颠啊的,很无聊的,又没个可以聊天的人,穷极无聊,只好找极其无聊的石庆来聊天。可是,聊天总得有个话题吧,汉武帝随口问了一句:“几匹马在驾车?”
经典的场景出现了。石庆缓缓举起手里的马鞭,指向最左边的一匹马,嘴里说:“一。”然后用马鞭指向第二匹马,数“二”。接着一匹一匹朝右边数过去:“三,四......”
汉武帝在车厢里等了半天没有回音,撩开帘子一看,石庆正在数马呢。汉武帝纳闷:怎么,拉个车,能有几匹马嘛,他打眼一看,六匹马而已嘛,再看石庆,刚好数到:“五,六。”石庆数完一遍,再来回瞟一眼,验算了一次,这才慢慢回过头来,脸上浮现出恭谨而腼腆的微笑,胸有成竹地回答:“回皇上的话:臣窃以为,应该是六匹马吧。”
汉武帝暴汗!!
不过,暴汗归暴汗,石庆稳重踏实为谨小慎微的作风,还是给汉武帝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很快,石庆子承父业被选为太子太傅,接着升官为御史大夫,最终做到了丞相的高位,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在仕途之上,才华横溢而不拘小节者,往往不得好死。而才能低下却谨小慎微者,则往往能平步青云,官场得意。看来,相比起才能来,领导更欣赏的还是下属的忠心与敬业精神。
能够到达第二重境界者,当然堪称高手,但是如果吹毛求疵,也可能会遭人调侃。但真正的高人绝不肯停留在第二重境界,他们仍然会朝着第三重境界勇猛前进。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5054/18714f7902788046.jpg)
第三重境界:返璞归真
有小伎俩、小手腕、也许可以玩儿,但玩人者终必被人玩之;胸中有大丘壑(he),固然城府深广,能长保恩荣,但难免百密一疏、千虑一失。唯有真正坦诚率性之人,犹如金刚,不害人,而亦百毒不侵、诸邪莫近,最是仁者无敌。这也就是第三重境界说的“返璞归真”。
纵观狄仁杰的一生,虽然也曾起起落落,但终究算是有惊无险。更加难得的是,他历事周武、李唐两大王朝,却能在两朝都有着良好的口碑,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下这位大唐福尔摩斯的仕途秘诀。
狄仁杰自小就拉风不已,他饱读诗书,后赴京赶考,考取了“明经”,做了汴州参军。狄仁杰年轻气盛,没有处理好同僚关系,结果被人诬告。负责审理狄仁杰案的纪委书记阎立本是为中国史上最牛的画家之一,专攻人物画,人物画画多了自然有了一双火眼金睛。阎立本一看狄仁杰,明显是个好人嘛,再一查案底,再清白不过,显然是被诬告了,于是宣判狄仁杰无罪释放。被无罪释放后的狄仁杰继续凭借着出众的能力在仕途上高歌猛进,先是升迁为法曹参军(省高院院长),接着一跃而为大理丞(最高法院刑事庭长)。
狄仁杰在官场混迹良久,也摸出了不少门道,锋芒毕露的个性也逐渐有所改变。武则天当政时期,有一天故意试探狄仁杰:“你做官也这么多年,有不少人打你的小报告呢!想不想知道是谁?”
一向嫉恶如仇的狄仁杰,此时平静地回答:“不想。”
武则天大感意外:“哦?为什么?”
狄仁杰回答:“如果陛下觉得他们说得对,那臣就改正错误,如果陛下觉得他们说得不对,那臣就再高兴不过了。至于谁打我的小报告,臣不想知道。”
时间果然是块磨刀石,再锋锐的顽石也能被打磨的珠圆玉润、滴水不漏。狄仁杰的回答,显示出了他渐趋圆滑的处事风格和宽宏的度量。武则天对狄仁杰的回答颇为满意,再加上他政绩出众,便把他任命为当朝宰相。即便如此,狄仁杰还是差点栽在了酷吏界的一代霸主来俊臣的手里。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一心相当太子,接武则天的班。于是他极力撺掇姑妈杀尽李氏宗亲,清洗朝中不合作者,却遭到了狄仁杰的强力阻挠。武承嗣恨狄仁杰恨得牙痒痒,欲处之而后快。
当时唐朝有句流行语,想送一个人下地狱,请找来俊臣。武承嗣收买了来俊臣,让他除掉狄仁杰。这事对来俊臣来讲,再简单不过。他随便捏造了个“谋反”的罪名,把狄仁杰逮捕入狱,打算严刑拷打。没有料到,还没等刑讯逼供呢,狄仁杰就大叫大嚷:“我招!我全招!”说罢,把他所谓“谋反”的罪状一五一十有鼻子有眼地全招了。来俊臣傻眼了。
原来,唐朝的法律有个规定:谋反罪的罪犯,一问就招的,应当免除死罪。这相当于今天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狄仁杰办案这么多年,对法律再熟悉不过了,于是利用了这个规定,先保住性命再说。
但这种区区小伎俩,哪里难得住来俊臣?来俊臣模仿狄仁杰的笔记,伪造了一份“谢死表”,表示愿意受死刑,跟狄仁杰的口供附在一起,派人呈递武则天,然后就只等上面的批准,好把狄仁杰开刀问斩。
狄仁杰也不是盖的。他麻痹了来俊臣之后,趁着来俊臣放松警惕之际写了封血书,偷偷缝在棉衣里面,然后交给狱卒:“天热了,棉衣穿不着了,交给我家人吧,让他们拆了把棉絮拿出来晒晒。”
狱卒傻头傻脑地把棉衣交给了来探监的狄仁杰的儿子。狄仁杰的儿子拿回家拆开棉衣,看到血书,赶紧连夜上交给武则天。武则天刚受收到来俊臣的谢死表和认罪口供,正要批准,看到血书大吃一惊,赶紧亲自提审狄仁杰。
当时的监狱,设置在“丽景门”之内,来俊臣得意洋洋地管这监狱门叫“例竞门”——竞者,完蛋也。意思是进了这道门,照例要完蛋。如今,狄仁杰大摇大摆走出了“照例完蛋门”,创造了来俊臣主管时期监狱史上的一个奇迹。
官场老手狄仁杰与酷吏界霸主来俊臣的交锋,至此全胜出线。
武则天提审狄仁杰,问:“这认罪的口供是不是你写的?”
狄仁杰老实回答:“是我写的。”
武则天奇怪:“那你还翻什么供?”
狄仁杰继续老实回答:“要是当初不认罪,老臣恐怕早就被严刑拷打死了;要是现在不翻供,老臣恐怕就要被陛下亲手处死了。”
武则天一张老脸脸红耳赤,继续问:“那你写这谢死表干啥?”
狄仁杰纳闷:“老臣没写啊”
武则天找来笔迹鉴定专家一鉴定,才知道谢死表乃是伪造的。于是当场恕狄仁杰无罪。
但是,平白无故释放狄仁杰,总显得司法部不太严肃,武则天脸上有些挂不住,于是判了狄仁杰一些轻罪名,贬到地方上去做七品芝麻官,后来才重新调回中央,官复原职,开始了第二次宰相生涯,并且被尊称为“国老”。狄仁杰的威望达到了巅峰,武则天对他的信任也与日俱增,大小事情都与他商量。
譬如,立太子的问题。
武则天的两个侄子武承嗣、武三思成天跑到武则天面前,恳求立自己为太子。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武周王朝,应当由我们姓武的来继承,不应该再让姓李的沉渣泛起!
武则天犹豫之际,来询问“国老”狄仁杰。
狄仁杰并没有像一般的谏臣那样直言强谏,而是帮武则天换了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立太子这种事情呢,最关键的就是要立一个跟自己最亲的人了。立一个外人做太子呢,大家都不想的。”
武则天点了点头。
狄仁杰继续说:“侄子和儿子比,谁更亲呢?”
武则天悚然动容。
狄仁杰一边察言观色,一边成热打铁:“您要是立武承嗣或者武三思为太子,您将来只不过是皇帝的姑妈;而您要是立您亲儿子为太子,那你可就是皇帝的母亲了啊!哪一个地位更尊贵一些呢?”
武则天终于拍板,武承嗣、武三思彻底丧失了被立为太子的机会。狄仁杰这一手,既保证了武则天万岁之后自己不至于被武承嗣、武三思清算,也暗中埋下了李唐王朝复辟的伏笔。
狄仁杰为了防止武承嗣他们的反攻清算,还作了第二手准备:推荐张柬之。
武则天要狄仁杰推荐宰相的人选,狄仁杰推荐了荆州长史张柬之。武则天把张柬之提拔为司马。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又让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说:“不推荐了!上次给你推荐的张柬之,也没见你用。”武则天反问:“怎么没用?朕不是把他提拔为司马了嘛!”
狄仁杰不慌不忙:“臣给陛下推荐的是宰相,陛下却只是把他提拔为司马,这能算用吗?”
武则天没有办法,便把张柬之破格提拔到宰相的高位。
除了张柬之之外,狄仁杰还先后推荐、提拔了恒彦范、敬晖、窦怀贞等人在显赫的位置上。狄家军在朝廷之内形成了一个完整不可忽视的派系。狄仁杰没有等到武承嗣、武三思的反攻倒算,就寿终正寝了。而武氏家族却很快遭到了李唐王朝的反攻倒算,政变的先锋正是宰相张柬之。
狄仁杰的才智从《神探狄仁杰》之类的电视剧中我们已经有所得知,但是他在仕途上所表现出的另一面也领我备受启发。在与来俊臣的斗智斗勇中我看到了识时务为俊杰的狄仁杰,他深知跟恶棍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因此他选择暂时屈服,冷静地观察形势,积极寻找机会平反昭雪。然而相比保命时他的能屈能伸,他推荐人才以固位,更体现出其老辣的政治智慧与手腕,行事之周密对于我们这些蚁民来说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
身在职场,说话做事经常会身不由己。我们厌恶身边的马屁精,但我们却又不得不与之共处。我们羡慕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但是我们却不愿接受别人在八小时之外仍在刻苦学习。我们总是羡慕又嫉妒,嫉妒又懊恼,但很多人依然‘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浑浑噩噩着。
如果你的目光只局限在你与同僚之间,你攻我守,夺取那一点蝇头小利,那么你很难有所突破。倒不如把格局放开,自己把自己摆在一个高度上,并时刻按照那个高度来要求自己,那久而久之别人就会把你摆到那个高度上去了。
当然,人在仕途,不可能无所凭借。有人靠跟定领导,有人靠拉帮结派,有人靠群众路线。但是感情再好,归根结底,总结出一句“关系搭台,实力唱戏。”关系只能为你搭台,真正唱戏,还是要靠自身的能力。有能力而无关系,难以脱颖而出;有关系而无能力,那不过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而已。
职场中的那些门道岂是用三两句话就能梳理清楚的。但是不局限自我,时刻保持着热情,并且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相信久而久之我们自会总结出一套通关秘籍,早日告别“感觉身体被掏空的”的日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5054/92a998053b5f1fbf.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