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证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母亲还是被蒙在鼓里。
她实在太忙了,有时忙到凌晨一两点,还不能休息。
我似乎有点愧疚了。母亲心心念念地盼着我们过上让她踮着脚尖仰望的日子,不再如她一般蝼蚁似辛苦着。
没有手机的那些日子(13) 没有手机的那些日子(13) 没有手机的那些日子(13) 没有手机的那些日子(13) 没有手机的那些日子(13)尤其对我有更高期许,省吃俭用积攒了一笔让我继续出国深造的积蓄。巴巴地指望我能成为她理想中的佼佼者。
她在疲倦不堪中,心存执念——如一盏明灯照亮她夜以继日的付出。
可我,太草率太鲁莽,简直就是草里斑鸠不知春秋,白白浪费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青春年少里过于轻狂。自诩自己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觉得父母眼光世俗,嫌贫爱富……
我害怕的日子一天一天逼近,J的青春萌动有了法律的加持,似乎变得有点狂悖。
“没有办婚礼,依然不算结婚的”姐姐提醒J别让她为难。
在姐姐生日快到的时候,姐姐把所有的详情写成了一封厚厚的长信交给了父母亲。
一天两天过去了,父母一句话也没提。漫长地等待中我快要崩溃了。
我感觉不能再逃避责任了,祖母说父母永远都是心疼自己孩子的。
诊室里患者一一远去,饭点过了,母亲胃里还是空荡荡的。“妈,您先喝口水。”我倒了杯45℃温水,母亲喜欢先喝水才吃东西。“哼~你翅膀硬了,眼里还有我这个娘啊,难得啵。”
母亲带刺的话还没落音,我的眼泪已在横飞。午饭大家都没心思进食。
晚饭的席上,父亲发一通话,掷地有声地强调了大方向:学历进修、职称准备一样也不能受家庭牵累——趁年轻,先稳住事业。
父母是有远见卓识的,他们懂青春年少就该努力成长的,作为女性更要自立自强——“女人旺旺一窝。”
J选定日子,赶在姐姐生日前办了简单的婚礼,母亲和母亲的娘家人都没有一个参加。因为这一切冲撞了她的规矩。
婚礼当天一切都很顺利,婚车巡游时惹来了路人不少好奇的目光。
J同学、朋友的热情和祝福给婚礼增添了不少热闹的气氛和意想不到的喜气。
这确实是给三年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日子完美地划上了句号。
“从此开始了J夫人的生活了。”闺蜜忍不住戏谑我。
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家里多了一双碗筷,我依然在父母身边,J正常过三六而已。
家里重活累活J自觉包下了。寒冬腊月给奶奶清洗床上褥子被子之类,让家人很是感动。奶奶眼里把J尊为贵宾了,家里好吃好用的全一股脑儿留给J。
父亲也渐渐认可了J,母亲很清醒说,现在是大家庭一起过日子,还看不出他真实品性。只有他们自己摸到“锅耳子是铁做的”才清楚他的真相。
正当我怀生大肚时,一声令下J南迁了。两地分居的日子里我不知如何是好。往来信件和长途电话里全是牵肠挂肚的鸡毛蒜皮。
孩子出生了,J休假回来。110天之后,我们三口之家相聚羊城。
头一次离开父母过的第一个春节,在拿起电话时太不争气了——居然泣不成声。电话线那头声音似乎也在哽咽着。
“在家百日好,出门半日难”新到Y区,自然处处不如家里妥帖,又带娃,各种苦楚只有经历过才懂。
自己成为母亲了才渐渐体会到为母则刚的那份坚韧,那份岁月给予的宰相肚里能撑船。
母亲心里终究放心不下,隔不了多久就飞过来了。她总嫌绿皮火车太慢,不管机票多贵,想飞就飞来了,大包小包的,完全忘却旅途疲惫。
知道我们要学历深造,她也不顾严寒酷暑,替我们带孩子,做后勤部长。
小家庭的每一步台阶,母亲都撒下辛苦劳累的汗水。
常言道,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一点也不假。
孩子五岁那年,母亲来给我过生日。住的步梯房,母亲上到四楼就歇了一会。“这两条腿不管用了,膝盖像是别人的。”母亲自言自语。我噔噔噔往前冲,儿子慢下脚步,把肩膀耸过去给母亲。“外婆,您就扶着这,这就是您的拐杖了。”儿子拍着肩膀,把母亲的手搭在他小巧的肩上。
母亲一下子就怔住了。“没白疼你,比你那娘亲有良心。”母亲说话声音向来大嗓门,这话在楼道里更清脆了。我瞬间无地自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