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村庄》9

作者: 苏怀亮文字 | 来源:发表于2018-03-26 12:35 被阅读10次
《木石村庄》9

掏耗仓
有一句民谚说“二八月绣女下楼,龙口夺食。”意思是说,春秋两季最忙,连员外家的小姐也得下楼劳作。尤其是秋收,秋天天气变化无常,水、雹、霜、冻、风都可以造成灾害,秋收,那就是从龙口里往回抢粮食。
那时,农业社大集体,劳动一年受苦受累,粮食还是不够吃,为打闹一点粮食,人们想尽了办法,费尽了心思。其实,弄粮食的渠道非常有限,除了生产队分粮和自己家的自留地产粮以外,几乎再没有粮食的来源,你就是有钱也未必能买得到。粮食是统购统销,粮店的粮食是专门卖给干部、工人和市民的。农民歉收,也只能按国家政策标准供应救济。到粮店买粮,需要粮票,农民又没有,他们无法买到国家的粮食,况且农民的钱又奇缺。无奈,也只有偷偷地给城里人卖点猪肉、鸡蛋、胡油等换取点钱和粮票,再到粮店买粮食。往城里倒卖点猪肉等东西是很难的,那时交通很不便。
为了一口吃,有人就把目光盯在田地里的老鼠窝上。地里的老鼠一到秋天庄稼成熟时,就会往洞里藏粮食,人们把藏粮食的鼠洞叫耗仓。一个老鼠除了住的窝以外,至少还有两三个耗仓。一个耗仓可存放五六斤粮食甚至更多。老鼠不是傍山吃山,傍水吃水,谷子地里的老鼠也到旁边荞麦地里收粮食。它们也讲究食物搭配么?它们将庄稼咬倒,咬下穗子,拖入洞里。掏耗仓时,就从老鼠的洞口开始,跟着一锹一锹往里挖,老鼠很鬼精,往往是一个主道还有好几个岔道,甚至有好几个洞口,还总是把藏粮的洞口给堵上。所以挖着挖着就找不见了,有时甚至挖到另一个出口,让你白费力气。或者有时挖到的只是老鼠的窝,一不注意,老鼠就会“吱留”一下从你脚下突围逃跑。找一个耗仓很不容易。
人毕竟聪明,就发明了一种专门掏耗仓的工具,叫“耗尖”。用一根小指头粗细、长约一米的铁棍,将一端圈回,套一截横木把,成“丁”字状,另一端捻尖,离尖端10公分左右向下锯一个豁口,形成一个小钩,类似今天女人们织毛衣用的钩针。
耗尖是直接用来探寻耗仓的,手握横把,在鼠洞周围乱扎,如果正好扎在耗仓的顶部,抽出耗尖,仓内的粮食穗子就会被耗尖的倒钩挂出来,这样,就可以用锹直接从仓顶挖,那真是百发百中。掏到一个耗仓,就是一份小小的收获,尽管没有多少,即使只有一两碗穗子,心理也是“喜洋洋者矣”。
掏耗仓虽然可以得到一点粮食,但毕竟不能当正业。在农民朴素的意识里,或者也是一种说法和忌讳吧,叫做“打牲(打猎)的不发(发财),埋人(阴阳先生)的不富”。向耗子口里夺食,多少有些恻隐之心,抑或有点不屑的意思。所以,成年人很少掏耗仓。掏耗仓大多是一些少年小伙子。对于少年们来说,与其说掏耗仓是为了与鼠谋食,毋宁说是一种娱乐,一种刺激。况且,成人也无暇去掏耗仓,每日里跟随大集体劳动,休息时还要开会学习,收工回家后,依然还要在自留地里忙活,一直忙到点灯时分。小孩子毕竟是自由一些的,虽然也跟集体劳动,但终究不像大人们一样被管得死。休息的时候或收工以后,小孩子们就找耗仓,掏不到也无所谓,一旦掏到了,一片欢喜,将上衣脱下来,用草或绳子将袖口扎住,把掏得的粮食装在两个袖筒内,往肩上一搭,一副得胜、发财的样子。大人们见了,有的还少不了夸奖少年几句,言语和表情间也流露出一丝短暂的羡慕,那毕竟是鼓鼓的两袖筒粮食,即使人不吃,喂鸡下蛋,喂猪长肉,也算是一点小财富。

相关文章

  • 《木石村庄》9

    掏耗仓有一句民谚说“二八月绣女下楼,龙口夺食。”意思是说,春秋两季最忙,连员外家的小姐也得下楼劳作。尤其是秋收,秋...

  • 《木石村庄》5

    马拉碌碡牛踩场 碌碡是给庄稼脱粒的工具。它的形状像碾磙子,只是比它小得多。秋天,将成熟的庄稼收割倒,拉回场上,...

  • 《木石村庄》6

    连枷声声 一根约2米长的木杆,顶端烫一个指头粗细的圆孔,横穿一根五六寸长的木棍儿作轴,轴上绑一个三四寸宽、一米多长...

  • 《木石村庄》14

    围 磨石磨同碾子一样,也是一种古老的用具,它的用途也只有两种,一是磨面,二是将豆类磨成馇馇。石磨有大小之分,家庭...

  • 《木石村庄》13

    推碾子碾子发明于何时,一时难以考证,不过它的确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工具。虽然它的用途只有舂米和压面(用磨叫磨面)两种,...

  • 《木石村庄》17

    打墙板上下翻“打墙板、上下翻”,这是我们村子里人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本意说的是筑墙的营生,又是一个比喻,意思是...

  • 《木石村庄》17

    打墙板上下翻“打墙板、上下翻”,这是我们村子里人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本意说的是筑墙的营生,又是一个比喻,意思是...

  • 《木石村庄》16

    清早起来拾粪砍柴春夏秋总算忙完了,尽管没打下多少粮。冬天说是农闲,在那个年月,人照样得大干特干,修渠打坝造梯田。人...

  • 《木石村庄》15

    怀抱叉叉山头上转北方二人台戏曲里有一出戏叫《五哥放羊》,说的是19世纪中叶,一位穷人家排行老五的小伙子给地主当雇工...

  • 《木石村庄》19

    油坊里的油耗子在我的记忆中,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还没有吃过葵花油和菜子油,更不用说今天的色拉油、香油,二十年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木石村庄》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xr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