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群运营文件集上班这点事儿读书
关于社群运营的思考--《社群营销》读书笔记1

关于社群运营的思考--《社群营销》读书笔记1

作者: 大鸭梨之乡 | 来源:发表于2017-02-28 21:32 被阅读1406次

    年前的时候看到秋叶大叔的文章,总结了他2016年所有出版的书,其中《社群营销》非常吸引我,过完年的第一件事就是合着《文案觉醒》这本书一起下了单。

    这本书我看得很慢,上班的空闲时间我就会拿出来看看,慢慢理思路,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文中所有的观点。这本书真的是越看越喜欢,秋叶大叔结合他自己的团队和社群运营的亲身经历出版了这本书,据说在社群运营方面,目前还没有可以超过这本书的。

    最近这一年,我加入过很多社群。比如最近很火的熊猫书院、运营深度精选、PPT各类学习社群、简书社群以及很多定位不明确、依靠临时活动短时间聚集起来的各类社群。这其中的部分社群,让我带着满满的希望进去,然后带着失望而果断选择退出。

    而这些疑惑和痛点,让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建群只是手段,不是解决方案

    很多主体希望通过建群的方式来增加用户/客户的粘性,于是开始大量的扩张,建了50个群、500个群、1000个群,这不过是用一种新鲜感的刺激挽留住了一部分流失用户,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很多运营者发现群流量并不能够变现,反而给自己增加了非常大的工作量和负担。在社群三个月(甚至更短)亲密期过去之后,他们也开始怀疑--我有那么多群,到底做点什么,才能让他们真正认可我们的产品呢?

    这时候关于讨论“社群经济”的声音出现了,他们不得不考虑转型,于是“付费社群”兴起,从免费到打赏分享,从打赏分享到付费分享,更有少部分已有的忠实用户的自媒体账户,进入了会员收费的商业化阶段,比如新东方前名师李笑来。

    运营者开始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优势,让社群成为企业与用户连接的最短路径和最经济的手段。有两种方式:

    一是先圈地,再推产品。比如我参加的熊猫书院和运营深度精选,他们通过分享+邀请3人加入即可免费参加学习的方式,短时间在全国各地建立起了多个社群。但是在我们加入社群之后,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提供后续的服务,社群在短暂的活跃之后,沉寂了,我选择了退出。说实话,推广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让我对这两个活动产生了不太好的印象。

    二是先做产品,再做运营。我觉得目前简书就是这种形式:受众-用户-粉丝-社群。加入简书的必定是简书用户,加入社群一般有两种形式,专题成员主动发送邀请或者主动私信主编入群。通过第二种方式入群的成员比第一种粘性更高,因为他们更多是目的明确而且有意愿要入群去学习或者交流。

    社群的五大构成元素--以上班社群为例

    1、同好--社群构成的第一要素,它是社群成立的前提。我们上班社群成员的共同爱好是写作,而其中大多数是喜欢写职场文章的作者。

    2、结构--社群构成的第二要素,它决定了社群的存活。包括组成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管理规范这四个部分。

    组成成员:上班2群的成员有主编、管理员、从1群过来的元老、简书作者,类似于金字塔结构。
    交流平台:微信、简书。
    加入原则:必须是简书用户。
    管理规范:统一的群公告,改群昵称、禁发外链等。

    3、输出--社群构成的第三个要素,它决定了社群的价值。持续输出有价值的东西是考验社群生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提高上班专题优质文章的输出,除了在群里维护好一个良好的交流写作环境之外,目前步入正轨的活动有周优质文章打赏计划,目前正在筹备的有第二期职场干活微课计划,未来还将继续开展各类其他活动。

    4、运营--社群构成的第四要素,它决定了社群的寿命。一般来说,要想运营一个长期的社群需要建立四感:

    1)仪式感--加入有条件限制、入群要接受群规、行为要受到奖罚等以保证社群规范。
    2)参与感--组织讨论、分享,以此保证群内有话说、有事做、有收获的社群质量。
    3)组织感--通过对某主题事物的分工、协作、执行等,以此保证社群的战斗力。
    4)归属感--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助、活动等,以此保证社群的凝聚力。

    目前上班社群也在通过各种形式给大家带来更好的体验,更大的收获。上班专题的强大,肯定离不开社群优质作者的强大。

    5、复制--社群构成的第五要素,它决定了社群的规模。

    在“复制”这一层,有这样两个问题需要自问:1)是不是真的有必要通过复制扩大社群规模?2)是不是真的有能力维护大规模的社群?

    目前上班专题一共两个社群,近800个朋友组成。有两个主编和三个主要管理员。按照目前的情况,在短时间内社群的数量不会增加。我们会致力于把我们的分享活动、打赏计划等一步一步引向正轨,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有学习氛围、更加温暖的社群。

    今天的思考暂时就到这里了,欢迎有想法的人和我一起交流和讨论,目前我们上班社群还需要助理,2017年,一起去创造更多的故事,有意向的赶紧私信我哦。详情请看→找个对的人,一起做爱做的事儿

    社群营销

    从0到1社群的诞生--《社群营销》读书笔记2

    从社群到社群经济--《社群营销》读书笔记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社群运营的思考--《社群营销》读书笔记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cf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