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2 为什么白茶生产技术推广途径先跳过了中间的政和、松溪?
摘要:张天福先生考证得出:白茶最早出现在福鼎,然后传到水吉(建阳),再传到政和。但地图上四个地区从东向西走向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白茶在福鼎创制之后技术的传播顺序不同于地图上四个地区的地理走向,先跳过了中间的政和、松溪,可能有两个原因。
张天福先生考证得出:白茶最早出现在福鼎,然后以后转到水吉,再传到政和。我们知道现在主要白茶产区和以前大致相同,为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这四个县级地区在地图上是依次由东向西,但是白茶传播却是从最东传到最西,然后传到中间地区。这是怎么回事?
张天福先生的结论
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茶史考》指出:白茶由福鼎创制,当时银针采自菜茶(闽东北的原生茶树种)树上鲜叶。福鼎大白茶品种原产于太姥山,古老茶名绿雪芽约在1857年加以繁殖后,于186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成银针,便称大白。对采自菜茶者则称土针或小白。
白茶制造历史先由福鼎开始,以后转到水吉,再传到政和。以制茶种类说,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按张天福先生的考证,白茶出现之后推广的地理顺序是:
福鼎——水吉(现属建阳)——政和(政和与松溪曾为同一行政区划,为松政县)。
福建四个白茶主产区地理位置
北半球(包括中国)印制的地图一般是北方在上、南方在下,西方在左、东方在右。
从上到下一条条垂直弧线是经度线,从左到右(从西到东)一条条经度线数值从小到大。中国西部内陆地区经度线数值小,东部沿海地区经度线数值大。
从左到右一条条水平弧线是纬度线,从上到下(从北到南)一条条纬度线数值从大到小。中国北方地区纬度线数值大,南方地区纬度线数值小。
看中国地图或者福建地图我们会发现:
第一:白茶主产区在福建闽东、闽北的宁德市和南平市辖下的福鼎市、政和县、松溪县和建阳区四个地区。
第二:这四个地区都在北纬27度线上;
第三:四个地区从东向西(经度线从大到小)大体一顺序分布为:
福鼎市(东经120度)——政和县(东经119度)——松溪县(东经118度)——建阳区(东经117度)。
地图走向不同于张天福先生考证的地理传播顺序
一般人理所当然会认为白茶制作技术的传播是按地理走向来传播的,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在地图上四个白茶产区的走向是:
福鼎——政和——松溪——建阳。
按张天福先生的考证,白茶在福鼎创制之后西向传播,传播的顺序是:
福鼎——建阳——政和与松溪。
可能导致二者不同的两个原因
一是民国以前水运效率远高于道路运输
中国的公路、高速公路以及高速铁路都是近几十年的成果。在民间以前,道路的运输效率很低。大宗货物的运输大多要依托水运。
福鼎和建阳(水吉)都有良好的港口,这些港口促进了茶叶的生产和销售。
福鼎沙埕港是孙中山在《治国方略》就确定的天然良港,清代福鼎白茶等茶叶大多通过沙埕港出口。
建阳(水吉)虽然地处内陆,但是水吉由于在南浦溪上有规模很大的码头(现在是挖沙场),由于水运方便,光绪年间(1875-1909年),香港、广州等外地茶商就纷纷到水吉开茶庄购销、经营白茶。建阳、政和、松溪等地的茶叶大多集散到水吉港口外运。
二是商品流通最能促进技术推广
促进技术推广最有效、快捷的途径是商品运输渠道。由于商品的购销,导致市场流行以及需求会沿着商路传播。
福鼎由于有天然海港,方便了茶叶的集散运输,白茶在福鼎创制成功之后,一方面通过海运远销各国;另一方面也海运到福州等港口,白茶由于市场价格高、生产技术自然通过河运线路倒流回河运港口水吉。
有市场、有需要,自然就会有生产。
所以,白茶的创制不是沿着陆地的运输线路由东向西依次传输,而是沿着海运和河运的线路,先福鼎,再水吉(建阳),最后扩散到政和、松溪等白茶产区。
小结一下
张天福先生考证白茶生产技术的传播顺序是:福鼎——水吉(建阳)——政和;
地图上由东向西的地理走向是:福鼎——政和——松溪——建阳;
白茶创制技术不是沿地图上地理走向传播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民国以前水运效率远高于道路运输;
二是商品流通最能促进技术推广。
由于福鼎和建阳(水吉)都有港口,所以白茶在福鼎创制之后先传到建阳(水吉),再扩散到港口周围的政和与松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