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跟着张文质写作每天写1000字读书
让知识具有积极性和生命力——《给教师的建议》读后反思录007

让知识具有积极性和生命力——《给教师的建议》读后反思录007

作者: 田丽维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21:21 被阅读11次

    第七天 知识——即是目的,也是手段

    必须首先改变对“知识”这一概念的实质的看法。知识——这就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让学生的知识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教师要努力让知识在学生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进而获得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把原文的这些状语和定语一个个地写出来,因为它们意味着“知识不只成为目的更要成为手段”的过程和结果。

    先说说知识成为手段的过程。

    一是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完成。当然,这里的脑力劳动不只是接受和记忆,而是在记忆的基础上思考,并且有自己对于知识的创造性想法。这样,知识才不是“行李”,不是死的。学习的过程就像买一个绿植盆景,刚到手的盆景就是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之后对于盆景的修剪和培育就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有思考有想法有创意,盆景才会有独特的美,才会不断生长。知识也要经历这样的生长过程,直到成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二是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完成。集体的精神生活就是一片树林,每个孩子都是其中的一棵树。当所有的树都朝着一个方向生长,其中个别的某一个也一定会随着大家生长。当所有的树都开出花朵,其中的任何一棵也会努力芬芳。这就是集体精神的重要作用。所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善于思考、学习兴趣浓厚的集体氛围至关重要。

    三是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完成。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是讨论。讨论只是学生相互关系的一种。孩子们之间的学习关系是多样的,可以相互讨论,相互激励,相互教育。要相信每个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闪光的地方,那么,就要通过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让知识活起来,让知识一点点变成能力和智慧。

    四是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完成。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说的精神财富交流应该超越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当学生经历第三阶段的过程后,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应该是自信的积极的,他们对学习有兴趣,有激情,他们会更渴望交流,而这样交流应该不再满足于同学和同学之间。更好一层的交流是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学生会主动找老师提出自己在知识上的困惑,也会和老师交流自己新的想法。学生们还会去书中寻找答案并发现新的问题。如果一个孩子在学过知识思考知识之后,可以拿起书籍,去到古今中外的哲人文字中去学习新的知识,获得更深的智慧。

    经过这样几个过程的锤炼,学生们的知识就不再是简单的某字某词某句,他们会利用自己的知识去创造带有自己情感和智慧的文字,这时的知识就是活的,是长在孩子们身体里的,不会再遗忘。这样的过程持续进行,学生们学习知识,努力思考,和一个积极乐观的集体相融,和同伴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和教师对话,和经典对话,和所有的智慧相遇,这虽然会是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将知识变成手段,学生的智力、道德、情绪、审美都会过得长足的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知识具有积极性和生命力——《给教师的建议》读后反思录0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wp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