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又名《诗三百》,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因此也常被人人们认为是解读周文化的活化石。
《诗经》中婚恋诗占比很大,其内容也反映了不少周朝的婚俗习惯和社会风气。周代有一整套婚礼仪式,据《仪礼·士昏礼》规定,媒聘婚有六道程序是为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这种制度在《诗经》中有所反映,《卫风·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体现了占卜和迎娶。除此之外,如《唐风·绸缪》、《王风·扬之水》等诗反映了黄昏、束薪、骑马迎新和堂前等候等周朝婚俗。在《豳风·伐柯》、《郑风·将仲子》等诗中强调了周朝男女的婚姻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严格约束。但在《邶风·静女》、《郑风·野有蔓草》、《卫风·木瓜》等诗中则显现出了周朝男女拥有自由选择配偶的权利。这看似矛盾,但这却是周朝在积极缓解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风气。
周朝是一个重视以“德”治国的朝代。而《诗经》的教化作用催生了颂扬诗的诞生。这类作品大多保存在大雅和颂当中,大多以祭祀和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人的德业,为歌功颂德之作。如《生民》写了始祖后稷的诞生神话和他对农业的贡献;《公刘》写了公刘率领周人迁徙,开始定居的生活.还有记述文王、武王业绩的作品等等。
无论什么时代,农业都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诗经》中有很多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的诗,如《臣工》、《丰年》、《载芟》等等,其中《七月》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它直接反映了周人的农业生;反映了西周农民一年四季的劳作过程;反映了周文化中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剥削关系,是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
东周末期礼崩乐坏、王室衰微,社会动荡不安,大量怨刺诗诞生。这类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黑暗、社会动荡,而且反映了人民迫切需要政治改善、社会矛盾缓解的心愿。这类诗歌主要保存在“大雅”、“小雅”和“国风”当中,如《民劳》、《荡》、《节南山》、《硕鼠》、《南山》等等,或讽刺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人;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和不平。
中国历来是一个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国家。因此,反映人与人之间交流往来的宴饮诗也显得格外重要。这类诗以周天子和大臣们以及亲朋好友们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如《小雅·鹿鸣》、《小雅·鱼丽》等诗就是天子宴请群臣的诗。由于周朝实行的是宗族分封制,所以统治阶级大部分都是同一氏族的人,因此周族的宴会特别的多,由此产生的诗作也大部分反映的是热闹祥和的景象。
《诗经》中的婚恋诗、农事事、怨刺诗等等从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反映了周朝的文化内涵以及社会风气,也正是因为这样,《诗经》的价值远不止于熟读背诵,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