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之前,中国的诸子百家皆说上古时期有个理想社会,这个社会称为“大同社会”,又可称为如今人们向往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个社会被后人称为人类的黄金时期,诸子百家皆要求回到以前的大同社会,唯有儒家反对,认为那个社会已经不存在了,那么这个“大同社会”真的存在吗?到底能不能回的去呢?
上古书籍《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现代文翻译是:在大道的运行下,天下都是公有的,选举贤人治理天下,人人讲诚信,人人很友好。所以人们不唯独亲近他们的亲属,不唯独抚养自己的子女,让所有人都能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之类的人和身体上残疾的人都有所养,男性有分工,女性有归属。憎恨商品将其扔弃在地上,不必藏起来占为私有;憎恨劳动中不肯尽力的人,不必为自己而劳动。因此阴谋诡计不会兴起,偷盗、抢劫、杀人等行为不会产生,所以出门不用关闭大门,这就是大同社会。
一些人把古书《礼记》奉为儒家经典,其实《礼记》并非孔子所作,孔子只是修订了《礼记》,从《礼记》的内容上看,《礼记》的内容更合乎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源于上古黄帝思想,从描述大同社会中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更能看出符合道家思想,也只有道家思想中才会有“大道”这个词。“道”是华夏民族对世界的终极认知,“天道酬勤、天下为公”符合道家思想。
一些人认为大同社会历史上并不存在,觉得那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可是诸子百家(儒家认为不存在)皆认为大同社会是存在的,这种社会很有可能是黄帝时期的社会,道家思想也是源于上古黄帝时期,那么大同社会究竟什么是样子?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如何表现的呢?
本文参照历史学家吕思勉写的《中国文化常识》和一些古籍描述下大同社会的组成情况。
1、政治上的具体表现:采用选举制(禅让制)治理天下。
古书记载黄帝无为而治,率领炎黄子孙发展农业、手工业、建筑业、文化业等各种产业,建立了一个自给自足、安居乐业的大同社会。这个社会严格来说没有国家的概念,普天之下皆为天下,人人自治,黄帝只是天下的共主,引导人们开展日常生活,并不实际干预人们的生活。
黄帝之后,社会管理采取(选举制)禅让制,大家共同选举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作为天下的共主,比如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直到禹的儿子建立世袭制,这种大同社会才终结。
2、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公有制共产主义经济
严格来说当时的社会没有公与私之分,在人们的心中没有公与私的概念,土地及其它生产资料属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属于公有,人人都可以用,人们在共主的指引下,平均分配生产资源,共同参与生产任务,互帮互助,不存在私有制经济。
比如在土地制度采取井田制,井田制的具体内容是将一方里的田地(九百亩)平均分为九块,中间一块属于公田,剩余八块分配八户人家,八户人家的田地只能用于耕种,不得买卖,获得的收成归每户所有。一百亩公田由八户人家共同耕种,每户人家负责12.5亩,其中20亩的收成平均分配给八户人家,剩余80亩的收成交公家用于维持社会公共管理。等于说每户人家有102.5亩的收成归每户所有,80亩公田的收成用于维持社会公共管理,这样就公平合理解决了人们吃饭的问题。
住房问题上采用公有住房,九方里范围内成一邑所,住七十二户人家,九方里中间建造住房,住房由工匠负责义务建造,工匠的日常生活由每户负责,房子建造完成后分配给每户人家,邑所设置两个大门,设置父老、里正两个领袖负责管理邑所,父老、里正由德高望重的人担任,负责邑所日常公共管理。
日常生产上由父老、里正负责管理,春、夏、秋三季大家共同出去耕种,冬季休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男性白天负责耕种,晚上女性负责做饭和织衣。简单的器具人人会造,特别复杂的器具由专门的工匠负责打造,这些器具也是无条件供大家使用,不是用来谋利,那些工匠的生活资料也是由大家提供。
本部族内部不存在所谓的交易,大家都是互帮互助,产品的制作是用来用的,谁家缺少什么东西,都可以相互交换。交易只存在于异族之间,异族之间的交易也仅仅是物与物之间的交易,不存在所谓的商品经济。
公共事业上“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家互帮互助,没有亲人的概念,丧妻的人、丧夫的人、老年丧子的人、孤儿、残疾人都由大家共同抚养,不存在歧视,道义存于每个人心中,团结友爱共同生活。
从以上的一些描述可以看出,古代的“大同社会”与中国人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很类似的,并不是虚幻不存在的,那么大同社会为什么会消失呢?
吕思勉先生认为,人类的联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无分彼此,通力合作,一种是分出彼此的界限来。既分出彼此的界限,而又要享受他人劳动的成果,那么就非于交易、掠夺两者之中择行其一不可。而在古代,掠夺的方式最为通行。
在古代各种社会中,论文化,以农业社会最高;论富力,同样是农业社会;然而农业社会却很容易被其他非农业社会征服,因为农业社会是爱好和平、人与人之间是和睦共处的,反对战争、剥削、掠夺。猎牧社会的野蛮人正好相反,他们喜欢战争、剥削和掠夺,以征服者的姿态压迫农业社会的人,掠夺农业社会的劳动成果,最终形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久而久之,在战争与反战争、剥削与反剥削、掠夺与反掠夺的过程中,大同社会的各种社会秩序被破坏,变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又变成乱世,乱世持续了两千多年了,虽然过程中有所稳定,但是依然反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华夏文明以一种包容和先进的姿态,融合着那些未开化的人群,五胡乱华、蒙元入侵、大金(清)入侵、日本入侵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是在文化上却被华夏文明所同化,华夏文明先天的独特性和包容性注定同化那些入侵者,直到近代马克思主义的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才有所变化,在东方大地,毛泽东领导华夏儿女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向昔日的共产主义社会(大同社会)迈进。
综上所述,共产主义社会(大同社会)并不是幻想,在东方神州大地上很有可能存在过,不然诸子百家不会要求回到大同社会。如今共产主义社会(大同社会)是人们最向往的社会,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消灭战争、剥削、压迫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用正义战争反抗不义战争,彻底消灭战争,用公用制经济取代私有制,彻底消灭人剥削人的经济制度,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消灭资本主义的伪民主,彻底实现人人自治,这样消失的“共产主义”社会就会再次出现。
网友评论
而不是虚伪的"克己复礼"。
毛主席之所以伟大,建立了公有制社会,改造了人性,把人民强制带回大同社会。文革时期也确实迈进了大同社会的门。所以才叫,丰功伟绩。
所谓真善美,就是一种朴素的原始的唯物主义哲学,大道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