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多次经过烈士陵园,未曾入园瞻仰烈士先辈。今日有缘踏入那园区,重温了革命先烈们光辉事迹、丰功伟绩和人格风范,深切体会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到今日的和平生活,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用生命换来的。这样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珍惜!更要懂得敬仰他们!
大门上的石壁刻着气魄雄伟的“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这是陵园的正门,这些字,据说是周总理题的。
踏入园区,首映入眼帘的,是笔直宽坦的水泥地板,两边是整齐立林的树木。走过几步台阶。面对我们正方是一个湖,湖上有座亭,有小桥有流水,错落有致。东西两边各有铺着石板的小路,绿树垂荫,曲径延绵,一一大片一大片的绿意盎然。
原来,园区内挺热闹的,我们往东边的小道走去。遇到各样各样的人们,大概人生百态都在这遇上了。有人在跑步,有人在散步,有人在下棋,有人在观棋,有人在打羽毛球,有人在唱歌,有人在踢键子的,有人坐在石椅上聊天、读报,有人在发呆。
在一处宽阔明亮处的石椅子上坐着,一位满头银发,又瘦小的老奶奶,在认真的看着报纸。纷扰的四周,仿佛与她无关。
在那池塘边有几人在拍摄残荷,对,的确是残荷。
金秋时节,的确不是赏荷的季节。那池残荷,那池枯萎了、凋谢了的荷叶满满占据一池塘,触目惊心,还是被震惊到。以往见到的总是绿葱葱的荷叶,那亭亭玉立、风姿娇美的荷花。太过惊艳,太过美好,与今日所见的残荷落差太大。
这池残荷出现在人们眼前,也坦然。因季节的变化,是美是丑,都很自然呈现于人们面前。也许,现在的凋落是为了明年更好的盛开。谁又想得到,今日这看似枯萎、惨败的荷,明年的夏天又能茂盛、繁华的盛放满满一池荷,惊艳世人。大自然的生命力是这般强大。
原来,园区是典型的岭南特色园林景观,绿荫芳草,绿树垂荫,曲径延绵。碧水间坐落着各具特色的纪念亭,看着路旁树立的指示牌,我们知道了有“血祭轩辕亭”;有为纪念广州起义中牺牲的朝鲜和苏联烈士而建造的“中苏人民血谊亭”和“中朝人民血谊亭”;有广州起义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墓、叶剑英元帅墓、英雄广场、广东历史博物馆等。
原来,园区路路相通的,从东边的石板小道出发,也能逛到西边的小道。
来到西边的小路一处路口,见在是处大道宽阔笔直,两旁苍松翠柏,见到远处有铺着青草的圆形拱形。猜测着,应该是陵墓。踏上这大道,见到路旁的指示牌,标着烈士陵墓。未走近却也感受到那份庄严,那份肃穆。
这分叉路也太多,走上一条林荫小道,不知不觉来到广州起义纪念碑。那造型是三座大山上一只巨手紧握枪杆直冲云霄,这矗立直冲云霄般的造型也真别具一格。听说寓意深刻,也许是象征着“枪杆子里出政权”吧。纪念碑上有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碑四周刻有表现广州起义战斗过程的大型浮雕,分别记录了起义前的准备、攻打伪公安局、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和观音山之战等广州起义的光辉历程。
站在那耸入云天的纪念碑前,面对浮雕像,犹如将我们拉回到了当年那惊心动魄、枪林弹雨的流金岁月里,更使我们怀念那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而奋不顾身、英勇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们,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也许,被革命先烈们那奋不顾身、英勇牺牲的事迹所震慑,所震憾。内心太过激动,参观到这处,我们迷路了。有些相似的道路,走过去,才发现那门口,面对着纪念碑的门口,不是之前入园的那条路,我们只好原路折返。
走着走着,我们不禁一次次感叹着,这园区也太广阔了吧,这里园林景观也太秀丽了吧。
上网一查才知,1927年12月11日,由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领导的广州起义,经过了3天英勇战斗后失败了。敌人在广州屠杀了起义军民5700余人,部分烈士遗骸丛葬于红花岗。
建国后,广州市政府在当年烈士牺牲的红花岗兴建了烈士陵园。陵园总面积18万平方米,分陵区和园区两部分。主体建筑包括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拱形的陵墓。陵园坐落在岗地湖畔,纪念性建筑物和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在一片青山绿水之中点缀以碑亭桥榭,在遍地红花的坡地中交织着石道幽径,整个陵园风景秀丽。
广州市政府在闹市中,这么大手笔,这么大气磅礴的兴建了这座富有民族风格的烈士陵园,纪念意义实在非常深刻。
是要我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是要我们记住革命先烈们的事迹,时时要我们敬仰他们,瞻仰他们。
更是要我们明白到先辈烈士们的牺牲,才成就了我们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我们要感恩着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