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闲扯,扯到李白的《赠孟浩然》。由此提及郭沫若为讨好老毛而作的伪学术著作《李白与杜甫》,说李白之死死于醉酒后泛舟游玩,见明月沉江,于是奋身不顾投水捞月,便再也没有起来;而杜甫之死死于被洪水围困孤岛多日,好友得知,划船载肉送去,饥肠辘辘的杜甫食牛肉过多,撑破肚皮丧命。
郭氏之笔虽险恶无良,但平心而论,却想象得不可谓无才。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看,撇开真假,凭空杜撰的李杜之死符合各自性情与命运。李白天性奔放,纵情捞月,不得不投水。杜甫性格拘谨,大饿数日,不得不饕餮。皆死得其所也。但对于喜欢、崇敬杜甫的读者来说,杜甫死得太难看了,不愿接受而已。
老毛为何喜李厌杜?从毛之诗词风格看,大话连篇,狂语不断,有李白豪放、浪漫、疏狂的一面,缺乏杜甫的严谨、工稳、雄浑,此其一也。其二,李杜虽然都就现实发牢骚,哀民生之多艰,但李白牢骚发完,该喝酒还喝酒,该游山玩水还游山玩水,所谓拿得起放得下……最终从儒家抱负坠入寻仙访道里去了!而老杜呢,从年少时拿起儒家修齐治平那一套就一直放不下,总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真可谓呕心沥血为苍生!这个当然不合老毛路数,何况是坐稳江山、天下在手之时,更是对之厌恶有加了。
有一点值得注意:李白一生交游天下,喝酒吃肉,称兄道弟,却没有一首情诗(至少孤陋寡闻的我没看到)传世,但杜甫就有,下面我们就来扯一扯一生苦兮兮、既忙且累、不得好死的老杜的情诗。
唐诗宋词闲扯之六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睹月思人,睹月思乡,诗歌旧题,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诗三百里去。一个月亮,被古往今来的诗人都写滥了!要想写出点新意来,只能靠才气了。
是时,杜甫在长安当个小公务员,而妻儿在鄜州,按现在的空间意识来讲,也不远,可能就一个小时的车程吧。但那个年代,通讯不畅,交通阻塞,遥远得只能写成诗了。
前四句,老杜想象着同一个月亮照耀之下,妻子呆在寂寞的闺中望月呢,而小儿女懂不起妈妈的心思,可能还在旁边问:妈妈,你看撒子?妈妈说:看月亮。儿女们追问:月亮有撒子好看的呀?这个情境白描得很动人。懂与不懂相映成趣。感情表达得含蓄优美,画面感强,有层次。
五六两句,像蒙太奇,像特写,写得香艳欲滴,活脱脱地把一珠圆玉润的少妇写神了。当然,这是远在长安的老杜受力比多鼓励而产生的幻象。“寒”字真乃情境融合的妙字,明写月下清寒,暗写老杜对妻子的怜惜。有学员说:怜香惜玉。对,凉在妻子玉臂,寒在老杜心中啊!一个“寒”字让前文的轻飘、浮华的香艳站住了脚跟,使得我们读之动情,思之潸然。如此细腻、深沉的人性笔触,那就不是青莲居士所能表达得了的了。
最后两句,尤其令人动容。直白、强烈地表达了老杜渴望与妻子团圆的内心呐喊,把此时此景与未来期望融于一处,你说是魔幻,还是穿越?这种写法,在后来得到了李商隐的赞赏和呼应。“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看,你看,最后两句是不是异曲同工、如出一辙!
李白的诗像时髦的新款啤酒,可以一杯接一杯,通宵畅饮,深得涉世不深、心地单纯的年青人喜欢,而老杜的诗呢,像深厚醇香的老窖,必须是酒精考验之后尚能喝酒的中老年,方品得出个中滋味,且不宜聚众豪饮,适合独自一人默默细品。
唐诗宋词闲扯之六生查子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首词是欧阳修怀念前妻之作。大白话,很通俗,很经典。它的前后对照的写法,可以追溯到唐朝诗人崔护的那首诗上去。“去年今日此门,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甚至可以联想到诗经里那一首“杨柳依依”的名作。
诗歌要描摹具象,不得不写空间万物,但真正打动我们的常常是逝水年华。空间看得见,摸得着,写得再生动,它都是静态的,唯有加入时间进去,它才会让我们感动和感悟。去前年不是很流行一首叫《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么,它怎么展现的时间?对空间的一帧一帧的描写嘛。时空相连,物是人非,生命短暂,岂不哀哉!
后记:
从诗经至唐诗宋词的两期闲扯,到今日宣告结束。感谢文化馆,感谢中华兄,感谢朋友们自始至终的不懈支持和大力鼓励!老实说,自知才疏学浅,口钝唇拙,讲不出什么名堂,因此名之为闲扯。虽然从选材到衔接,从内容到形式,也颇费心思,严加考量,但由于自身才学、见识所限,不当之处自是难免,还望朋友们海涵!
在班长的号召下,朋友们踊跃响应,相约明天中午聚餐,诗酒合流,一乐也。朋友们,明天见,不见不散!
网友评论
有诗人情怀,揣古诗人所思所念与之共融👍👍👍
在湖南平江有一处杜甫墓,不知真假。
欢迎朋友光临!
文字似可精炼简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