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参与「2020高考同题征文」比赛,选题为全国 Ⅰ卷。
这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故事,正如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史上对齐桓公小白和亚父管仲有各种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管仲的评价分歧比较大。
“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 他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鲍叔把赚到钱多分一些给管仲,管仲每次都当仁不让地收入囊中,从不客气一下。属下愤然不平,鲍叔称其家贫,更需要钱。
进兵打仗,管仲总是缩在后面;队伍撤退,他又跑得最快。人笑其贪生怕死。鲍叔为他开脱说,其惜身因须奉养老母。
所以,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管仲和召忽原来都是跟随公子纠的,公子小白杀纠而成为齐桓公,召忽自杀殉主,管仲却求苟活,转而投靠小白。
管仲当上齐相以后,更是伸手要爵位、要待遇、要地位,富逾公室,生活奢侈,配享三归反坫之礼,人称“仲父”。
管仲首创红灯区,后世娼门祀其为祖。
管仲贪婪、惜身、畏死、不忠、豪奢、腐化、僭礼节、慕虚荣、败民风!
这不典型的能臣贪官吗?现在的不少腐败分子不都是这样的吗?
管仲果真如此不堪?
非也!
太史公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太史公做史开一代先河,首创纪传体,展现历史更加生动活泼,比起编年体,史记读来更显轻松有趣。因为它以人为中心,相比于事,我们其实对人更感兴趣,现在的明星八卦之所以这么有市场,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大众的普遍心理。
太史公的局限性也在这里,这和他自身遭受的不幸也是有关系的,他为李陵说情,将项羽列入本纪,从个人的情感和好恶考虑的多些,站的高度还是有问题的。项羽匹夫之勇,对国家对人民有什么贡献呢?难道就因为他是贵族,刘邦是市井无赖吗?还是因为汉武帝对他伤害太深,他在秉笔史书时,字里行间难免曲笔扬项抑刘了呢?
他对管仲的评价,同样是有失偏颇的。他只看到了人情,所以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
孔圣人就要高明得多,他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 如其仁!" 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凡读书人都知道,孔子的毕生追求都是克己复礼,这个”礼“,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礼节、礼貌,而是指西周建立的有关信仰、政治、行政、文化和礼仪的一套庞大的规范体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实践中他极力主张仁政。可以说,”仁“在孔子心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里,孔子是站在国家兴旺、民族复兴的高度评价管仲的,管仲称得上”仁“,因为他在齐国施行的是仁政。
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古代有王天下和霸天下之别,齐桓公虽号为”霸“,实则推行的是王道。因为齐桓公大举”尊王攘夷“的大旗,取信诸侯,一匡天下,而不是穷兵黩武、弱肉强食,仅以武力征服其他诸侯。这些都是管仲的经国战略的体现,所以管仲辅佐的不是小白或者纠个人,他是为国家做事,他维护了国家的和平,扩展了中华礼制文明的疆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管仲为齐相,实施了一系列强国富民的政策,在《货币战争》一书中,作者把《管子》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相提并论。管子的经济思想是非常具有开创性的,并不是只会帮助齐桓公打仗兼并,扩充国土。作者更盛赞管仲为世界范围内经济学的鼻祖。
管仲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他的政策首先让老百姓富裕起来,生活无忧,然后施教化,使其明礼义廉耻。顺民心,合民意,是真正的仁政。
至于管仲的个人问题,韩非子已经给他做出了非常好的辩护。韩非子说“管仲以贱为不可以治贵,故请高、国之上;以贫为不可以治富,故请三归;以疏为不可以治亲,故处仲父。管仲非贪,以便治也。”
至于色艺行业的发展问题,这一行不是管仲发明的,而是古已有之。在那种三妻四妾盛行、妇女毫无社会地位的时代,管仲将其规范化,纳入国家治理的范围,其实是非常具有进步思想和管理智慧的,我们不能以现在的标准去度量。
所以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从历史进步的角度出发,坚持是否有利于人民、是否有利于国家、是否有利于发展的标准,而不可拘泥于人情细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管仲愈贤,则愈显鲍叔之知人也!太史公贬抑夷吾,反不美于鲍叔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