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忠于道(《论语》宪问

作者: 白痴老猫 | 来源:发表于2021-08-12 20:18 被阅读0次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17节。这一节与上一节其实是一样一样的,只是提问者由子路变成了子贡。

子贡提的问题与上一节子路提的大同小异: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管仲这家伙铁定是算不上是仁德的。你看恒公杀了他主子公子纠,他非但没跟同僚一样寻死以表忠明志,浓眉大眼的他竟然也做了叛徒,竟转身去辅佐仇人齐恒公了。

同样的,孔老夫子还是用事实来回答了子贡的问题: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人民到今天还受到他们的好处。假如没有管仲,我们这些人早就披散着头发,向左敞开衣襟,成为野蛮人了。他怎么能够像匹夫匹妇那样谨守诚信,自杀于沟壑之中而没人知道呢?(译文源自网络)

简单总结起来是这么个意思: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恒公不但在本邦国推行仁礼,还通过堂堂正正的手段称霸诸侯,来把仁礼在天下推广开来。并使民众脱离野蛮愚昧,变的知仁守礼。

一句话,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恒公带着大家在天下归仁的路上大踏步的前进。

上一节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忠信的对象应该是民众,这一节则讲我们忠信的对象是礼乐。

负面清单之忠信的目标不能错,我们要忠信的不是君主、上级,要忠信的是道、是民众、是礼乐、是天下归仁的终极目标!

相关文章

  • 338、忠于道(《论语》宪问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

  • 《论语·宪问第十四》01:嫁个什么样的郎君

    《论语·宪问第十四》01:嫁个什么样的郎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宪问”中的“宪”是...

  • 论语•宪问

    《论语•宪问》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评论别人的短处。孔子说:“...

  • 《论语》宪问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孔子说:“爱他,能不使他勤劳么?忠于他,能不去规劝他么?” 子曰:“其...

  • 论语·宪问

    14.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

  • 论语学习6/20

    6/20 《论语·宪问》 14.1: 【原文】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

  • 读书金句【02】

    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 ——《论语 宪问》

  • 《论语》共修(一八八)克伐怨欲不行焉:做人不用那么“使劲”

    《论语·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做人不用那么“使劲” 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

  • 《论语·宪问第十四》23:道——心为身留下的刚刚好的空间

    《论语·宪问第十四》23:道——心为身留下的刚刚好的空间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路问事君之道,...

  • 论语14宪问

    论语14宪问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38、忠于道(《论语》宪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fr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