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则学论语

作者: 学会学夫子国学 | 来源:发表于2018-01-17 21:51 被阅读56次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思无邪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注释】

    1)非其鬼:与自己不相关的鬼

    2)谄:谄媚、讨好

    【译文】

    孔子说:“去祭祀那些和你并不相关的鬼神,是谄媚讨好。看到那些本该仗义相救的事情不去做,就是胆小懦弱”

    【理解与思考】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讲孝道,那就要拜祖宗,我认为这不是一种迷信,而是一种礼节,一种对祖宗的尊重,一种寄相思的方式,既然是一种礼节,那就要严格的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办理。古时候对“祭祀”谁该祭祀哪一个是要严格的标准的,比如说:“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季氏就干了一个“非其鬼而祭之”的事,那么季氏是有一定目的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以孔子对冉有说:“你能不能救他”用到了“救”,说明这个事很严重了。“非其鬼而祭之”。“非其鬼”,不是自己的祖先、亲近的已故者或是自己的榜样人物。总之,不是你当祭的鬼而去祭拜,这样的存心就是“谄也”。谄,即谄媚。为什么要“非其鬼而祭之”呢?背后的动机无非就是贪欲,贪财、贪权、贪色等。孔子只是把真相打开给大家看看,可以静下心问问自己,有没有这样做过呢?孔子说的是不是实相呢?回来现实生活中看看,也是如此吧!

    “见义不为,无勇也。”这就是“见义勇为”这个成语的出处,“义”是说见到本身该做的事,而不是单单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一类,见到抢劫的,本该相助,不为,“无勇也”;见到老人摔倒了,本该去扶起来,不为,“无勇也”。当然这两类事,遇到了都不要逞痞夫之勇,要先想办法保护自己然后再去“见义勇为”。还有一类比如说:“抽烟”谁都知道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我们就应该改掉!但是很多人都改不掉,为什么呢?“看得破,人不过”。这样的事情我们也把它称为:“见义不为,无勇也。”

    圣人之言能流传这么久,每一句话都可以化作一件件小事去套用,去理解!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把《论语》掰开了揉碎了去想,真的理解到位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没有不适用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则学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ewh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