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则学论语

作者: 学会学夫子国学 | 来源:发表于2018-01-15 22:12 被阅读0次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思无邪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注释】

言:好的言语和言论

【译文】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好言语,但有好言语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爱之心的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都有仁爱之心。”

【理解与思考】

这一章解释的是言论与道德、勇敢与仁德之间的关系。一个人有德行,有修养,就一定会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可是反过来,一个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的人却不一定就很有道德、修养。这就是说那种满口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这一类人,清朝乾隆时期的和珅曾担任和兼任清朝数十个官职(封一等忠襄公和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清朝中央政府的关键要职),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却是一个大贪官,他贪污的钱财是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勇和仁的关系也一样。一个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这种勇气是指大智大勇。反过来说,一个有勇气的人却不一定有仁德。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他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等号,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其他各种道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记得前一段时间一个比较热门的讨论话题:“一个人落水了,甲和乙同时看到,甲跳下水去救人,结果力有不逮,两个人都被困在水里,乙在周边找到了一艘小船划过去救了这两个人。”乙是一个仁者,他没有退却,和甲一样都在行勇者之事,但方式不同!这里的甲和乙,都是仁者,也都是勇者,但乙更是智者!还有一种勇者,譬如,打家劫舍是勇者,侵犯他国疆土行不义之师也是勇者,但他们却和“仁”一点都连不上了!

相关文章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注释】 1)至:及其...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子曰:“禹...

  • 每日一则学论语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子曰:“殷有三仁焉。...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

  • 每日一则学论语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

  • 每日一则学《论语》

    【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即使在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则学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yg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