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文化经典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夕阳梦语集锦
《曾国藩日记系列品读》:第一章 开 篇

《曾国藩日记系列品读》:第一章 开 篇

作者: 驽马渡江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11:00 被阅读29次
曾国藩日记

自2月2日《曾国藩家书系列品读》完结至今已过去两周时间,连续两周没有动笔写文章,原因有二:一是新春佳节难得在家好好陪伴家人,二是利用这段时间集中圈读了《曾国藩日记》一书。两周下来,这套家书虽只读了150页左右,但自我感觉获益良多。看过《家书系列品读》的朋友都知道,老曾是孔子学生曾参(曾子,主张内省慎独,著有《大学》,被后世尊为“宗圣”)的七十世孙,从小深受曾氏优良家风熏陶,经过个人奋斗后终成晚清第一中兴名臣。

老曾还是著名的湘军创立者,依靠平定天平天国之功得以谥号“文正公”,被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千古完人”,为后世无数名人贤达所推崇。《曾国藩日记》是老曾一生的日志汇编,记录了自道光十九年起至同治十一年这三十年间的日常琐事,从修身、学习、读书、国事、家事、人生感悟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总结,堪称老曾一生的智慧结晶。正因如此,这套日记系列值得后世之人反复学习和品读,借以明理开智。

在品读老曾的日记系列之前,已经先期完成了家书系列的品读。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日记中的内容其实在家书中多有体现,家书描述起来更加的全面和系统。老曾将每日从早到晚吃了什么、干了什么、反省了哪些都用精炼句子加以总结,属于精干的小短篇,用今天的话讲,类似微博、微信朋友圈。因此老曾的日记读起来虽千篇一律、较为枯燥,断无家书读起来那种一气呵成之感,反而有种真实自然、如抽丝剥茧、剖析内心之感!

老曾是个日记狂人,道光十九年起,二十八岁的老曾开始一丝不苟的写日记,一直到同治十一年六十二岁辞世,笔耕不辍的老曾为后世留下了1200余万字的日记内容。通过品读他的日记,我们不但可以全面了解老曾如何读书做学问、修身齐家、圆融为官、思考人生,还能对晚清那个鲜活的时代有清醒的直观认识:正月初一如何拈香朝拜、各路英才如何交往、如何汇聚一堂、如何面对金田起义及英法联军等等......

前几日,有个朋友发了一条朋友圈,是一段人生感悟“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虚怀若谷”。这段话来自于陈果老师的《精选人生课》,意思是说:只要是我知道的,我能办到的,我会尽我的努力去做好;只要是我不知道的,我办不到的,我会虚心地向他人求教。人生的重要意义,在于学会自我认知和自我觉察,懂得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明白各种事物的来龙去脉,这才叫坦坦荡荡、活得明白!

道理我们都懂,关键是如何做到?又该通过什么途径去做?要相信一句话“办法总比问题多”,学习老曾如何写日记,通过日记总结、然后知行合一、亲身实践,最终探索出什么是自己力所能及之事,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找到这条路之后,坚定信念,一路向前,尽量做到最好。除此之外,通过写日记还可以挖掘内心的瑕疵、性格里的缺陷,然后不断加以改正,朝着这条路走下去,最后的结果一定可喜可贺、无限光明!

任何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追求完美、完善自我的人生追求。自道光十九年开始写日记,经过两年多的自我记录和总结,三十岁的老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成为“一代圣贤”。通过写日记老曾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反省和自我改变。这样做的效果怎么样呢?举个例子:有一次老曾跟同乡郑小珊因意见不合大吵一架,当晚写日记时通过分析后意识到改正应该先从自己做起,然后他立马放下笔跑去向郑小珊赔罪,后者很感动,两人最终尽释前嫌。

老子的《道德经》里有个词叫“上善若水、虚怀若谷”。意思是:人要善良,要像水一样包容和帮助别人;人要虚心,心胸要像山谷一样宽阔。每个人都应修身自持,只有真正自信的人才能做到“上善若水、虚怀若谷”。真正自信者会不断学习和思考,经常甚至每天反省自己,对未知事物保持敬畏。他们会用一生的时间来探索什么是自己力所能及之事,找到后不是简单敷衍,而是竭尽全力、善始善终、做到最好!天下的道理果然是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回到主题,老曾平时又是如何写日记的呢?通过品读我们发现:“凡身过、口过、意过皆记之。”。换言之,只要是老曾日常说的、想的、经历的一概如实记录下来。日记内容五花八门,有反思如何彻底戒烟的、有每日圈读哪些书以及读多少页的、还有痛骂自己懒惰的......此外,日记还会定期交给老师和朋友们进行传阅和点评。老曾敢于将自己的心底想法公之于众,由外人进行监督指正,这需要何等的胆识和魄力!确实令人钦佩!

老曾是天底下“最笨”的人,因为他做任何事情出发点都在于按部就班的步步前行,没有想过如何投机取巧。老曾也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因为只有“没头脑”的人才会天天想着如何投机取巧走捷径,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万丈高楼平地起”、“水滴石穿”的人生至理。老曾一生中最推崇的就是:勤而有恒,事无不成,一勤天下无难事,这是他一生学习进取的守则,也是他最终学贯古今,成为学问大家、千古完人的要诀!

跟别人死磕不算本事,跟自己死磕的人才是狠角色。一个人只有在百般磨练中成熟了,才能真正做到不骄不躁、保持清醒、收放自如。相反,凡事都希望一蹴而就,学什么技能、做什么事情都不讲循序渐进,最终就不会真正成功。无论是读书学习还是修身自持,老曾通过每天坚持写日记总结,一章一节的读书、一点一滴的改变,消除掉那些坏习惯,又不断养成新的好习惯。正是这种经年累月的修身坚持,老曾最终成就了自己,走向人生巅峰。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估一个人的真实情形需要从多个方面、运用多种手段来进行综合考量和总结。区别于家书系列的分类别进行品读,日记系列准备按照老曾的人生时光轴顺序(从道光十九年到同治十一年),通过抽丝剥茧方式,将日记中的精华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力求塑造出一位既平凡又伟大、性格鲜明的“千古完人”,尽量还原出老曾的“人物本色”。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大约三个月左右,就让我们一同进入日记系列的品读时光吧!

< 第一章 完 >

相关文章

  • 《曾国藩日记系列品读》:第一章 开 篇

    自2月2日《曾国藩家书系列品读》完结至今已过去两周时间,连续两周没有动笔写文章,原因有二:一是新春佳节难得在家好好...

  • 《曾国藩家书》系列品读:开篇

    多年来,一直有入手一部曾文正公作品仔细翻阅的愿望,今年春天得以如愿,入手《曾国藩家书》一套。这套书共有四本,合计1...

  • 读曾国藩《挺经》52

    诗人品读曾国藩《挺经》第十八卷“盈虚”上篇。 曾国藩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将满未满时,就像那花开一样,将开未开时最美丽...

  • 品读曾国藩之内圣篇

    内圣-最早见于(庄子.天下),指人的人格理想,修身养德,要求一个人自内修养,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个人内在品格的涵养和...

  • 《曾国藩家书》系列品读(劝学篇):第一章 老曾爱读书

    老曾者,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号称千古完人的文正公曾国藩是也。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感觉直呼曾国藩其名太过于严肃,叫文正...

  • 勿赏离披花,莫友酩酊人

    篇一{}离披花 曾国藩:花未开,月未圆,乃惜福之境。 ...

  • 历史

    今天我又品读了一篇“身边的历史”----《留给童年一座城》,以翻阅以前的日记为缘,记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日记,最后...

  • 读《曾国藩传》第一章~第四章有感

    《曾国藩传》第一章-第四章 作者:张宏杰 关键词:记日记 做圣人 倔强的本性 (一) 记日记。读小学时,语文老师就...

  • D94: 世家可贵之处

    读《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日记》 咸丰八年十月十一日 从今天起,开始读《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日记》的第二篇——悟道。从201...

  • 再次品读曾国藩

    读完了《战天京》这本书,又一本关于曾国藩的书。作者写这本书所做的考证十分严谨,参考了大量的书籍笔记书信,关于这些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日记系列品读》:第一章 开 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jx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