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文正公嘉言钞 • 书札》中,有一些以“叙述方式”表达的嘉言,是很有读头的——以平心而论的道理,让人心悦诚服。下面,我们就鉴赏一则。
“凡办一事,必有许多艰难波折,吾辈总以诚心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为人共亮。”
反复诵读这款嘉言,我们可以断定,这是艰难中成事之法,可分为“意志论”和“态度论”两个层次。其总体则是概括判定——“诚心求之,虚心处之”,和分别阐明——“心诚”“心虚”的构造。
于“艰难波折”中做事成事,曾公坚持和主张的“基本法则”即是“诚心求之,虚心处之”。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考验人和挑战人了。故而,曾公从“过程论”的角度予以了阐明。
首先是“心诚”的问题。“方法论”上概括为“诚心”,“作为论”上则转换成了“心诚”,因而也就成为了“意志论”或“意志力”的强调了——重在“志专而气足”,关键是“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始终不弃的志向与追求,坚持不懈的信念与作为,结果将是“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意志力作为,就是坚持的逻辑,把事情做好、做成功,就在这个逻辑中“成章”。我想,企业的拿项目、融资、商务谈判等,最是在这样的“心诚”之“意志力逻辑”中。
有机接续或与“心诚”相统一的作为就是“心虚”了,这也是“虚心”概念在实际作为上的转换。“心虚”贵在“不动客气”——去偏见、除傲慢、排懈怠,“不挟私见”——不成见于人,不成见于过往,不以狭隘之心度人。显然,这是“诚心以成事”的“态度论”或“态度作为”。有了这样的良好态度,则可实现“终可为人共亮”——获得谅解,达成共识。我想,在企业中,处理好与上下游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合作或协作共事,这是充分必要的态度作为。
“诚心求之,虚心处之”作为成事方法论的“纲”,只要抓住了,再结合实际去作为,则会是“纲举目张”的卓有成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