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怀想母亲

作者: 清平巷1号 | 来源:发表于2019-05-12 22:29 被阅读170次
    读古诗,怀想母亲

          母亲走了的八年间,每到五月这个一年一度的节日,总心生感伤。今天就在降央卓玛沉郁的《妈妈》声中,学着妈妈的样子做家务。忙累自己,然后再绸缪在古诗中,迎“妈妈”从远古走来。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代表作之一《游子吟》写于溧阳(江苏),题下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四十六岁中进士,得到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这首诗就作于此时。全诗纯是白描,真挚深沉的感情就从平淡的语言中溢出,情深致婉流传千年。

    《诗经·邶风·凯风》
    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凯风篇创作背景说法不一。相对一致的意指,七子感念母亲,自责不能安慰母心。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图,以旁衬对比手法咏叹母亲的操劳,贴切感人。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蒋士铨字心馀,铅山人(上饶市),乾隆年间进士。这首诗通过描述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情景,表现骨肉亲情,借助寒衣针密、嘘寒问暖和心理活动等使母子之情具体化、形象化。

    《豫章行》
    唐·李白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在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回到豫章(今南昌),亲眼目睹了新征士兵出征前妻儿老小呼天抢地的悲怆场面后,借乐府旧题写下的诗篇。“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安史之乱后,李白的诗作已从对自己身世的忧愤转为对国事与民生的深深忧虑。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宰相,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这是他描写母爱的古诗,母亲在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南北相隔,深深牵挂。

    《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诗人,有《白氏长庆集》传世。慈乌,较小的一种乌鸦,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称慈乌。诗中用大量笔墨刻画慈乌鸟“失其母,夜半啼”的情状,倾吐“母慈重”,而“未尽反哺心”的哀伤。

    《送母回乡》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郑州荥阳人,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有《李义山诗集》。此诗说母亲病了,要送母亲回乡求医。全诗满怀对母亲的担忧、不舍,伤感。“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写出多少人的心声。

    《思母》
    宋·舆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舆恭字行己,号懒禅,上虞人。宋末元初馀姚九功寺僧。去年五月梅雨时节,家中粮断,白发老娘倚门翘首盼儿归,自己是出家人,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奉养老母。虽然清苦,毕竟孝心有托。可现在,母亲去世,柴扉冷落,再无亲人倚门盼归。霜打芦花,泪湿衣衫,孺慕之情令人动容。


    (这个母亲节当劳动节过的,累!姑且打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古诗,怀想母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gh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