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理事会·精选理事会·教育亲子教育
教育 || 我们都上了“标准化”的当

教育 || 我们都上了“标准化”的当

作者: 安心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21-11-29 14:15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理事会•教育专栏推荐编辑 :仙灵

编辑推荐语:

很多人从小到大考试都是标准化试题,但是好像没有考虑过标准化是怎么来的,又如何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就从标准化的来源讲起,看到标准化在生活中的泛化,以及对我们思想的深刻影响。知其所以然,也就知道该如何规避标准化思维对我们的负面影响了。

本文投稿给理事会•教育专栏,欢迎大家关注专栏的优秀文章。

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我跟大多数妈妈一样,对他的成长特别关注,特意在网上找了孩子成长的量表,对照着看孩子几个月应该有多高,多重。再大一点,就会关注他几个月应该坐,几个月应该会爬,再看他应该掌握了几种技能,还跟其他妈妈交流孩子的成长状况。

等孩子再长大一点,他在幼儿园的各种表现又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里程碑式的考验。什么时候学会数数,什么时候识字多少,什么时候能骑自行车。

上了小学,这样的考验就更多了,各种各样的测试都会有一个平均值,隐含的意思就是在试图告诉家长,你家的孩子如果在平均值以上,说明是优秀的,如果处于平均值以下,很多家长的内心都不会淡定。

现在家长的焦虑,很大一部分都是跟这个平均值比较得来的,父母也被这样的一些标准在牵制着。

今天我们的标准化思想来源于19世纪8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泰勒的人。他利用了标准化的设计提高了工厂工人的效率,而且这个设计理念一直沿用至今天的很多生产制造企业,甚至是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一个标准化的系统里,个体的个性是不重要的。泰勒认为:“我们不会要求我们的人具有主动性,我们不想要任何主动性,我们只要他们听从指挥,按照我们说的去做,而且要做得快。”

于是,泰勒主义所需要的这种适合生产标准化的人就需要由教育来批量产出了。在泰勒主义以前,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还占有主导地位,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环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和发展,发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所在,甚至有很多人本主义者认为不必设置必修课,学校应该设置多于学生能够接受的课程数。

然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使人本主义的教育观败给了泰勒主义的标准化教育,于是,教育开始依照平均水平进行标准化,包括每堂课的时长、铃声、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成绩评定等,都深深地打上了标准化教育的烙印。

1924年,美国记者总结了当时的教育系统:公共教育的目标完全不是启蒙和教化,而只是尽可能地减少个性,把不同的个体改造到同一个安全水平,培养和训练标准化公民,消除异议和创造力。这是美国教育的目的,也是全球教育的目的。现在的社会依然在走着这样的老路,在培养着平均人,只是没人再提那个影响了整个社会发展的泰勒教育观。

如果说泰勒的标准化仅仅是要培养能适应工业化生产的工人,那么另外一个人对现代教育的选拔制度的贡献就更大了,这个人就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

介绍桑代克的理论之前,不得不说一下他十分推崇的弗朗西斯·高尔顿。

弗朗西斯·高尔顿受表兄查尔斯·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认为“杰出者”远远高于平均标准,成为社会的精英和主宰,而那些低于平均标准的人就是“低能者”,他将人分成了14个等级,以对应与平均标准的不同差异。而且他认为“杰出者”代表的是一个独立的人类群体,这些人的各个方面——心智、体能和品格都是连贯一致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智力属于杰出等级,那么意味着你的身体也可能是杰出的,你的胆量和诚信也如此。

他的“偏离平均法则”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比平均标准优越或者低劣的程度。

桑代克就是在此基础上认为:学校的目的,就是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对其进行分级,而不是试图改变学生的能力。于是,学校的选拔意图就建立起来了。

总体来说,经过这些人的努力,现代社会确实获得了快速发展。

而在人们的心目中,也建立起了一种狭隘的标准,让每个人都试图通过与这个标准的比较,来力争与别人一样,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都想成为更好的、高于平均标准的别人。

现实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学生从刚进入小学开始,就有老师给孩子贴上了学霸的标签,有些孩子则沦为学渣。一直到高考,都依然在沿用这样的选拔方式。

进入社会后,会有一个平均的结婚年龄,于是就有了“大龄未婚”这样一个群体;有一个对成功的平均标准,于是很多人会比较自己在多少岁之前可以赚到多少财富来判断自己成功与否;在单位里,会依据平均标准来判断排位最后的人应该属于不合格或者被淘汰的人员。

平均标准的思维方式如此深入人心,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弊端也在逐步显现,让很多人丢失了自我,丢失了个性,可是作为在这条洪流中的个体,应该怎样面对这样的状况?

就好像提到“双减”,就有人说只要还存在竞争,就不可能没有内卷一样。在这样一个平均标准横行的时代,选拔机制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似乎谈论个性发展也是一种奢望。

对于个体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天赋才能,了解如何将自己的天赋才能进行巩固、升级,了解在社会中自己的天赋才能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场所。这样,才能在一生这么长的时间里,找到自己确定的方向,并为之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很可惜的是,现在很多孩子在日复一日的标准化催促中,没有机会看清自己,没有能力找到自己的位置。即便有了一份工作,简简单单一句“不喜欢,这不是我想做的”就甩手离开,但是又没有明确的目标,于是只能在各种工作之间蹉跎。

人对自我的认知可能要持续一生,因为每经历一个阶段,人都会有不同的学习、经历,以及思想见识和想象力的发展,这时,一个拥有自我认知能力的人就需要对上一个阶段的心理状态进行一个反思、认知、总结和调整。而很多人终其一生可能都不具备这样的自我认知的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从孩子小时候所谓的那些小叛逆就开始了,只是那个时候,很多家长更倾向于让孩子守规矩和听话,从而剥夺了孩子自我认知的发展。被控制越厉害的孩子,自我认知发展越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大后可能成为“空心”孩子的那一部分。

如果家长并不了解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我认知的能力,那就想想怎样做是顺应孩子自然发展规律的,就怎样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为”。

秉持自然之道,遵循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

相关文章

  • 教育 || 我们都上了“标准化”的当

    理事会•教育[https://www.jianshu.com/c/0c65839eb2cd]专栏推荐编辑 :仙灵[...

  • 我们都上了年龄的当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的脚步近了,大家也都陆陆续续踏上了回家的路途。想必好多朋友和我一样,期待着家里妈妈做的菜,全家...

  • 我们都上了老师的当

    六(1)班转学来了一个同学,是个小女生叫小云,有点像个胆小怕事的人,说话阴声细气,为人很好。 听说小云家里...

  • 拖延--只是我们上了思维的当!

    近日,在读《拖延心理学》这本书。曾经读过几页纸,大概了解了一下拖延的心理是怎么形成的?因为除了自己,家里的大儿子也...

  • 上了自己的当

    我想 我不适合恋爱 因为我太容易被骗了 比如编织一段美好的回忆 怀念从没爱过我的你。

  • 《上了他的当》

    看着他那可怜模样 我竟然对他生出慈悲心肠 虽然我并不相信他是真心投降 我也没有将血海深仇遗忘 · 但看在金钱美女的...

  • 上了妈妈的当!

    今天傍晚,我的覃女士和我讲说要带我去玩,我看着她那眼光,就不怀好意。我拒绝了,但是呢她提出了一个条件——带我去...

  • 上了阳光的当

    窗外阳光明媚 一下子就点亮了心情 温暖似乎一丝丝撬入心房 沉寂的血液开始了流淌 鸟儿也想在窗前树上欢畅了吗 在枝丫...

  • 老孟浅谈

    在我看来,教育产品难以完全标准化,尤其是少儿教育。课程教材可以标准化,slogan和vi可以标准化,但输出的...

  • 别上了眼睛的当

    “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 || 我们都上了“标准化”的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lq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