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作方法论主题写作谈写作
随笔02:别用勤奋逃避写作上的思考

随笔02:别用勤奋逃避写作上的思考

作者: 若水三叶 | 来源:发表于2016-02-22 21:27 被阅读540次
    图片来自百度

    这篇文章记录的是我在写作上的一些想法,思考如何把写作这件事情做得更好,对于那些喜欢写作或是希望在写作上有所突破的朋友,或许会有参考价值。

    一、发现问题

    衡量一个好的写作者的标准:持续产出高质量的文章

    去年一年的写作量达到了415篇,平均每天下来时1~2篇(1500字以上),这足以说明自己在写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让我的写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不过每天早起写作,保持1~2篇的输出频率,思考的深度越渐发现不足。当灵感或想法乍现时,在其没有消失前记录下来,以文字的形式保存,本应要继续深入思考,才能挖掘意义和价值,而我却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记录一个又一个新的灵感和想法上,并没有去实践和检验其可行性,所以去年虽然写了很多文章,但是真正写得好的文章并不多,并且很多文章并不对外发布。这些是之前在写作上有所欠缺的地方。

    而今年继续按照原来的行动模式进行写作,每天1~2篇的产量,看似勤奋努力,并且自我陶醉在“我在努力,我在进步”的假象当中,但却日渐发现写作流于形式,时常感觉自己仅是简单地在做“重复性”工作:把灵感和想法记录,记录,记录.......能真正给自己带来自我提升的时刻很少。

    写作能够促使人去思考,但并不代表去写作就是在思考,而且思考有深浅,仅是单纯地把脑袋中的灵感和想法转化成文字,只不过是一种初步处理,或是针对生活中某件事、某个行为、某个现象进行反思总结,这样写作能够带来的成长空间是很有限的,因为它缺乏连续性,无法深入探究,因而带来的思考价值是浅显的,甚至是片面疏漏的。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写作者,不仅仅需要持续产生,而且还要保证文章的高质量,否则写作很容易变成一种自娱自乐,埋头苦干的事情。而前者的要求我已经达到,如何提高文章内容的质量,便是接下来我要努力的方向。

    二、分析问题

    1.为自己而写:追求大量知识的输出和内化

    大量知识的输出,保持每天写作,让我养成了每日写作的习惯。有知识储备,才能够进行输出。回想自己过去的成长经历,从2011年开始培养阅读习惯到现在,我并没有找出一个输出和转化知识的方法,之所以能够做到大量输出,是把之前学过的知识,阅读所获得的知识,通过写作转化成经验,内化于心,形成行动,作用于生活。其中,去年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半马,同时进行时间管理的专题写作,让我在消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结合生活体验和感悟,以及行动反馈,进行自我反思,纠正思维和行动模式,从而认识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而这正是我2015年较前几年成长较为迅速的原因。

    因而,2015年所写的文章都是为自己而写,并不对外发布,仅是为了记录灵感和想法,至于写得好坏,并不在意。

    2.写作的瓶颈:为什么我写的文章没人看?

    当我把《用生命丈量时间》《断舍离07:厚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远度,远度决定出路》,这两篇自认为写得不错的文章发到网络上时,得到的反馈并不如我所预期的。这样的想法,其实也折射出渴望获得即时回报的功利心态,即我只要写出好文章,就能得到别人的关注,就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甚至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

    但实际上许多好文章也未必会有很多人看,仔细思考,究其原因,大致如此:

    1)自己觉得写得好的文章,未必读者就会这么认为。有时候文章却是写得好,而且深刻实在,但因读者阅历和知识有限,未必能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也就无法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读者判断一篇文章是否写得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是否与读者的利益相关?它能否帮助解决读者某些问题,能否启发读者的思考?而对于作者,则是:你凭什么让读者阅读文章,还要求点赞打赏?

    2)好文章需要推广传播。东写一篇,西发一篇,不能方便读者持续阅读自己的文章,这其实涉及个人写作平台的运营。如果文章写出来,不告诉别人文章的存在,这其实是在拒绝别人阅读文章,那么也就没必要思考“为什么我写的文章没人看?”这个问题了。

    3)好内容配上好的阅读体验。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写作亦是如此。一篇好文章不仅仅要高质量的干货,同时还要精美的排版,这样才能给予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其实对于读者,阅读也是一种视觉体验,怎样做不到不让读者透过丑陋的外表去挖掘优秀的内在,这是每个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对于一个愿意分享自己的文章的写作者来说,不仅仅要能写出好文章,而且还应该从读者角度去构思文章。

    3.写作的精进:写作者也是产品经理

    如果写作不只是满足自产自销,记录个人生活或隐私的话,那么大多数写作者写到一定程度,都希望能够让更多人阅读自己的作品。这是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证明,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关注的需求,这是人的本性体现。

    写作一旦走上分享的道路,即要为他人而写,那么就需要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去打磨设计自己的产品---文字。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考虑使用何种内容框架和表达方式,才能让读者更容易读懂接受;从读者的利益出发,凭什么让读者阅读自己的文章,自己的文章能够帮助读者解决什么问题,与读者是否相关;从读者的感受出发,文章是否赏心悦目,是否能够给读者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

    不过我始终认为,写作的初衷还是为自己而写,这并非自私的体现,而是对自我的关注和投入,才能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不消耗自己,这就好像溢出的爱,在能够满足自我需求的前提下,溢出的部分施与他人才不会亏待或委屈自己。而且通过分享自己写的东西,去帮助和影响一些人,让别人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中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然后启发他们的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同时分享实质上是筛选的过程,筛选出与我三观相类似的人,然后与其中优秀的人交流互动,结交朋友,互通资源有无,交换生活体验和经历,这样我可以通过写作来体验很多不一样的人生,可以帮助我拓宽视野,增加人生阅历。

    总之,我给予出去的,将会以同等甚至成倍的数量回报于我,但前提是,我必须先满足我自己的需求。

    三、解决问题

    写作一旦流于形式,每天看似勤奋耕耘,早起晚睡,实质却是机械重复地劳作,付出很多回报很少,这会打击自己的积极性。任由发展下去,只会把写作变成一件无聊枯燥的事情。因此,我需要跳脱出原有的写作模式,从只为自己写,到不仅为自己而写,同时也会他人而写的阶段,重新调整方向,精进写作。

    我可以从以下几件事着手:

    1.从内容着手,研究别人的好文章。在现有能够原创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看别人的好文,研究如何切合读者的利益,与读者的利益相关。同时也要考虑,采用何种内容呈现方式,以便读者更好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构思文章时,不再仅仅思考“我想写什么”,同时还要考虑“读者需要什么?”,“我可以帮助他人吗?”,“我能否创造价值,满足他们哪些方面的需求?”。

    2.从标题着手,学习如何取文章标题。一直都不屑为文章取标题,觉得那太“标题党”,但标题是一篇文章的题眼,在没有任何推荐,没有看过全文的前提下,好的标题决定了读者是否愿意点击阅读这篇文章。因此,学习如何取标题是很有必要的。

    3.从排版着手,给读者一个良好的阅读体验。这是一个快销产品的时代,在没有固定的读者群体的前提下,短文(1000-2000字)要比长文(3000字以上)更容易传播,读者更倾向于阅读。这其实是文章长度和文章深浅度的矛盾,要想做好文章排版,先从文章长度入手,而文章长度,则需要从内容的筛选开始。

    4.从推广着手,形成个人品牌。前期的推广,可以借力大号大V,而积累一定影响力后,则需要靠持续产出以及与读者的互动来维持关注度,这涉及的是运营和维护个人写作平台的问题。

    每一个写作者其实都是孤独而勤奋耕耘的人,谁最开始写作都不是奔着成为大作家而去的,都是从记录自己的碎碎念,生活点滴开始,自我觉得写得还不错,才开始分享自己的作品的。但这个时代还没有好到,任何努力的付出都能获得回报,对于写作者来说,只希望自己的勤奋付出,不流于形式,不半途而废,不留遗憾,在坚持中加点思考,能够在个人成长获得进步,能够在生活中获得乐趣,那就对得起自己了。

    希望每一个写作者,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一点,不悔的字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王立登:加油
      • 四色麒麟:深有同感,一个层次的东西写多了就成机械化产出,然后数量到质量,泛写到精写,螺旋上升,努力精进,难在突破瓶颈啊!
        若水三叶:@四种颜色 成长的平台期确实如你所述,感觉不到进步,止步不前,甚至感觉到退步了,我也时常有感受到这些。由于我并不知道你平时是怎么做写作的,成长模式是怎样的,所以我只能谈谈自己的体验和经历,当作分享,看对你是否有启发吧。

        1.把写作融入生活。最近春节刚过,我的节后综合征比较明显,主要影响了早睡早起。平时早上6点起床写作,现在要睡到7点才起,于是早上就不能写作了,如果要保持写作习惯,这段时间就需要另找时间来写作,感觉十分不顺畅。而且明显感觉最近写作不在状态,很长时间才能写出一篇,而且这种状态已经连续快1个月了,让我抓狂不少。

        针对这个问题,我现在就记录下来,包括现在的状态、情绪和想法,然后思考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恢复到过去早起早睡的状态,看看在生活中需要从哪些方面去改变。而改变之后,行动结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没有达到是什么原因,如果情况有所改善,那么就总结原因。

        将整件事的过程,包括前后改变状态,思考过程合思维思路都记录下来,当作一次试错试验去做,看看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做其实就能给你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材料,也能促使你不断思考,同时理论和实践一并进行,很容易做到知行合一的地步。另外,记录下这些信息之后,以后再次遇到类似情况,就可以参考记录,通过行动去改善,如果再次陷入这种状态,说明原来的方法和思路行不通,可能是外部条件的改变导致的,这时可以重复原来的行动模式去做,不仅可以丰富行动记录,而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让你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这也是在做人生的积累。不过前提是你不着急追求结果改变,这样才能帮助你静下心来做这件事。

        2.人生总会有漫长的积累期。现在感觉止步不前甚至不如从前,并不是没有任何改变,只是之前所有的行动效果还没有那么快体现而已,这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而且在成长期,付出努力很快就能得到回报的即时反馈的体验,与处于平台期付出不能及时得到回报的体验,是有很大的心理落差,也就是你现在所处的状态。而面对这种时期,你可以试着问问自己:我能否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继续保持行动投入的同时,等待结果的降临?我是否需要那么着急地得到一个结果?

        3.你可以试试,不久以后再回来看现在这个瓶颈,你一定会觉得现在所遇到的坎根本就不算什么,而现在之所以觉得困难痛苦,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所以,你可以尝试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就像你读我的文章一样,寻找觉得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尝试,去试错,总会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现在的问题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但本质上是通过换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在自己的方法上不断修正和丰富,这与上面第一点所说的积累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的分享就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色麒麟:@若水三叶 瓶颈啊瓶颈,能活生生地感受自己停止不前,甚至感觉状态还不如从前了,能谈谈有什么尝试吗?
        若水三叶:@四种颜色 任何领域的成长都需要经历数个平台期。与成长期相比,平台期的投入与收获是不正比例的,会长期反复地体验“成长慢”,“收获少”等状况,由此很容易对自我产生偏差判断,得出自己不够努力,没有天赋,不适合做这个等,这时的想法就比较消极了,也会影响自己的行动。

        在平台期的努力,是比较艰苦的,但也是必需经历的,所以我在尝试能不能把写作这件事做得好玩有趣些,让自己不去聚焦艰难的感受,然后努力精进到一定程度,自然也就突破瓶颈了呢?

        所以,算是在玩吧,试错试错~

      本文标题:随笔02:别用勤奋逃避写作上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yb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