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就听说索尔仁尼琴有一本叫《古拉格群岛》的书,可一直无缘见识。这次从一位朋友处借来,然而,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读书了,望着厚厚的三大本,我不知自己有没有耐心把它读完。比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至今都没读完,面对长篇巨制,耐心有限。但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竟然一口气就读了百十页。
要说关于揭露前苏联专制生活的书籍,我也读过几本,国内反思文革的也看了一些。但这一本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那么丰富的材料,那么冷静的叙述,那么令人折服的沉思与反省,震撼啦!与之相比,国内的反思文革就视野狭窄,太多鸡毛蒜皮,差得太远了。
令我久久不能平静的是,书中写到的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事件:一位“接替不久前入狱的前任的新区委书记”第一次主持会议,在会议结束之际,要一致通过致伟大领袖斯大林的效忠信。一板一眼激情爆溅地宣读完毕,这时,会场里全体肃立,掌声雷动,继而经久不息的欢呼,就好像真的见到斯大林满面红光、神采奕奕地向他们走来。
——这种狂热情境,在当下的明星出场的时候还能窥见一二。哦哦,我们隔壁的那个国家,当那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加强版的八零后出现的时候,也可以看见。
作者接着描写道:“三分钟,四分钟,五分钟,依然是掌声雷动,依然是转变为经久不息的欢呼。”但是手掌已经拍得发疼了,为欢呼而抬起的手臂也已经酸胀麻木了,上了年纪的人已经快支撑不住了,就连那些真心诚意崇拜斯大林的人,也已经感到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愚不可及、蠢不可耐了。
鼓掌的意义,无非表示对某人的欢迎、赞赏和拥护,或者对某个决定或提案表示支持,没有任何异见。我们坐在台上的人,当宣读完某项决定后,最喜欢说“鼓掌通过”,热热闹闹,安静一点的就说“举手通过”,意思是用鼓掌或举手的方式表示赞成。谁敢不赞成不通过呢?因此掌声一片,举手如林,乃喜闻乐见的会场仪式。但无论哪种情况,拍几下巴巴掌就可以了,犯不着比赛谁拍得最响、最久吧。
“然而,谁敢第一个停下来呢?那个站在台上刚宣读过效忠信的区委书记本可这样做,但他是刚刚上台的,他是来接替入狱的前任的,他自己也害怕呀!”这样亢奋异常的鼓掌,一直持续不断地回荡在会场里,“六分钟,七分钟,八分钟……他们完蛋了!他们活不成了!他们已经停不下来了,直到心脏破裂倒在地下!”
但就在这个人心惶惶、不知所措的危急时刻,一位造纸厂厂长在第十一分钟上,恢复了他平常办事的神态。“他第一个在主席团里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于是——啊,奇迹发生了!全场那种欲罢不能的难以形容的热情跑到哪儿去了?大家同时在同一击掌声上停止了,也都坐下来。他们得救了!”
然而,当天晚上,这位拯救了大家的造纸厂厂长,却神奇地被捕了,是的,被捕了。
公事公办,笔录结束,办案的人对这位可怜的厂长,很诚恳地告诫道:“永远都不要第一个停止鼓掌!”最后,组织上给他判了十年刑期。当然,你懂的,不是以他第一个停止鼓掌的原因啦,因为在任何国度任何时代的任何法律上,都找不到第一个停止鼓掌被治罪的相关条文哩。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也就是我们老祖宗发挥到极致的所谓的“莫须有”呗。什么叫专制?这就是不讲道理的专制,专门制服不顺从者的制度。呵呵,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隔壁百孔千疮病入膏肓的,饭吃不饱衣穿不暖的社会生活,总是不缺乏此起彼伏、莫名其妙的神经质颂歌,总是爆发出争先恐后的热烈掌声了!
为了能够卑贱地苟活着,为了让奴隶主活得更好,奴隶的双手大多时候需要劳动。偶尔闲下来了,为了使这双粗糙有力的手不至于因为寂寞而想起刀枪剑戟,便有人安排它去会场鼓掌,既是一种幼儿院似的天真娱乐,更是残存精力的最无害的消耗。
我突发奇想:要是所有参与者都一直不停地鼓将下去,谁也不肯第一个停止掌声,到底会怎样呢?首先受不住的会是我们可怜的耳朵,还是鼓得红肿的手掌呢?接着是那些心脏病患者和神经衰弱患者纷纷倒也倒也,无疾而终吧,再接下来肯定是年老体弱者……那么,悼词该怎么写呢?就说他们为了祖国的鼓掌大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评个烈士吧。
不过,照此下去,开个会就死掉一大批,庆功会紧接追悼会,似乎也不太和谐啊。好在高科技时代,什么都可以通过科技来解决。这不,不是有人发明了鼓掌器么,建议凡参会人员进入会场时,每人发鼓掌器一个……
当然,最好是研制一种套在鼻孔上的小型器械,利用呼吸发出鼓掌声来,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不愁不能将鼓掌大业进行到底!
网友评论
信仰和精神的力量大不可低估,
盲目崇拜和个人迷信不能反复,
隔壁神仙国度的百姓不觉困苦,
谁爱活得咋样爱咋样只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