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莲·传统文化文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读史十八掌-第二掌:不学历史,这就尴尬了

读史十八掌-第二掌:不学历史,这就尴尬了

作者: 一篇读罢 | 来源:发表于2017-11-03 11:00 被阅读329次

    引言:不学历史,有什么损失?我想从亲身经历的事情,来说说不学历史遇到的尴尬以及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这些尴尬对人的刺痛是刻骨铭心的,读者阅读本文时,不妨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遇到这些问题时,该如何化解?

    不学历史,这就尴尬了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天津图书馆。那天,我正坐在阅览室室的沙发上读汤开建的《党项西夏史探微》,桌上还放着其他书。这时,一位年近七旬、头发花白的老头捧着一堆书坐在我对面,放下书后,他从随身携带的布兜中拿出纸和老花镜,一面翻书,一面开始做笔记。因为桌子较小,我下意识地把待读的书挪向自己一侧,以便给他腾出更大的空间。当我低头时,瞄了一眼他读的书—《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他认真的态度与读书的内容在我心里形成极大的反差,我便轻声地问了一句——“您是想了解清朝历史吗?”,他点点头,继续做笔记。“那您换一本书读吧”,我接着说。这时,他停下笔,看着我说“为嘛”,我便示意他跟我往书架方向走,我想给他挑几本适合阅读的书,他跟我过来后,我一面跟他解释该怎么读,一面找书,他连说谢谢。我能感受到当时他的尴尬:这把年纪的人,却让一个小孩指导自己该怎么读书。我自己也挺尴尬,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唐突了。于是,帮他挑完书后,我借口自己有事先走了。我边走边想:如果我这把年纪还要让别人指导读书,那我真该羞死。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家里,我8岁的小侄女背《登鹳雀楼》,她问我哥:“鹳雀是什么意思?鹳雀楼在哪?”,我哥哥初中毕业,不知道这些,他便拿书看注释,偏偏注释没写,他便跟我侄女说“问你二叔吧”,我便给她解释并说了这首诗的作者和时代,她似懂非懂,但至少知道鹳雀楼在哪了。我们都会有孩子,也都会指导孩子学习,可是如果被孩子问住了,又该怎么办?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懂,又拿什么来指导孩子呢?

    由此我想到了初中学《岳阳楼记》时自己被骂的经历。《岳阳楼记》的开篇是“庆历四年春”,庆历四年课本中有注释,我看了注释并不满意,便举手问老师“年号是什么?、宋仁宗有几个年号?、《岳阳楼记》和庆历新政有什么关系?”我的老师显然被我的问题难住了,她很尴尬,便说了一句,这些问题你不需要懂,这是历史问题,不是语文问题。我求知的好奇心就这样被打发了。语文问题真的和历史无关吗?我们今天讲语文课,多是从文学层面来解析,我觉得这是架空的分析,因为脱离了历史背景,以《岳阳楼记》为例,如果我们不知道北宋庆历年间的历史状况,不懂“儒学复兴运动和古文运动的兴起”,便不会真正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含义。

    与之相反的例子是高中时学《滕王阁序》,当时教我们的语文老师请假了,由一位70多岁的返聘老师代课。《滕王阁序》这篇课文当时只要求背第二段和第三段,这位老师却要求我们全文背诵,学生们在底下议论纷纷,觉得是为难我们。这位老师,却说了一句令我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我让你们背,不是为了让你们比别人多学知识,而是为了将来有一天别人跟你们提到这篇文章时,你们不会因为不知道而尴尬”。《滕王阁序》这篇文章引了很多典故,这位老师花了3堂课,一个一个地给我们讲,并解释王勃用的好处,我真是感谢他,他让我明白理解文学的美妙需要用到史学的知识。

    以上两个例子除了交代不学历史的尴尬外,还讨论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我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为什么不能分家却鲜有人讲明白。我下面讲两个历史和哲学(或者说理论)的例子。

    哲学这个词是西方的舶来词,关于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向来有争议。有的学者更认为,中国没有哲学表明了中国思想的落后,为了民族自豪拼命把中国思想写成哲学。我对这个问题也困惑了好长时间,直到读陈春文《回到思的事情》。哲学这门学科,只是西方固有的思想体系或认识世界的方式,它连接着物理学、数学等自然科学。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也是从哲学的突破而来的。全世界的伟大文明,都有自己的思想,但只有西方有哲学,就是说,哲学是西方思想的专有名词。而中国思想,即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与西方哲学不同,所以,中国没有哲学,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我们觉得丢人,是因为近代落后,放眼全世界,在近代史上除了西方,谁不落后?陈春文是把哲学的产生回溯到古希腊时期,从历史上看这个问题。

    另一个例子是我大学时学微观经济学时遇到的,即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这个问题,我的老师花了半个小时来讲,但我仍觉得二者在经济学上没什么区别。既然没有区别,为什么造出两个词汇?这个问题我是读杨继绳的书才解决的。刚改革开放时,国家仍坚持社会主义经济,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为了解决这个理论难题,发明商品经济这个词,把商品经济作为产品经济的反义词,而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反义词,这样就可以改革了。这是政治艺术,其实在学理上,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一回事。这个理论困扰,也是从历史学的角度解决的,也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才能解决。

    现在我们来探讨文史哲三者的关系与区别:

    1文学和哲学(或者其他理论)都是在历史中产生的,都有其各自的历史背景。我们了解其背景,有助于了解其文章与思想。

    2史学本身的书写,也需要借助文学语言与哲学思想。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多次讲过。

    3文学与史学的区别是:文学追求美,可以虚构;而史学求真,史料必须真实可靠。

    4文学与哲学的区别是:文学所提供的是叙述,思想并不一定严谨、深刻。而哲学的思想却要严谨深刻。比如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是通过塑造祥林嫂、孔乙己、阿Q这些文学形象而不是写一部学术著作。

    5史学和哲学的区别是:史学研究的是实际发生的历史过程,即实然;而哲学试图要从历史中寻找理想的发展目标或模式,即应然。应该怎样不等于实际怎样,这就是区别。

    如果我们不学历史,只是片面地学哲学、学理论或者学文学,因为事实上三者之间的联系,我们不可能脱离历史来真正理解哲学和文学。如果不懂,就会遇到尴尬。

    有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如果我们不想遭遇天津图书馆那位老头的尴尬,如果我们不想遭遇被孩子、学生问住的尴尬,如果我们不想碰见别人都懂而自己不懂的尴尬,那么,在你的阅读之路上,应该有历史的位置。不学历史,我们真的无法承受这些生命之尬啊。

    【读史十八掌系列】上一章:读史十八掌-第一掌:学历史有什么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十八掌-第二掌:不学历史,这就尴尬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bz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