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论述“治国必先齐其家”时,主要说了三层含义:第一,国事是家事的延伸;第二,对待百姓,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第三,家和在家长,国宁在君王。
为什么说国事是家事的延伸呢?
曾子说,人们之所以孝顺父母,是因为对父母有感恩之心,从而生出尊敬之心,有了这种精神,才知道如何真正去忠君;弟弟尊重大哥,是因为大哥在家中责任最大,是潜在的或者现实的当家人,服从大哥的管理,帮助维护家庭秩序,是做弟弟的本分,有了这样的观念,在朝廷才知道如何与上司相处;做家长的能够善待每一个家庭成员,凡是为子女着想,而不是只会耍威风,有了这样的爱心,才懂得如何去管理下属和维护百姓的利益。
无论是贵族王侯之家,还是士民氓隶之家,最基本的关系,还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儒家全部思想的核心都是基于人伦的,因为血缘关系是最天然的、最真诚的关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都是人伦关系,维护朝廷秩序之君君臣臣的政治伦理,的基础是父父子子的家庭伦理。所以有一句话大意是说,所有儒家经典其实就是一个“孝”字。
不论出于何种目的,历史上不少帝王都提出了“以孝治国”的口号,因为近千年来,孝的观念已经深深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在这一点上,人们最容易达成共识,最没有异议,因而最具号召力。
晋武帝屡次招西蜀旧臣李密入朝,李密都婉拒了,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李密依旧恋念旧朝,李密一份《陈情表》,不但打消了晋武帝的猜疑,还把他给感动了,《陈情表》其实就说了一个孝字,他不但打动了晋武帝,几千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至今仍有不少公司明确不招收不孝敬父母的人,也有不少朋友明确表示不与没有孝心的人交朋友。
因此,曾子说,如果不能在家庭建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谐家风,这样的人要想治理好国家,那是不可能的。
至于曾子说“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最好的例子就是虞舜了。汉魏时期,朝廷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就是举孝廉制度。
曾子的第二层意思,是君王对待百姓要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婴儿一样,父母对待初生的婴儿,那个不是百般呵护,日夜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因为父母对孩子有一颗最真诚、最无私的爱心,不掺杂丝毫私欲。有了这样无私诚挚的爱心,害怕养育不好孩子吗?如果君王真心爱护百姓,国家怎么可能治理不好呢?
第三层含义是,和谐家风的主导者是一家之长,同理,君王是一国政风民风的缔造者。所以曾子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尧舜以仁统治天下,臣民便从之以仁;桀纣以暴力统治天下,臣民便从之以暴力。尧舜自然不会希望百姓暴乱,即使有人煽动百姓暴乱,百姓也不会应从;桀纣暴虐无道,百姓自然也用暴力推翻他的统治。要臣民做到的事,君王自己要做好表率,禁止百姓做的事,自己要首先树立榜样。君王发布的政令,如果与本身的所作所为相反,臣民是不会听从的。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曾子以家事说国事,其实说的还是修身。就是强调,君王要修身正心诚意,朝廷才有仁政,方可保国泰民安。
----《我读大学3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