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88956/c86d32abca7769ce.jpg)
长篇小说《丹心入画图》
第十一章 煮豆燃萁1
荀瞻治坐在养心殿里闭目养神。
三日后便是他虚岁五十的寿辰。五十知天命,从孩童到少年,自青年走过壮年,做了十多年的皇帝,他蓦然觉得自己真是老了。
“皇上,太子殿下与太子妃已在殿外等候宣召。”内侍进来禀报。
荀瞻治点头,道:“宣。”
皇帝五十生辰,坐镇南京的太子荀淳煦携新晋太子妃吴氏抵京祝寿。荀淳煦自小体弱多病,虽早已成婚立了妃嫔,却数年未有子嗣。去岁冬初,原太子妃刘氏病故,荀淳煦伤心郁郁,才有荀瞻濠为其遴选秀女之事。可不想赣王的秀女没到,他自己却在南京的梅花山上遇到了一位万分心仪的绝色女子。
说来也真是奇遇。
太子妃身故,这一年的新春原就过得了无生气。荀淳煦坐守深宫,愁眉不展。身边近侍道今年的梅花山早梅初放好过去岁,不如且去赏梅散心。彼时,南京城里刚下了一场大雪,白茫茫一片琉璃世界。荀淳煦忽然也就起了踏雪寻梅的兴致,不想这一去,非但寻了梅,还寻得了一个气质如梅的女子。
按说荀淳煦去梅花山,山上山下山里山外早就被清了个干净。可就在那晴日初暖、满目晶莹的半山亭里,他竟看见了一个独坐吹箫的女子。那女子着了白貂毛滚边的红蚕丝斗篷,手执洞箫,超凡脱俗,光华四射,美艳不可方物。其箫声呜然,清冽悠扬,如泣如诉,似怨似慕,在山谷回响翩然,仿佛仙界天籁,不复人间能有。
荀淳煦立时惊为天人,遣人问询,知是山东知府吴宪之女。吴小姐随母来身为南京织造的舅父家过年,闲居无事,便携了婢女到梅花山看早梅。不想中途将一枚祖传的绿玉耳坠遗失,打发了婢女去寻,自己就在半山亭里等候。独坐无聊,吹箫解闷,恰巧就被荀淳煦撞见。
近侍见荀淳煦看吴小姐的眼神,心领神会当今太子心头所想,迅速到织造府授意。织造府欢天喜地,一边往山东捎信,一边已将人进献到南京宫中。荀淳煦得了此女,一扫往昔抑郁。加之这吴小姐不但才貌双全,且知书达理、谦逊得体,荀淳煦更是另眼相看,恩宠有加。两人如胶似膝,日夜缠绵,不过月余,吴氏便诊出了喜脉。
荀淳煦闻讯大喜过望。他婚后几年没有子嗣,太子之位也曾因之岌岌可危。如今吴氏有孕,不管是男是女,都叫他看到了希望。惊喜之余,他战战兢兢不敢大意,只等吴氏坐胎三月一切无虞,太医看诊说胎脉强健极可能是个男婴,才向皇帝报喜,请旨新晋吴氏为太子妃。
荀瞻治很是高兴。虽说吴氏出生并不显贵,但也是官宦之女,如今怀上皇家嫡孙,太子中意欲册正妃,他这个做父皇的自然是顺水推舟。
“儿臣参见父皇。” 荀淳煦跪下给皇帝磕头,站起身来复又下跪道:“儿妇身子不便,儿臣代为叩首,父皇千秋万岁。”
荀瞻治点头赐座,荀淳煦遂和吴妃在一旁坐下。
荀瞻治望了一眼大腹便便的太子妃,问:“朕何时可以抱嫡孙了?”
“启禀父皇,临盆尚需月余。” 荀淳煦答。
荀瞻治微笑,“煦儿一人来也就是了,何必叫朕的嫡孙也舟车劳顿?”
荀淳煦道:“儿妇新晋太子妃,父皇五十大寿,哪有不来拜寿之礼。故而舟车慢行,一路小心,今日才到,还请父皇见谅。”
荀瞻治点头,“难为你们有孝心,如此便不用急着回去。宫中太医齐备,就在这里待产,朕也可早日见着嫡孙。”
“儿臣谢父皇。” 荀淳煦跪下叩首。
荀瞻治颔首笑道:“煦儿,好好坐着吧,哪来这么多礼。和朕说说你在南京可好,有什么为难之事吗?”
荀淳煦想了想说:“回父皇,儿臣在南京一切安好。只是前阵子赣王叔送来了一百名秀女,倒叫儿臣有些为难。儿臣已立正妃,后宫也有数位妃嫔,大可不必再从中遴选,儿臣想是否能将其遣散回家。”
“赣王也是一片好心,你就不要驳他的心意了。”荀瞻治沉吟道,“煦儿也该加油才是,听说照儿已有三子一女……”
荀瞻治忽而不语,荀淳煦惴惴地问:“照弟有消息了吗?”
荀瞻治摇头,荀淳煦忙道:“沂王英武,定不会有事,父皇不必担心。”
荀瞻治叹了口气,“只不知他此刻身在何处。”
网友评论